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者】搜索到相关结果 117 条
-
学生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98年
《山水》
预言者
美术学院
系列丛书
平面设计
中国画
产品设计
指导教师
雕塑
-
描述:
学生作品
-
包装“增肥”,商家唱的什么戏
-
作者:
高枫
来源:
湖南经济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品包装
黑芝麻糊
塑料包装
商品包装
消费者的需求
西洋参
增肥
巧克力
塑料垃圾
商品的包装
-
描述:
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同样,商品屯需要包装。因为一个好的包装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它能够激发顾客的购买欲。然而近年来,一些厂商盲目在商品的外包装上大做“文章”,为追求档次、豪华,甚至于舍本求末,造成某些商品的包装成本高于其商品本方数倍,已违背了商品包装的真正意义。花上近百元买一盒点心,打开烫金贴花的塑料包装盒,里面分装精美的小纸盒,小纸盒里还有内外两层的塑料膜,装着的不过是一些普通的酥讲,最多值十几元;一只特大盒装的黑芝麻糊,打开后是6个小盒,分完11装了6袋充了气的黑芝麻糊,充其量只有平常买的一小袋,价格却翻了几番;一盘西洋参,幸在手里感觉挺沉,打开一看,只有很少且薄薄的一些参片,整个盒
-
对前苏联六十至八十年代初舞台美术的思索
-
作者:
徐卫宏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工作者
八十年代
舞台美术
舞美设计
戏剧评论
前苏联
导演学
舞台空间
装饰艺术
美术家
-
描述:
空间,权威们的注意力被雕塑、素描和版刻所吸引。因而,戏剧美术工作者们处于“舒适的”境况中。剧院是他们的屏障,这就是该职业的境况。不仅如此,在舞美设计者与观众之间还站立着剧作家、导演和演员。舞美设计
-
落花生——献给档案工作者
-
作者:
周敏生
来源:
档案与建设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争妍斗艳
自我人格
创造价值
江西省
档案工作者
档案工作
栉风沐雨
落花生
果实
淡黄色
-
描述:
淡黄色的花,繁星般自由自在地开放,不与百花争妍斗艳。悄悄地开,悄悄地谢,悄悄地将花蒂钻进疏松的土地,完成一种追求,一种向往…… 哦,在那贫瘠的黄士岗上,有你不朽的事业!你在那里找到了创造价值的空间,栉风沐雨,用黄土雕塑一个崭新的自我。把阳光让给小树,把春风让给小草,把美的诗句让给摇曳的果实。 当你从黄土里蹦出来,香透了生活,香透了金色的季节,那流动的空气里,也似乎能捏出油来。 谁拥有脚下的士地,谁热爱脚下的土地,谁执著地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谁的生活将有声有色,有甜有香。
-
水情就是命令 责任重于泰山——记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省电台驻站记者
-
作者:
纪通
来源:
声屏世界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抚州地区
景德镇
驻站记者
电台
鹰潭市
重于泰山
水情
命令
抗洪抢险
-
描述:
水情就是命令 责任重于泰山——记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省电台驻站记者
-
从流浪汉到千万富翁
-
作者:
周忠
来源:
南风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体户
中年人
景德镇
广州
梅县
理想主义者
“理想国”
人事纠纷
学习成绩
医疗器械
-
描述:
他曾在自卑与自信的漩涡里挣扎,也曾在无奈与惨败的深渊里搏击……
-
略评散文《油画人生》
-
作者:
朱晓青
来源:
写作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者
散文
人生况味
诗歌创作
上下文
个人
类型分类
语言形式
油画
转换期
-
描述:
按照时下流行的散文类型分类,《油画人生》可归入“人生况味随笔”一类。作者以较为生动的笔触,真切地传达出个人告别校园,走入社会的转换期的心态。从学校到机关,从学生到职员,作者面临着身份的转换、环境的变迁和心态的调整。在由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中,作者表达了个人的体验。其中表现出的矛盾、困惑和
-
塑者何为--吴为山的雕塑艺术
-
作者:
高全喜
来源:
江苏画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园
巴黎
艺术活动
国际
世界文化
大道
展览
组织者
雕塑家
作品
-
描述:
塑者何为--吴为山的雕塑艺术
-
雕塑创作中的艺术表现形式
-
作者:
余东江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表现形式
形式感
艺术内容
艺术作品
重要性
创作者
艺术创作
雕塑家
造型艺术
艺术形式
-
描述:
任何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是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比较完美的统一。无论忽视内容或忽视形式都会影响艺术作品的质量。这里,我想就雕塑艺术表现形式所涉及到的问题及重要性,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
访雕塑家潘鹤
-
作者:
徐新
来源:
美术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授
振兴中国
艺术家
作者署名
珠海市
雕塑家
现代中国
澳门
雕塑艺术
四十年
-
描述:
四十年前的预言四十年前(1944),本报登载一篇文章,题为《岭南艺界一奇才》,作者署名紫光,内容是介绍一位年轻的雕塑家——潘思伟。原文如下:(原文见本期第32页)当年的潘思伟,就是今日潘鹤。四十年过去了,这份剪报已经发黄变脆,风度翩翩的青年雕塑家,今日也已是两鬓斑白,年到花甲的
<
1
2
3
4
5
...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