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在“全区高校‘精品学报’表彰大会”上荣获首届内蒙古高校优秀学报奖
作者: 暂无 来源: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报编辑部   学报主编   新闻出版局   内蒙古自治区   高校学报研究会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表彰会   精品学报  
描述: 12月2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区高校‘精品学报’表彰大会”在包头市内蒙古科技大学召开,我院学报编辑部编辑萨日娜、贾玉宁参加了本次大会。表彰会上,我院学报荣获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藝術設計系”学生毕业作品选登
作者: 暂无 来源: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内蒙古大学   学生   毕业设计   毕业生   创新精神   设计语言   艺术作品   艺术设计教学   艺术学院  
描述:2008届毕业生以积极的姿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毕业设计(创作)的实践之中,深入发掘设计选题的意义和内涵,积极探索艺术表现的语言和手法,将毕业设计(创作)与社会实践相联系,以体现时代精神和追求艺术个性为目标
心悟自然 挥洒才情:王兆琴油画作品赏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内蒙古画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系   师范学院   宁静   作品赏析   画面   油画创作   和谐   传统人文精神   内蒙古师范大学   山东大学  
描述: 王兆琴1975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原内蒙古师范学院)美术系,现供职于山东大学。近年来她的油画创作斐然可观,受到好评。她的油画作品洋溢着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宁静致远的情思,其画面
关巍、张一平油画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内蒙古画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系   师范学院   宁静   作品赏析   画面   油画创作   和谐   传统人文精神   内蒙古师范大学   山东大学  
描述: 关巍、张一平油画作品
“油画民族化”的误区
作者: 董险峰   来源: 内蒙古艺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文化精神   油画民族化   中国民族   民族精神   误区   优秀作品   民族性   民族风格   中国油画  
描述: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油画民族化的问题有许多专家学者进行过探索研究,争论的焦点就是中国油画的道路是否应该按照民族化的方向发展。期间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油画作品和一些文章,都与油画民族化相关联,并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的。
试论名人肖像雕塑创作
作者: 杜俊平   来源: 内蒙古艺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像雕塑   肖像作品   形式语言   巴尔扎克   内在精神   名人   创作者   创作过程   造型艺术   精神实质  
描述: 我们现在所说的艺术,可以按表现的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大致分为四个类型: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当然,还有其它各种分类方法)雕塑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是艺术创造的主要方式。名人肖像雕
青春明媚的歌唱来自山西——读《陋岩诗歌精选》
作者: 山城子   来源: 娘子关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柏坡   语言   社会弊端   精选   劳动人民   山西   中国革命   题材   网络诗歌   英雄史诗  
描述: 行走于网络,读网络诗歌,也如行走于大千世界,什么样的石头都能碰上。千形万状、五颜六色、干净利索的,美丽如玉的,却也不乏茅坑里的……其感觉自是千差万别。豪放大气开阔的壮怀远目,婉约玲珑别致的养神逸情,粗犷的令人振奋,细腻的让人静谧,粗俗味腐的只好掩鼻而过,用心叵测的只能待其带着花岗岩脑袋去见上帝。
国宝品牌法蓝瓷
作者: 沈乃山   来源: 上海经济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牌   精心设计   展览馆   釉下彩   国宝   礼品   法兰克福   展览会  
描述: 这是融合东方美学精髓及西方新艺术风格的华人精品瓷器品牌。2002年纽约礼品展览会中,法蓝瓷初露光芒,在近万件作品之中,由法蓝瓷精心设计的蝶舞系列展
邪恶竟如此善良:当代油画投资新风向
作者: 郭小惜   来源: 中国科技财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向   投资   生长过程   艺术品   艺术史   社会转型   油画   探索精神  
描述: 中国社会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油画家群体开始成熟,他们的画一方面更多唯美倾向与传统回归,另一方面又更好地体现社会转型中艺术生长过程中多种新生的元素与多向艺术探索精神,从艺术史与投资的角度看,上世纪七十年代生画家人群创作的油画,将是最有珍藏价值的中国当代艺术品。
当代“新工笔”的过渡性
作者: 顾平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验世界   传统工笔画   过渡性   《瑞鹤图》   视觉真实   精神性价值   《芙蓉锦鸡图》   《千里江山图》  
描述: 中国画有工笔和写意之分,长期以来,由于文人画的影响,一直存在以写意为高雅,以工笔为匠气的偏见,这种情况直到近代方有所改观。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工笔画的复兴是不争的事实,现在从事工笔画创作的画家队伍日益庞大,各种大展的参展作品和获奖作品中工笔画所占比重也日益增加。然而,当前工笔画创作固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但也潜存着诸多妨碍其健康发展的负面因素。过分靠近日本画的倾向曾经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困扰着中国工笔画的发展,近年来出现的新工笔,在给我们带来全新审美愉悦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如缺乏传统内蕴、过分追求视觉效应、从内部消解传统文化之类的争论。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促进中国工笔画的健康发展,我刊本期特开设专栏,邀请部分理论家与画家,对当前工笔画的热点问题与现象进行讨论,从理论层面探讨工笔画的发展方向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并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 1 2 3 ... 32 33 34 ... 41 42 4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