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礼】搜索到相关结果 25 条
-
送花礼仪ABC
-
作者:
一朵 白米粥文
昭阳 崔静图
来源: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礼仪
花卉
学科:
礼仪(学科:
基本知识)
-
描述:
送花,是一种礼仪,以花为礼,联系感情,增进友谊。送花,更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数字,不同的颜色,都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更是要精心设计所送的花卉。本书带你进入五彩缤纷的花卉世界,看看她们的芳姿,听一听她们的衷曲。
-
浙江会稽镜
-
作者:
梅丛笑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阴县
青铜礼器
春秋战国时期
四乳
越国
中国青铜器
会稽
商彝周鼎
伍子
神兽镜
-
描述:
中国古代铜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一直到清代,历代都铸造铜镜。在传统的青铜礼器行将就末之际,铜镜艺术却得到长足的发展。铜镜是古代梳妆照容的的生活用品,与威严神秘、颇具"狞厉
-
三百年前的墨牡丹图
-
作者:
苏永祁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礼物
次子
浓淡
工笔
国画
神采
雍容华贵
重彩
牡丹花
-
描述:
家有一幅祖传的国画墨牡丹图,是经老父传给我的。世纪之交,次子喜添一女,小名朵朵,我与老妻商定,将此画传与这朵小花,作为她降临人间的礼物和纪念品。牡丹花国色天香,雍容华贵,千百年来受到我国人民的普遍
-
说香盒
-
作者:
扬之水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习俗
贺礼
香盒
制作工艺
-
描述:
香盒,古籍通常写作香合。香合的历史不算短,脱离开了薰香史中单薰草香的时代,凡树脂香料及合和众香制成的香饼香丸,均须置放在香合里。北魏时期香合的使用大约已经很普遍,河南巩县石窟的礼佛图中,供养人一手捧
-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关于《交际礼仪》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
作者:
邹红梅
杜文曦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探讨
教学模式
交际礼仪
-
描述:
步入大学之门的学生们表面上“营养丰富”,实质却“素质贫血”,他们不懂得正确地塑造自身形象的重要性以及应该怎样通过着装、言谈举止、必要的礼节去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风采。因此探讨如何实施有效的《交际礼仪
-
大型电视纪录片《国礼尚瓷》摄制完成
-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礼尚瓷》
陶瓷
景德镇市
电视纪录片
江西
-
描述:
由景德镇陶瓷评论家曹新民撰稿、江西电视台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国礼尚瓷》,近日已告摄制完毕,将于12月21日、28日在江西卫视频道播出。
-
五彩缤纷的礼花
-
作者:
任海军
来源:
影像视觉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花摄影
拍摄技法
两次曝光
-
描述:
五彩缤纷的礼花
-
逛书摊遐想(散文)
-
作者:
暂无
来源:
石油知识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品书
九十年代
潘家园
读书方法
东安
寥寥数语
中国书店
慈宁宫
我在
逛公园
-
描述:
我喜欢逛书摊,就像女同志喜欢逛服装商场一样。凡是书摊集中的地方,常去逛一逛。解放初期主府井东安市场有几家旧书摊,其时我在汇文上学,星期天有时去那里看书。到后来则是逛中国书店。九十年代喜欢赶书市,哪里举办书市总要去看看。如今,潘家园的书摊也是我常光顾的地方。逛书摊有一种逛公园的感觉。进公园为的是看奇花异草,徜徉在五彩缤纷之间,逛书摊是浏览各样图书,特别是那些未曾见过的图书,也如奇花异草惹人注目。有趣的书翻看翻看能增长点见识,便宜的书买回来几本还能增添点收获的喜悦。闲暇时逛逛书摊也是一种乐趣。
-
景德镇陶瓷传统纹饰图解之
-
作者:
日成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纹样
传统纹饰
高寿
牡丹
绘画题材
礼记
康雍乾三朝
粉彩
景德镇陶瓷
传统装饰
-
描述:
俗称《猫蝶图》。系谐音、寓意双重并施于一画的传统装饰纹样之一。盛行于清代康雍乾三朝。据《礼记·曲礼上》载:“七十日耄,八十耋”。“耄耋”即指年老高寿的长辈。绘画以“猫蝶”为谐音作瓷上绘画题材,或双猫戏杜、
-
景德镇陶瓷历史名人辑略(一)
-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居新
景德镇瓷
历史名人
礼部员外郎
瓷胎
越窑青瓷
浮梁县
公元
顺宗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晋代赵慨 字叔朋,河北滏阳人,两晋建武元年(公元304)生。东晋咸康六年(公元340)官至五品,先后在闽浙赣三地任职。因为人刚直不阿,疾恶如仇.为奸佞所不容,遂于永和二年(公元345)隐居新平镇.传授越窑青瓷技艺,并对镇瓷胎釉配制、成型和焙烧等工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深受镇民爱戴,后人尊为师主,以神事之。镇有师主庙,建于明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时邑人詹珊作《师主庙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