首页>
根据【关键词:者】搜索到相关结果 494 条
-
“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开幕
-
作者:
董清
来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副馆长
顾山
卡特琳娜
博物馆馆长
法国驻华大使
思想者
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法建交
-
描述:
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2014年11月27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法国罗丹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开幕。法国驻华大使顾山及夫人,罗丹博物馆馆长卡特琳娜·舍维约,文化部副部长
-
特约作者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鱼鳍
作者
-
描述:
灰白色的鲨鱼鳍峰静静地耸立在明澈的蓝天之下,这景色在我的相机中如油画般美丽,但我知道那壮美背后代表的艰险与困难。经历过2008年登顶鲨鱼鳍峰的失败后,我们回归到正常生活中,虽然常常安慰自己,能在这条线路上完成98%的攀登已经足够好了,但与登顶失之交臂的那一小段距离却让我们久久不能释怀。
-
高原,高原
-
作者:
陈正坤
来源:
散文诗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守卫者
漫天飞舞
暮色苍茫
泪滴
苦荞
歸安
-
描述:
J高原的秋天秋天的云,一朵一朵,借助微风的翅膀,从高原的背上悠然飘过,没有一点点声音。云的上面是蓝得一尘不染的天空,下面是秋色渲染的高原。秋天熟透了,金黄的苦荞、燕麦与雪白的油菜花错杂相间,形成一幅天然的油画。这时节,高原的
-
月光·青花瓷
-
作者:
张威
来源:
散文诗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蛮腰
你喜欢
如意郎君
一声雷
隐者
金木水火土
人面桃花
在路上
红鲤
如月
-
描述:
从五千年高楼坠下的神秘,月光的白。 飘过,历史深邃的天空。一种安静、清逸的姿态,眼角的温存。 远古跋涉而来的风雪,一缕烟火拨动心底的琴弦,一个玄幻的事件,从高岭土走向瓷的写意。 由浓转淡,从一杯土地的坚硬,墨韵和焰火,褪尽本色的缭绕,憔悴的容颜,以出世的透,坚硬成无法泯灭的光焰,苦等千年。 天青过雨。
-
《洞庭湖》
-
作者:
起伦
来源:
散文诗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洞庭湖
蓝焰
众声喧哗
星空
熄灭
饥饿
思想者
青花
旋转
粮食
-
描述:
八百里烟波之上,无边月色聚拢、旋转手里那只千年的青花此刻,蓝焰熄灭,时光的深不可测里思想者的粮食,至今填不饱星空的饥饿啊,洞庭!我羞愧,在历史某个点上的相遇。众声喧哗里混杂我的发音
-
浅谈陈志泽的散文诗
-
作者:
李建民
来源:
散文诗世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色
十五度
题材领域
刘再复
红蜻蜓
这一天
海峡
人生感悟
拾穗者
美术风格
-
描述:
米勒之所以不死,是因了他的现实主义美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作《拾穗者》。这幅创作于1857年的著名油画,描绘了法国农村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一百多年后,我们在珍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内看到它时还是那么眼眶一热,那是我们看到了典型的乡土,金黄色的麦场,俯身成四十五度角的拾穗人。画面上两人并俯,另外一人半躬着身姿,正专心致志地要俯下身去;三人或背对、侧对着我们,褐、红、蓝三色帽子遮住了大半
-
路途协奏曲
-
作者:
郑莹
来源:
散文诗世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登
永远年轻
天高地远
蓦然回首
路在脚下
政治气氛
经策
何迈
无路可走
航海者
-
描述:
更广更明亮的前方,探索者的勇气教人钦佩。人生值得高兴的事,是开创一条自己闯出来的路。即使绊过跤渗过血,咬牙挺立起来,留下印痕同血迹,给后来者辨认
-
抓住现场光影
-
作者:
柴选
来源:
新闻与写作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奇感
趣味
现场
视觉效果
模特
时尚
强弱对比
摄影记者
光线
摄影师
-
描述:
这样的一幅时尚题材照片,不是时尚摄影师镜头下的妆饰与摆拍,而是摄影记者在时装周现场巧妙利用光线抓取的一个趣味瞬间。照片的趣味来自于双重灯光下的模特身姿与投射在背景板上的影子的构成感,它拍出了来自于
-
喧哗与静穆,或无神论者做弥撒:评韩绍光油画的姿势
-
作者:
吴亮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神论者
福克纳
言说者
巴尔扎克
弥撒
姿势
油画
静穆
-
描述:
这个题目虽然来自福克纳和巴尔扎克的启发,却并不意味着我将要评论的画家韩绍光就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是,观画者的阐释与画家的意图乃是指向同样目标的举动,即罗兰·巴特所谓的“倾听言说者”;不仅如此,当作
-
步行者·新的朝向
-
作者:
程丛林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幅
艺术
行者
朝向
西藏地区
作品
油画
-
描述:
几年前,以《步行者》为题,张义文展出了一批作品。画上,我们看见,往日的牧马放羊之地正在拆拆建建。无头无尾的现实场景,成了遥远处造城运动的回声。艺术家用看似客观的镜像,深刻地反映西藏地区过往的历史
<
1
2
3
...
5
6
7
...
48
49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