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罗平布依族饮食文化
作者: 杨永毕   来源: 今日民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米饭   酸笋   罗平   浪漫情调   植物染料   饮食文化   五彩斑斓   植物花   特色菜   烟熏  
描述: 布依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他们对吃特别讲究也善于钻研。富于特色的菜有花米饭、酸笋、烟熏肉、干酸菜等布依特色菜。花米饭花米饭是布依人的专利,将糯米饭染得色彩鲜艳、五彩斑斓,并由此赋予米饭无尽的诗情画意和浪漫情调。花米饭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首先要选择上好的糯米淘净晾干,同时到山里采摘各种有利于身体的植物花和叶熬成红、黄、蓝、橙、黑等颜色,之后将洗净的糯米分别浸泡于各类植物染料中,待各种鲜艳的色彩已深深地浸透米质,米
三月三,泼洒生命的圣水
作者: 暂无 来源: 风光(空港商旅)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平布依族   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   海洋   圣水   水枪   泼水节   祭祀   刺激   节日活动  
描述: 三月三,布依语为更三粉,是罗平布依族隆重祭祀山神、水神、全民欢乐的传统节日,是布依族众多节日活动中最盛大的一个节日,是布依族的春节。布依族大多数的节日活动均在此间举行。节日期间,男人杀猪宰羊、准备
早春去罗平
作者: 寿健   来源: 度假旅游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摄影   观景台   昆明   罗平县城   油菜田   江南   油菜花   花海   云南省   杭嘉湖平原  
描述: 要说油菜花,作为江南人的我是再熟悉不过了。每年春天,我都会和一帮摄影朋友扑进那花海之中:无论是杭嘉湖平原成百上千亩浩芒的油菜田,还是油画般精致、绿得动人的麦地中那一畦桃花夹一畦油菜衬一畦梨花,美得无法形容的桐庐梅蓉,抑或皖南云雾缥缈的大山里满坡的油菜和桃花,那色彩之绚丽,清香之盈怀,心境之纯净,让我们深深迷恋,久久不愿离去。总以为江南的油菜花已美到极致,没想到在云南,我见识了油菜花的另类豪情。
迷局
作者: 暂无 来源: 度假旅游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摄影   观景台   昆明   罗平县城   油菜田   江南   油菜花   花海   云南省   杭嘉湖平原  
描述: AUTHOR作者:洪凌I PICTURE图片:洪凌 十九世纪末欧洲艺术从相对单一的古典主义、写实主义转入了多元、多向的发展阶段。艺术表达趋向丰富自由并且逐渐的影响了整个世界。艺术的探索从更多的层面展开,思考也回归到了艺术的本体,形式多样的语言进一步纯化,使得这场视觉革命到今天发展的更加扎实多样。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打开国门之后,自然也就受到多元自由的西方艺术的影响,出现了如八五新潮那样的新艺术运动,而寻找新的语言样式已经是一代新艺术家的创作宗旨。今年四十出头的简中(王建中),他的艺术创作也正是于这样一个大环境中展开并发展的。艺术离不开土壤环境,更离不开个人的生活经历秉性修为。简中理性内潋,平时言语不多,但遇到谈得来的朋友又会喋喋不休,兴奋中有一点神经质。 最早看到他的作品是在1997年,在屯溪一处民房画室里,不大的空间里堆放着大大小小几十幅油画作品,可见其勤奋执着。那时他的画还比较稚嫩,画的也比较杂,但不管什么题材,他都会画的真诚认真,绝无轻浮之气。我喜欢他画中隐隐透出的那股沉抑的内质,这可能也是他的创作得以长久执着的内因。一个人对待艺术的态度会从他的眼神中流露,品质气度更是会从他的作品中散发。简中喜欢读书思考,有独立的个人追求。徽州古地人杰地灵,自然文化、人文文化的气脉底蕴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他,一定有所滋养。最近听说他又有不少新作,同往观之,发现又成新局。一个个系列作品挤在他窄小的画室中,细看作品森严如阵、排列有序,黑灰色、灰白色的色域中穿插着笔迹刀痕留下的线网,似棋局似暗窗,我的视觉如同闯入他布下的迷阵,沉抑氛围仍在,但似乎找到了耗散通道,思维如同用筛子滤过,澄清后有点飘渺,有一种让X光照射的无助感。想到简中在平日里常常拖着黑暗的影子,相伴于寂寂的心灵,创作着如影随行的画作,反而让我越发感觉到他精神表达的整体性,并存在的合情合理,每入此境,他的心灵也一定是自得安然。 做为一名公职人员,画画只是他个人的私愿,但十几年如一日,在生活的缝隙中把时间挤压出来,浇灌着那一小块心灵的自由之地,真的难能可贵。有时想想艺术的最高理念也就是追求表达后的通畅,在平庸的生活中找回自己,找到心灵救赎的机会。 写到这,就想到简中在黄山通过抽象的艺术表达,想做到心灵与生活的平衡,我在黄山通过意象的艺术表达,期望达到心灵与自然的契合,我想我们两个在艺术的探索中、在生活的态度上都能有所舍,也必有所得。 (洪凌 著名油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 简中的自叙 记忆、理想往往随着时间流逝淡化,那些曾经以为辉煌、宏大、绚丽、激情、伤感、厚重……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间的推移而渐行渐远。