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精】搜索到相关结果 311 条
-
城市的眼睛——城市雕塑美学价值观初探
-
作者:
姜涛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价值
标志性
精神内核
文化传统
外部形态
城市雕塑
-
描述:
城市的眼睛——城市雕塑美学价值观初探
-
在基础教学中使用中国古代雕塑教具
-
作者:
贺丹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安美术学院
中国古代
高等美术院校
艺术精神
教学改革
传统雕塑
基础教学
造型规律
-
描述:
在基础教学中使用中国古代雕塑教具
-
范勃油画的技法特征与精神指向
-
作者:
吴杨波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指向
美术学院
技法
画面
优秀作品
空间感
光线
风格特征
中国美术
中国油画
-
描述:
范勃的油画一直以迷离且硬朗的气质吸引着观众的视线。在画布上的虚无空间里,一具具人形的躯壳在游荡。空洞的眼神似乎在无边的幽冥中寻找些什么,却肯定什么也找不到。这些人形来自于现实,甚至有以画家本人的朋友为原型;但它们却褪去了与现实的最后一点联系,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芸芸众生灵魂的模拟物。
-
不确定的真实 尹小斌油画作品观感
-
作者:
侯吉明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实
可能性
创造力
浙江师范大学
艺术家
不确定
表达形式
作品
油画
精神
-
描述:
尹小斌艺术简历1970年出生,祖籍浙江仙居。1994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系并留校任教,现为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在艺术家成长的过程中,文化人格的构建是一种自发的内心觉醒,是对目标追寻中突然意识到的责任感在起作用,它是艺术家精神远航的驱动力。
-
洪凌:谈对中国水墨画的理解
-
作者:
洪凌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解
书法
哲学精神
中国水墨画
民族性
中国绘画
山水绘画
中国哲学
两宋
水墨山水
-
描述:
一、重塑山水精神是当代人的文化课题水墨毛笔对我来讲并不陌生,从习画伊始我便伴随着墨韵纸香。转习油画后,水墨作为营养源也是我一直吸取的精神力量。中国的水墨绘画最让人肃然起敬的要算是两宋的山水绘画,那上面有王者之气,也有山神的魂魄,那些
-
自然本天成 内美静中参——浅谈写意花鸟画的主题观念和形态
-
作者:
熊广琴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鸟画家
精神内涵
人文关怀
工笔花鸟画
写意画
写意花鸟画
-
描述:
什么样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内涵?二.写意花鸟画在当下应该以什么样的图式面貌和风格去表征?探索至今, 于第一点我找到了大的方向——回到本体.面对自然.提炼草木精华,表现人和自然的
-
重新认识王子云先生
-
作者:
徐人伯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重新认识
民族精神
全盘西化
艺术事业
文化艺术
艺术教学
西方美术史
雕刻艺术
艺术学院
-
描述:
王子云先生生于辛亥革命前夕.在王子云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回顾当时的历史,觉得有许多事情需重新认识.在美术方面也不例外,特别是王子云先生.……
-
太阳隧道——论大地艺术的形式与精神
-
作者:
乔迁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地艺术
太阳
形式
艺术家
宗教情怀
行为艺术
史密森
作品
隧道
精神
-
描述:
1973年一位叫南希·霍尔特的女艺术家开始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摆放四只巨大的水泥隧道,每一只长549cm,内部的直径为244cm.为了完成这次摆放,花了她四年的时间,到1976年才得以完成这件名为《太阳隧道》的作品.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南希花了不少时间,她希望这是一个开阔的地方,尽量要荒凉一些,这样就不会因公共用地而无法把四只水泥隧道保存下去,当然,还要不能距离交通线路太远.还好,她最后找到的一个地方完全符合这些要求.南希原来是位摄影家,她对光影的变化有特殊的敏感,在她的眼里,这四只隧道就如同巨大的镜头,她希望从每个端口望过去,可以产生特殊的光照效果.冬至、春分、夏至、秋分时,太阳的升起和降落都有特殊的角度,南希就把四只隧道按照这四种角度排列,这样,每到新的季节来临那天,就有一只隧道口正好对着日出和日落.……
-
关于公共艺术教学
-
作者:
于小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共精神
课程体系
可能性
公共性
艺术问题
教学理念
公共空间
艺术教学
概念
公共艺术
-
描述:
,它的作品应该是一种“公共精神”的物化形式;也有强调它是公共环境中现代形态的艺术构造,它本身就面对公众人群,不一定非要以大众生活或大众口味来赢得大众,而对载体的研究可能比概念讨论更有意义等等。但有些认识是共同的,即理念上的“公共性”和实施中的人性化,承认理念与表达有着密
-
中西方雕塑的文化精神溯源
-
作者:
王文娟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文化精神
中西方哲学世界观
-
描述:
中西方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决定了中西方雕塑的不同文化精神。文章对此展开论述,指出人始终是西方文化和西方雕塑的主题。而中国古代雕塑中主体性的人常成为退守状态,被塑者常是“被看”把玩的对象,中国古代雕塑较多
<
1
2
3
...
14
15
16
...
30
31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