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艺坛中一朵永远的奇葩——论吴冠中的艺术精神
作者: 王亚南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真实情感   明暗对比   艺术精神   吴冠中   激情   向日葵   画面   创作   图书馆  
描述: 又富含了中国水墨的语言精髓。画面色调沉稳,明暗对比强烈,下手强狠,颇具硬骨韧劲。看了下面的署名知道这是吴冠中画的。
浅析油画在当代视觉艺术中的作用与前景
作者: 任维鹏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前景   人文精神  
描述: 修养和创造才能的画家的艺术作品,不会只是纯粹唯美的追求,艺术品应该表现在精神上的追求,应该表达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看法。
中国传统艺术资源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现代转化
作者: 邱霞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雕塑语言   中国传统文化   全球化   艺术资源   历史经验   当代   作品   现代转化   精神文明  
描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确定了中国人的文化身份贡布里奇的《艺术哲学》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取决于民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的理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也让世界认识了在东方的中国孕育的以
飞翔的精灵
作者: 张清   来源: 大学科普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方天使   城市精神   雕塑   公共艺术  
描述: 不但造成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居住适宜度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更带来了公众凝聚力的减弱与城市精神的缺失。本文以英国工业重镇纽卡斯尔的兴衰为线索,总结现代公共雕塑在城市精神构建与城市复兴中的重大作用,并对我国城市雕塑规划提出改良性建议。
抓国际交流促陶艺复兴:1981年景德镇陶瓷赴日展览回顾
作者: 章浩   来源: 江西画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元青花   捐献   优惠政策   陶艺家   陶瓷研究   精品   陶瓷艺术品   文物   景德镇陶瓷  
描述: 。经周密计划,调集了众多名家高手,精心设计,高标准制作,“要拿出最好的作品给日本人民展示”。经大半年的筹备,一批精美瓷器运往日本。 本着展示中华瑰宝,考察现代化,促进中日友谊的宗旨,江西省派出了工艺美术景德镇陶瓷展友好代表团。
中国油画造型之“无常形”
作者: 黄海波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精神   造型理念   油画民族化   无常   中国画家   画面   中国当代   空白   油画创作   中国油画  
描述: 油画这种原本来自西方的艺术种类,自一开始进入中国至今,中国油画家们对于它的民族化改造的脚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也体现了一种民族文化自觉。油画虽然是西方舶来品,但是传入中国后它却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审美特征:强调抒发主观情感。传统的审美意识一直占据着中国油画的审美主导地位
80后,你能炫出点什么
作者: 希洛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市场   上海青   艺术家   时代特色   青年人   美术创作   精神气质   获奖作品   美术馆  
描述: 经过三个月的作品征集与评选,由刘海粟美术馆等主办的“炫·2011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日前揭幕。一个月内,展览将分别在上海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和明圆文化艺术中心展出。 上海青年美展两年一度,办到今年已是
尤伦斯“撒娇”?
作者: 金姬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市场   上海青   艺术家   时代特色   青年人   美术创作   精神气质   获奖作品   美术馆  
描述: 出货成功 中国当代艺术品在4月3日晚迎来一场盛宴。 在香港苏富比2011春拍专场“尤伦斯重要当代中国艺术收藏:破晓——当代中国艺术的追本溯源”现场,张晓刚的油画《生生息息之爱》(三联作)以7906万
历史长河中的那点“漆”
作者: 郎红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市场   上海青   艺术家   时代特色   青年人   美术创作   精神气质   获奖作品   美术馆  
描述: 的本原,然后通过自己的感悟将中国漆文化的精神传承与光大。正如艺术家所言:“这些年我把所有精力都投在漆上了,希望通过对漆的意义理解来创作一批作品。因为漆不仅是福建的文化资源,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物质形态之一
碰撞“乡愁”:当刘小东遇上侯孝贤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市场   上海青   艺术家   时代特色   青年人   美术创作   精神气质   获奖作品   美术馆  
描述: “也不是说我牛或啥的,看了就看了,没看就没看。”3月16日傍晚,当笔者追问侯孝贤是否看过《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1993)与《侯孝贤访谈录》(1997)且有何观感时,这位台湾导演表示,没有看过日本青年导演是枝裕和与法国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向自己致敬的这两部纪录片。可能担心别人以为自己故作清高,侯孝贤进一步解释:“他们也没寄个碟给我。”安妮宝贝主编的《大方》杂志3月的创刊号上,恰好刊出导演贾樟柯的长文《侯导,孝贤》,但侯孝贤也没看过,他希望机缘成熟时看看这些致敬之作。 这个夜晚,侯孝贤一顶帽子一双白球鞋地出现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是因为这里正播出其团队为艺术家刘小东个展《金城小子》拍摄的同名纪录片。在侯孝贤和刘小东对话时,他们共同的朋友、侯孝贤武侠新作《聂隐娘》的筹备编剧之一阿城坐在影院最后一排,默默地捧场。 3月19日至4月9日的每周六晚,72分钟的完整版《金城小子》将在UCCA轮番上映。 我们都是没有故乡的城里人 《金城小子》是刘小东近期最重要的个展,它在去年11月17日至今年2月27日的展期中共吸引了5万余名观众。展览包括刘小东的20余幅油画、200余篇生活记录以及侯孝贤监制、姚宏易执导的同名纪录片。
< 1 2 3 4 5 6 ... 65 66 6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