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灵动的精神世界 林跃藏獒油画欣赏
作者: 林跃藏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欣赏   精神世界   藏獒   中国当代   意象特性   艺术魅力   动物画   灵动   油画   当代绘画  
描述: 中国动物画的意象特性有着强烈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它的艺术追求也是另辟蹊径,既表现客观,还强调主观。几千年来,中国动物画瑰丽多彩、绵延相继,即使是在世界文化大碰撞、大融合的今天,也仍显夺目光彩,这是与中国动物画意象特性的审美观分不开的。中国当代藏獒油画家林跃选择了以当代的逻辑、思考方式、意识形态去描绘动物
艺术市场权威推荐 当代意象油画大家:刘文进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威   艺术市场   艺术生涯   推荐   中国艺术精神   传统艺术精神   当代   意象   东方神秘主义   油画  
描述: 刘文进艺术感悟: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读到一本《西方科学前沿和东方神秘主义》的书。书中明白地告诉我们西方近几百年的科学前沿成果正在证明东方智者几千年前曾经的智慧的前瞻性。之后我开始注意寻找相关书报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并认真思索。其中知名学者徐复观先生的著作《中国艺术精神》给了我重要影响
油画家刘延顺的精神家园
作者: 刘延顺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香港   状态   品名   日期   远亲   拍卖公司   成交价   估价  
描述: 油画家刘延顺的精神家园
《工业肖像》的社会文化阐释
作者: 岛子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性   提问   肖像   艺术精神   现象世界   社会文化   作品   工业   火车头   油画  
描述: 《工业肖像》系崔国泰近年深入考察沈阳锈带工业废墟之后的一项兼有现实提问和社会历史反思性质的成果。这一系列大型油画作品的问世,意味着架上艺术捐弃种种人造的概念和风格化的视觉模式,寻求历史和现实的真实,自由思考并自觉创新的必要性和启示意义。
艺术母题和艺术表现:仲济昆油画论析
作者: 邓平祥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风格   油画艺术   母题   论析   黄土   艺术表现   精神价值观   作品   美学品格   艺术表达  
描述: 仲济昆油画在当代艺术纷繁的景象中能够吸引人,并且进而给人提示以对熟知事物的一种真切而深度的感觉,以我的观察主要在于他对艺术母题热烈的态度和艺术表现有力量感的风格。他的画册有一个主题词,曰"黄土·山
创作谈
作者: 忻东旺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力量   艺术思想   写实艺术   技艺   写实绘画   现实主义精神   自然主义   衰竭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支撑  
描述: 一、艺术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撑,技艺也必然衰竭我们今天所说的现实主义,是在艺术格局多样化的背景下提出的,一方面是要必须承认当代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是要坚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依然可以深谙中国当代文化的脉搏。中国目前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有着现实主义创作最佳的土壤。
一山一世界 一水一心境
作者: 张杰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自然世界   中国文化精神   文化语境   心境   人格   作品   精神境界   中国文人   心灵世界  
描述: 山与水,是中国文化精神最有力度的形式表征。山水形态历来为中国文人墨客所钟爱,并且呈现出中国人审美经验中最基本的关系——人与自然。山,宽厚仁慈坚定不屈;水,灵活机敏奔腾飘逸。子曰:"仁者乐山,知者乐水",这里的山非山,水亦非水,而是人化的自然和自然的人化,象征着人格的独立
马路:通向梦与精神的旅程
作者: 张杰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路   现代文明   精神世界   巨型飞机   文明时代   隐喻   时代精神   作品   潜意识   油画  
描述: 马路在他的第一本画集里说自己是一个爱睡觉和做梦的人,隐喻而形象地说明了自己与艺术和现实的关系,这里他似乎模糊了艺术与梦境的边界。的确,在现实的纠结中,他慢慢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精神之旅,利用绘画为自己和这个世界找到一个精神出口。在最新一本具有抽象性的作品集里,他说邻居家
精致细腻的艺术 古朴典雅的风格:浅析莆田木雕艺术
作者: 余元俊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特点   精雕细刻   莆田木雕  
描述: 莆田木雕艺术有着悠远的历史传统,在长期的岁月积淀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善于运用圆雕、透雕的艺术手法,在大件的工艺品上,抑或是在很小的人物上都能做到精雕细刻,把场景对象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来,正可谓"绝活出神品,见工见艺"。
超象:“抽象”的中国言说
作者: 滕小松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精神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艺术   第一象限   艺术精神   第三象限   抽象艺术   基本概念   中国美术  
描述: 今天我们称之为"抽象"的艺术,早在历史的昨天就有很丰富的存在,想必到了历史的明天依然会灿若星河。漫漫长夜中,我们并没有使用"抽象"这个词来点亮它的光芒。只是随着"抽象"二个汉字的翻译从日本转过来之后,仿佛就带来了一种新的艺术流派,或一种新的艺术手法,或一种新的艺术思维,或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其实不然,西方所谓的"抽象"本来就是宇宙的一种自然状态,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视觉方式。只不过,西方使用"抽象"来述说这种
< 1 2 3 ... 31 32 33 ... 62 63 6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