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绘瓷】搜索到相关结果 28 条
-
略论彩绘瓷出现的审美观念嬗变
-
作者:
岳旭
来源:
现代技术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釉上彩
民族融合
彩绘瓷
-
描述:
中国被称为瓷器之国,瓷器的审美艺术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在瓷器的装饰艺术漫长的发展时期内经历了先素后彩、初朴后华的变化。彩绘瓷的出现不仅是审美文化上的一次冲击也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一次融合,值得我们深思与玩味。本文尝试初探其中原委,以彩绘瓷为节点试论瓷器装饰审美的过渡。
-
宋代四川古陶瓷上的沥彩装饰
-
作者:
伍秋鹏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元窑
中国陶瓷史
绿釉
釉上彩
装饰工艺
邛窑
红彩
沥粉
釉下彩
彩绘瓷
-
描述:
四川邛窑在中国陶瓷史上以烧制彩绘瓷而著称。邛窑彩绘瓷既有釉下彩,也有釉上彩,主要色彩有黑、绿、褐、黄等色,还发现有少量铜红彩,既有为单色彩绘,也有双色或三色同时应用的彩绘。纹饰题材丰富,有图案、斑块、花卉纹、草叶纹、花鸟、人物、文字等,器物造型丰富,是唐代彩绘瓷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四川邛窑彩绘瓷出现于隋代,虽然它的装饰题材不及长沙窑丰富,绘画水平也比长沙窑略低,但它出现的年代却比在唐代中晚期才出现的长沙窑彩绘瓷早约二百年,因而很多学者都认为邛窑是中国彩绘瓷的发源地。
-
论彩绘瓷出现的审美观念嬗变
-
作者:
岳旭
来源:
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釉上彩
民族融合
彩绘瓷
-
描述:
中国被称为瓷器之国,瓷器的审美艺术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瓷器在装饰艺术的漫长发展时期内经历了先素后彩、初朴后华的变化。彩绘瓷的出现不仅是审美文化上的一次冲击也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一次融合,值得我们深思与玩味。笔者尝试以彩绘瓷为节点试论述瓷器装饰审美的过渡。
-
墙地砖无光釉釉面丝网印彩新工艺
-
作者:
申久芳
来源:
陶瓷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釉上彩
民族融合
彩绘瓷
-
描述:
前言在墙地砖的生产中,采用丝网印刷施彩,可以分为四种方法:1.釉上印彩:用低温釉上彩料在釉烧后的烧面上印彩。方法有两种:其一、直接印彩:用油质调料调色,用丝网直接印到成品砖面上。其二、转移印花:用丝网印制成贴花纸,再贴在烧成后的砖面上,经650—850℃烤花窑烧制。此种方法在墙地砖和
-
淡雅至美——醴陵釉下五彩的工艺成就
-
作者:
刘劲松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瓷
景德镇瓷
釉下五彩
透明釉
高温烧成
装饰美
陶瓷彩绘
釉下彩
填色
彩绘瓷
-
描述:
釉下彩是彩绘瓷的一种工艺。其常见手釉法是,先用色料在素坯上绘制纹饰,然后罩以透明釉,再经过高温烧成。釉下彩的特点是纹饰在釉下,由于釉的保护,色彩历久弥新。我们常见的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都属于釉下彩系列。其中,创烧于醴陵的釉下五彩,是最具代表性的工艺。
-
黑白瓷艺—丁雄
-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瓷
景德镇瓷
釉下五彩
透明釉
高温烧成
装饰美
陶瓷彩绘
釉下彩
填色
彩绘瓷
-
描述:
1942年生,湖南省美协会员,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钢笔画联盟理事。用钢笔画的硬质线条表现在釉下彩的新工艺。格调高雅,观赏性强。多次被省、市电视台报道,多次荣获国家级金、银、铜奖。2016年作品已走进法国罗浮宫展厅。百余幅作品被国家博物馆和海内外藏家收藏。因产量少,是收藏家的理想藏品。
-
黑白瓷艺—丁雄
-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瓷
景德镇瓷
釉下五彩
透明釉
高温烧成
装饰美
陶瓷彩绘
釉下彩
填色
彩绘瓷
-
描述:
1942年生,湖南省美协会员,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钢笔画联盟理事。用钢笔画的硬质线条表现在釉下彩的新工艺。格调高雅,观赏性强。多次被省、市电视台报道,多次荣获国家级金、银、铜奖。2016年作品已走进法国罗浮宫展厅。百余幅作品被国家博物馆和海内外藏家收藏。因产量少,是收藏家的理想藏品。
-
明代斗彩瓷器概论
-
作者:
吕成龙
来源:
文物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斗彩瓷器
青花五彩
明代
彩绘瓷
-
描述:
明代斗彩瓷器概论
-
博物馆藏品:宣德红釉菱花式洗与成化斗彩高士杯
-
作者:
耿宝昌
来源:
文物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斗彩瓷器
青花五彩
明代
彩绘瓷
-
描述:
博物馆藏品:宣德红釉菱花式洗与成化斗彩高士杯
-
浅谈恽体画风对磁州窑青花绘画的影响
-
作者:
刘天鹰
赵建朝
来源:
文物春秋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绘瓷艺术
磁州窑
恽体画风
-
描述:
清末民初,在传统白地黑花釉下彩瓷器的基础上,磁州窑青花瓷器产生并一直烧制到建国后。其绘瓷风格深受恽寿平画风和题材的影响,以兼工带写技法绘写意花卉,且有所创新和发展,为已经日趋衰落的磁州窑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产生了一批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绘瓷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