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精】搜索到相关结果 616 条
-
中华文化为宗 民族精神为矩——鄂州名人馆雕塑艺术创作感言
-
作者:
马珺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鄂州市博物馆
文化类型
青铜范
民族精神
文化艺术界
鄂城县
丁鹤年
雕塑艺术
张耒
创作思想
-
描述:
2012年,我受鄂州市博物馆委托,进行了鄂州市博物馆名人馆雕塑艺术的创作,最终以较高质量完成了这项艺术工程,受到了鄂州市文化局、博物馆领导以及文化艺术界有关方面专家的肯定,从而与鄂州结下了不解之缘。鄂州市博物馆的前身系创办于1953年的西山文物陈列室,1959年叫鄂城县地志博物馆,1961年和鄂城图书馆一起并入文化馆,1978年3月从文化馆分离,成立鄂城县博物馆,1983年建市后改称鄂州市博物馆,沿用至今。鄂州市博物馆作为一个地方综
-
浅论西汉至南北朝时期陶俑艺术的气象表达
-
作者:
梁冰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精神
气象表达
陶俑
审美价值
-
描述:
西汉至南北朝时期的陶俑,经过了二千年左右漫长的地下埋藏,沉淀出其独有的艺术文化语言。这一时期的陶俑艺术审美具有永恒性。这种审美特质不仅散发着古老时代的历史人文气息,也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参考与借鉴。
-
谈王克举油画作品中意象笔触的表现力
-
作者:
石小花
来源:
青年时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厚重感
节奏感
精神美感
笔触
技巧美感
-
描述:
王克举在当代表现性油画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的油画作品给人以现代感。王克拳在作品中吸收中国文人画的写意传统,作品中既具有中国的传统因素,又不失西方油画的厚重感。本文通过对王克举意象笔触的表现力的分析,更好的揭示当代油画家的创作状态,从而进一步把握当代油画的发展趋势。
-
油画《蓬巴杜夫人》审美阐释
-
作者:
周斌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审美世界
精神情感世界
蓬巴杜夫人
审美
物质生活世界
-
描述:
法国18世纪著名的画家布歇于1758年创作了这幅油画《蓬巴杜夫人》,我们可以看到油画中蓬巴杜夫人身着美仑美奂的服饰、光洁的肌肤、雍容的体态、高贵优雅的举止,就像刚从历史的境像中走来,却没有一点陈旧离我们远去的痕迹。我们可以在这幅画的背后看到蓬巴杜夫人的物质生活世界、精神情感世界和艺术审美世界。
-
从画境·探微看当代工笔画
-
作者:
余荣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空间
心理氛围
暗喻
灰调
迷幻色彩
-
描述:
时代更新的速度往往快得让人应接不暇,即使是工笔这样传统的绘画方式也在其技法、色调、内涵、构图、肌理等元素上不断翻新。在21世纪的今天出现了许多关于荒诞、奇幻、新颖、独到、超现实的画作风格。它们弥漫着强烈的时代符号气息,标志着70后80后的年轻画家们在标新立异上的着重追求。这是个张扬个性的时代,这是个寻求自我的时代,这还是个充满蛮荒和迷幻的时代。
-
在路上
-
作者:
胡儿
来源:
青苹果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在路上》
精神自由
在路上
乖孩子
-
描述:
杰克·凯鲁亚特的小说《在路上》里有这样一段话:"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这是对每一代年轻人的提问。"在路上"三个字,已经超越了文字本身的含义,它吸引着无数人上路,它已经成为一种追逐精神自由飞扬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