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神形】搜索到相关结果 30 条
-
承载着灵性的画笔 王申勇的花鸟画
-
作者:
邵大箴
来源:
中国航空旅游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郎世宁
工笔花鸟
中国工笔画
神形兼备
绘画实践
一级美术师
四川省诗书画院
动物画
静雅
王申勇
-
描述:
王申勇是中国传统走兽画派中的后起之秀,他以绘黑白二色熊猫为题材的作品首先进入人们的视界,随后在当代工笔花鸟领域又有所拓展,开辟了自己特别的天地。王申勇笔下的虎、马、牛和猴,在寻常意义上的视觉效果无疑是精致动人的,神形兼备,令人喜爱。进一步说,一方面,王申勇努力使作品中的生灵承载人性,以其文化内涵代替无病呻吟、柔弱浮浅的描绘;另一方面,他的作品逐渐远离一些传统花鸟画的格局程
-
友情与承诺
-
作者:
田梦莹
来源:
武汉文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面部表情
中国大陆
神形兼备
南京紫金山
承诺
半身
雕塑家
国民政府
中山舰
孙中山
-
描述:
在中山舰众多出水文物中,与孙中山先生直接相关的是这尊半身胸像。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国民政府在南京紫金山为孙中山举行国葬。当时,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委托日本著名雕塑家牧田祥
-
艺术长廊
-
作者:
燚林
来源:
秘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任伯年
神形兼备
水彩画
现实主义
吴昌硕
《厨房》
上海美专
专科学校
中国美术
以形写神
-
描述:
颜文梁,1893年6 月出生于苏州.1988年5月1日病逝于上海,享年94岁。自幼受父 亲颜元及近代绘画大师任伯年、吴昌硕熏陶而喜习绘画,16岁到上海入商务印书馆当艺 徒,开始钻研水彩画和油画
-
吴为山作品选
-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形式语言
表现手法
人性
灵敏
精神形象
鲁迅
处理手法
吴为
雕塑
-
描述:
吴为山作品选
-
速写探索
-
作者:
王克庆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感觉
神形兼备
兴趣
水墨画
人体速写
姐妹艺术
基本规律
速写
中国画
雕塑
-
描述:
我是从事雕塑创作工作的,但常常喜欢画速写与水墨画,特别是喜爱用水墨画人体和人物写生。对于中国画的笔、墨、纸,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国的水墨画出入神奇,纵横超逸,要求落笔肯定,观察深入,胸有成竹。因此作水墨画能锻炼自己的艺术感觉和概括力。雕刻与绘画是一脉相通的姐妹艺术,都需要研究了造型的规律和神形兼备的问题。雕塑的形体、结构、空间、重量等,也是在人体速写中探讨的课题。造型的基本规律是圆中寓方,方中寓圆,
-
肖像雕塑教学与创作心得
-
作者:
李建平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像雕塑
整体意识
神形兼备
-
描述:
肖像雕塑表现形式多样,雕塑家通过不断探索造型的各种可能性,以展现肖像雕塑的艺术魅力。
-
谈“写”
-
作者:
李承恩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论
六法
“气韵生动”
意思
南齐
院体画
神形兼备
顾恺之
写意画
骨法用笔
-
描述:
中国画论最早而完备者,是南齐谢赫的“六法”,其中犹以“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独具中国特色,但与中国写意画的要求尚不尽相同。“气韵”一条大体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神形兼备”意思相当,而“骨法用笔”可以兼及工笔勾勒的笔法,并未超出“笔以立其形质”的范畴,好的宋院体画可以“六法兼备”称之,谢氏本人也是一位细密求似的画家,与写意画风相去甚远。
-
林博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装饰
神形兼备
民间青花
艺术设计专业
陶瓷设计
技法
动静结合
作品
籍贯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林博籍贯景德镇,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系景德镇美协会员,学艺时跟其长辈入景德镇古窑瓷厂学习民间青花,多年来一直潜心专攻陶瓷青花艺术,以青花综合装饰技法见长。作品神形兼备,动静结合
-
论“相面”(之二)
-
作者:
钱绍武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凡尔赛宫
平民出身
雕刻家
本质意义
神形兼备
富兰克林
罗丹
形神统一
伏尔泰
以形写神
-
描述:
世界上也真有巧事,上次我引用了罗丹对乌东(之一用“乌桐”译音)雕像的分析之后,忽然又有机会来到了巴黎,忽然又到了
-
试论名人肖像创作思维三要素
-
作者:
林汉强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思维
肖像作品
形式语言
巴尔扎克
精神形象
艺术家
客观形态
Portrait
创作过程
三要素
-
描述: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强大的思维能力使人类得以有效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艺术活动中思维尤其居于魂灵之位。艺术品只不过是思维(或思想)的外化而已,艺术的创作过程也就是感受与思维(或思想)的物化过程。 造型艺术中,肖像创作无论在绘画方面还是雕塑领域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地位(尤其在西方),而名人肖像创作又是其中的重要门类。我以为(名人)肖像创作的思维活动过程大致由三大要素构成:一是人物精神形象的把握与创造;二是相应的形式语言的架构;三是人物客观形态与具体特征的把握。其实这三方面的划分只是出于讨论需要勉而为之,实际创作过程中它们是水乳交融彼此不能分开的。本文只结合雕塑中的名人肖像创作来讨论这一问题,兴许对于其它(造型)艺术领域中的肖像创作也会起到一些启示作用。 一、精神形象 精神形象对于肖像创作而言,是指作者对特定人物的灵魂特质的把握。既要抓住被刻划者的思想情操、精神面貌的个性,又要考虑到他所处时代和地域的人们的共同精神面貌,而且当中必然会融进作者自己灵魂的影子。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