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第二届北京双年展观感与反思
作者: 盛葳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像空间   精神空间   物种进化   物理空间   布面   艺术家   纵火   人类   生物圈   作品  
描述: 第二届北京双年展已经开幕,然而场面宏大而无序,作品多元而相当杂乱,其混沌状况与前一届没有任何分别:俄罗斯特展馆里放着李占洋的雕塑,表现主义油画旁挂着传统山水……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杭晓春将上一届北京双年展比喻为进了浴室,却分不清男女浴室,可见一斑:而在对本届双年展的评价中,李静在《东方早报》的一篇文章《北京双年展:盛宴无菜单》中将其比喻为好比不分顺序吃了些食物,却根本不
“往事印象”高小华珍藏手稿作品展 展览前言:储之既久,其发必速
作者: 马一平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像空间   精神空间   物种进化   物理空间   布面   艺术家   纵火   人类   生物圈   作品  
描述: 2003年7月,中国嘉德拍卖会上,油画《赶火车》一举夺魁,以363万拍出,于是高小华这个因为他出国十几年而渐次被人淡忘的名字,又重新唤起人们的记忆。是的,这幅画的重新浮出水面,离它的问世已时隔二十一年,那是高小华在四川美术学院的毕业创作。而他的扬名,是他大二的两件作品《为什么》、《我爱油田》在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上双双拿下二等奖。事情似乎还该追溯得更远:这已是他第三次参加全国美展了,而第一次却是在他十六岁的时候。
关于“王承云实验绘画工作室”
作者: 刘虹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像空间   精神空间   物种进化   物理空间   布面   艺术家   纵火   人类   生物圈   作品  
描述: 本院是一所仅有五年历史的年轻的美术学院,油画系自然也资历浅短,但在这短短的历史中,油画系的教学探索一直是积极进取的。一方面,对于人类的文明成果,我们注重对历史的传承,而同时,我们也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地关注当代,既以严谨的态度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积极部分作为学生建立造型经验的载体,同时又引进了一些富于当代特色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开办学术讲座等方式广泛接收新的艺术资讯以扩大学生的学术
愚人梦呓
作者: 莫小新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像空间   精神空间   物种进化   物理空间   布面   艺术家   纵火   人类   生物圈   作品  
描述: 莫小新是个画夫是个教书匠。当代中国搞美术的都很现实,现实得都要搞点投机。他最了解自己的底细并且也是这类人。他到了这把年纪,算算要比何多苓、罗中立、俞晓夫小,比陈丹青、陈逸飞、程丛林大,但都是那个年代读的大学。但人家大大小小都在中国油画历史上挂上了名。这也难怪,人家不是天才就是颇有天赋。而他当年报考美
巧手绘《青花》
作者: 于允科   来源: 大众电影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精神   处女作   历史   祖国   影片   青花   电影导演   民族文化遗产   电视剧   瓷器  
描述: 桑华拍摄《青花》,目的单纯,就是要通过《青花》呼吁人们爱护祖国的悠久文化。它警示人们:中华儿女应该以历史为镜鉴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民族的强盛首先是民族精神的强盛。民族瑰宝又恰恰是民族文化与精神的浓缩。而只有更好地了解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才能体现我们对祖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尊重。
油画拍卖开始起泡?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市场   上海青   艺术家   时代特色   青年人   美术创作   精神气质   获奖作品   美术馆  
描述: 油画拍卖开始起泡?
[艺术]老油画的价值回归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市场   上海青   艺术家   时代特色   青年人   美术创作   精神气质   获奖作品   美术馆  
描述: [艺术]老油画的价值回归
元青花谜团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尝试   雕刻   和田玉   题材   创作现状   人文传统   作品   现代精神   雕塑   寿山石雕  
描述: 元青花谜团
大热元青花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尝试   雕刻   和田玉   题材   创作现状   人文传统   作品   现代精神   雕塑   寿山石雕  
描述: 大热元青花
策划:源于记者的集体智慧
作者: 李卫华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河报   中国   新闻题材   团队精神   新闻策划   新闻采访  
描述: 转眼又是岁末。在大河报一年文章斑谰、五彩缤纷的诸多报道组织中,如果要本人挑出一组“最深印象新闻策划”的话, 作为大河报当时新闻采访中心的一员,最能让我在报道组织方法上有所感触觉悟的,恐怕就是大型系列新闻报道“抗战烽火燃中原”的策划过程了。在新闻竞争中,创新者为王。今年夏末秋初,省会郑州同城报纸围绕“抗战胜利60周年”这一历史题材,展开了一场
< 1 2 3 ... 25 26 2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