2006年元旦个展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绘画的态度和创作。之所以重新审视,是因为我对很多东西产生了怀疑,亦或说对很多东西有了重新认识,不仅有对艺术的更有对人对自然的终极思考。很多曾经孜孜追求的东西现在对我来说已很淡化,有些东西更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化作一缕缕轻烟缓缓飘走不留一丝眷恋。画画对于我这个不惑年龄的人来说已是没有多大的功利意义,它既不是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似乎不是我能追求到的终极理想。之所以还继续画画,那是因为我更多的是把画画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修身的手段和工具,亦或是完善自我人格理想的重要载体。我无法成为专业或职业画家,生活还在继续,艺术表达无处不在。 很长一段时间我静静坐在我那位于屯溪杨梅山半山腰简陋的画室里,面对空空的画布一笔无下。有时我竟认为那空空了无一物的画布与老庄虚境的意趣有几分暗合,是最好的作品,是最中国的作品。虚无管虚无,虚无还得沉积出自己个性风格的视觉图式。因此我还得要画呀,还得在画布上留下点颜料、痕迹什么的。 之后我拿了大刷把一张旧画刷了个平涂,希望在上面能画点什么,刚刷完我即放弃了这个念头。我不想回到过去,我随手拿起美工刀试图把画布上的颜料刮下。一开始我大块刮,之后觉得刮不干净,于是开始一点一点仔细刮,原来画画的感觉、经验、在这里彻底消除,一种新的感觉出现,在此我忘了绘画的主题、思想、叙事、寓意、技巧……随着时间在画布的推移,那些凸或凹的刀痕在画面上积累,原原本本显示其刮刻的行为过程,如同一个孤寂的人在雪地留下无数的脚印。这不就是一种绘画语言吗,之后我经过反复实验、对照和调整,确立了刻刀在单色画布上刻划为语言的实验绘画。在之后的一批创作中,我感觉到了从未有的沉着和宁静而少了喧嚣、浮躁,虽然其间我也怀疑、犹豫不决、步履蹒跚、咧咧跄跄,但总算一路走来,并愈走愈稳健,我似乎直逼某种境界…… 如果把开始在画布上刻刮颜料的契机理解为一次顿悟,那么之后就是渐修,止观俱行,自悟自得,自证自成。禅理如此,画理亦如此。如果说有自悟自得的话,那么现在我觉得平淡是真,生活如此,画画亦是如此。 “淡然”之美已是我现在的向往。庄子说“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淡然之美是质朴之美,是人间之致美。这美如清茶,空漾而飘逸,轻啜,沁透肺腑,神清目爽;这美如黄山松,静静倚在那荒寂、空旷、幽深的绝壁旁,虽无鹰击长空般的气势,却可千年永恒;这美亦如我们徽州人渐江之作品,虽无拙重的线条、浓重的墨色、绚烂的色彩,但其呈现的洁净无尘、静穆超然、清逸简淡、意境幽远冷峻的气息,即便已过了近四百年,却仍能打动今人的心灵。很遗憾在今日热闹的徽州,在喧嚣和浮躁中,我们已难以得见真正的新安艺术精神,新安艺术精神己然在不断追求发展和所谓的开放中离我们愈来愈远而变得模糊不清。我理解的新安艺术精神不是那种云淡风轻、闲情逸致的飘逸,其形式不是中国水墨、符号、元素的简单复制、描写或拼贴,她的背后应该有对中国文化精髓以及支撑中国文化精神的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真正的新安艺术精神,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万物归一的时候,在你心灵最宁静的时侯,她一定会悄悄地浮现出来,彼此之间对视凝望。或许都有徽州那种血脉相连的感觉,在某种程度上我视渐江为精神导师,虽然从空间、时间和艺术形式相差遥远、巨大。清人杨翰在《归石轩画谈》中评渐江: “于极瘦消处见腴润,极细弱处见苍劲,虽淡无可谈,而饶有余韵”,杨翰所说的“淡”,是恬淡、平淡,是渐江对道的追求。这对我的启示就是要想游于艺,就需淡化杂念,心若止水,方能“乘物以游心”,而进入游艺的意境。 之后的日子,我依然还在屯溪杨梅山那个简陋的画室中,面对依然还是那些颜料、画布,当然认识改变了,画面自然也改变。我说了我视画画为个人生活方式,如同每日散步。体现在画布上就是一种简单行为的重复和时间延续的记录,具体的说我就是用刻刀在铺满单色颜料的画布上,顺着呼吸的节奏,精确认真地一刀一刀地刻划,没有所谓的刀法,满幅只见刀痕不见画工,如同一位老徽州匠工在雕刻那精细的格窗。柔软细腻散发着微微亚麻仁气息的油画颜料如同一个接收器,吸收并记录整个创作过程,画面力量随着时间在画面上的积累而增强,并弥漫整个画面,进而进入与画布、颜料浑然一体的精神空间。 在时光流逝中,在夕阳西下中,陋室的阳光渐渐褪去,朦胧弥漫这窄小的空间,斜阳的光线顺着那些凸起或凹陷的刀痕起伏而使画面变得流离、震颤。我揉揉有些发酸的眼睛,起身站在室外过道上,极目远眺,远处的天空在夕阳的晖映下呈现暖暖的意象。回望陋室我仿佛看见一个自足的灵魂如同念经般在自言自语、喋喋不休,度过一个又一个平淡温暖的日子。
迅速制止砍伐小树
作者: 黄树平   来源: 云南林业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从站   检查站   杉木   木材   制止   小树   罗平县   立方米   砍伐   坑木  
描述: 前久笔者到罗平县八大河乡,亲眼看到一些人乱砍伐小树,倒卖给煤窑做坑木,严重地毁坏了当地的林木。10月19日下午4—6点,笔者在八大河检查站,看到5辆大东风货车,载着30多立方米的小树从站上经过。经查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