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簪花】搜索到相关结果 39 条
-
“传神写照”的中国人物画艺术
-
作者:
徐智川
来源:
中国国情国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画论
韩熙载
写意人物画
簪花仕女图
中国人物画
画科
李白行吟图
写意画
吴道子
仕女画
-
描述: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门类齐备、特色鲜明。现在我们一般按题材和表现对象将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画科;按表现方法分工笔、写意、水墨等技法形式。其实最早的中国画是不分科的。在绘画的诞生初期,为了表现人类自身在与大自然抗争过程中的功绩和神话、皇权等宣传的需要,人物、动物、植物、风景及想象中的事物等都先后出现在画面中,但人物始终居画面主导地位,目的是为祈求上天保佑,体现人的能力、地位
-
试谈现代仕女画的特点
-
作者:
颜敏生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顾恺之
中国人
《女史箴图》
绘画
《簪花仕女图》
经典作品
仕女画
-
描述:
在我国人物绘画中,仕女画很早便占有了重要的地位,流传下许多优秀的佳作。最早表现出妇女的优美、娴静,首推晋代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作品有如春蚕吐丝般的线条,春云舒卷般的衣纹结构。又如唐代的《簪花仕女图
-
工笔重彩临摹技法再探
-
作者:
夏坚真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院校
教学经验
工笔
临摹技法
绘画艺术
中国
《簪花仕女图》
-
描述:
工笔重彩临摹技法再探
-
王笃芳木雕艺术之路(续)
-
作者:
杨成寅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簪花仕女》
艺术风格
艺术创新
民族文化
木雕艺术
王笃芳
《泼水节》
-
描述:
三、全面开花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那几年,王笃芳的木雕艺术逐渐走向成熟。他创作了《簪花仕女》和《泼水节》等黄杨木雕作品,初步形成了民族传统与创新和谐统一的艺术风貌。《泼水节》创作于1979年。笃
-
东道汝窑与设计
-
作者:
徐结根
来源:
茶世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风格
簪花仕女图
宋瓷
溪山行旅图
水墨山水画
捣练图
范宽
游春图
色彩绚丽
虢国夫人
-
描述:
宋代是从唐代的繁华艳丽过渡而来,因而宋代的审美会有一种洗净铅、华追求雅致的情趣,从绘画上看,色彩绚丽的《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浓艳奢侈的贵妇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以范宽为代表
-
东道汝窑与收藏
-
作者:
徐结根
来源:
茶世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风格
簪花仕女图
宋瓷
溪山行旅图
水墨山水画
捣练图
范宽
游春图
色彩绚丽
虢国夫人
-
描述:
宋代是从唐代的繁华艳丽过渡而来,因而宋代的审美会有一种洗净铅、华追求雅致的情趣,从绘画上看,色彩绚丽的《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浓艳奢侈的贵妇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以范宽为代表
-
油画中的中国女性形象
-
作者:
萧睿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绘画
审美对象
文艺复兴时期
中国女性形象
《蒙娜丽莎》
《女史箴图》
《簪花仕女图》
油画
-
描述:
女性作为审美对象,始终是为东西方绘画中永恒的主题。无论是中国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周仿的《簪花仕女图》,还是欧洲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到21世纪卢西恩·弗洛伊德的《英国女王
-
蓝色印象——汪明强的海洋风景
-
作者:
赵成清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绘画
审美对象
文艺复兴时期
中国女性形象
《蒙娜丽莎》
《女史箴图》
《簪花仕女图》
油画
-
描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处风景孕育一批地域画家. 蒙养于齐鲁大地,汪明强用画笔描绘着乡土风情,用色彩表现着海洋风景.作为当代海洋油画的重要画家,近年来,汪明强先后在山东威海召集了一系列国际海洋油画创造学术会议,并多次组织画家以海洋为主题进行创作,而他本人则一直游弋在“海洋”绘画创作的最前列.
-
《簪花仕女图》与《青楼十二时》比较研究
-
作者:
林曼丽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簪花仕女图
青楼十二时
浮世绘美人画
仕女画
-
描述:
《簪花仕女图》是我国古代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杰出之作,《青楼十二时》作为浮世绘美人画代表作,两者有着相同之处。文章通过有意识的比较,探讨它们背后所代表的两种不同文化影响下的工笔人物画,以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仕女画与日本浮世绘的共性和个性,也为以后的人物画艺术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
传神写意:工笔人物画的精髓及表达
-
作者:
杨晓艳
来源:
美与时代(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散点透视
客观物象
造型观念
西方绘画
绘画技法
簪花仕女图
东西方艺术
太白行吟图
以形写神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携文化的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东西方艺术在交流碰撞中互相交融渗透。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传统绘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其中工笔人物画由于对素描、油画等西方绘画技法的学习,在造型、设色及反映现实生活等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同时也出现一种倾向,即侧重直观地模拟客观物象,刻意求形似、求全、求细,以至失去匠心意趣,失去韵味。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很好地理解中国传统绘画传神写意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