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雕塑时代:新中国城市雕塑回顾与展望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三十年   新中国   艺术家   改革开放   雕塑家   时代精神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公共艺术  
描述: 雕塑的价值不仅在于反映现实、表现生活,从历史的角度讲,它还凝固个人记忆、民族记忆、情感记忆和时代记忆。奥地利沃尔道夫的《维纳斯》、中国红山文化的女人体,均以夸张和直接的表达方式诉述了当时人
“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揭晓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设部   人民英雄纪念碑   南京大屠杀   新中国   成就   城市雕塑   文化部   侵华日军  
描述: 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共同委托,由全国城雕委组织开展的“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日前在京揭晓。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大型雕塑宋庆龄像等60个城市雕塑项目获得“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丰收门”雕塑等40个项目获得“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提名奖”.
一座雕像的背后
作者: 迈克尔·鲍威斯   冯振国   来源: 故事家·微型经典故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硫磺   士兵   纪念碑   学生   英雄   华盛顿   美国历史   雕像   战争   雕塑  
描述: 那年,我带着学生们去华盛顿旅游。旅行的最后一天晚上,我们来到硫磺岛战役纪念碑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雕像,取材于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照片——二战期间,6名勇敢的美国士兵把国旗插在日本硫磺岛
老玻璃匠的秘密
作者: 张书农   来源: 故事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硫磺   士兵   纪念碑   学生   英雄   华盛顿   美国历史   雕像   战争   雕塑  
描述: 三百多年前,意大利一位老工人开始用玻璃制造漂亮的东西。此后,不仅意大利全国的人,而且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这位巧匠用玻璃铸造各种美妙的玻璃器皿的事,每天都有许多阔人来到他的作坊买他的玻璃制品。不久他就发财致富了。人们都想了解他的秘密,可是,没有人能够知道他是如何制造这些小巧玲珑的玻璃器皿的,他甚至连自己最喜爱的儿子也没有让他知道秘密。 老师傅在一本小小的棕色笔记本里记满了词、花纹和数字,他的儿子也不懂得这些神秘的词、花纹和数字代表什么。 老人的儿子经常要求父亲告诉他那些漂亮的玻璃器皿的秘密,但每一次儿子一提出请求,老人总是说:“等一等!我把一切秘密都写在我的棕色笔记本上,我将给你解释所有这些秘密,然而这个时间还未到来。
1976年4月5日,天安门广场一个闯入历史的“蚁民”
作者: 阿坚   来源: 报刊荟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民英雄纪念碑   警戒线   历史   浮雕   天安门广场  
描述: 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之上 1976年4月5日,大约是7点左右,群众冲破了纪念碑一圈人墙警戒线后,一阵骚乱,我稀里糊涂的就被人托上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上面的平台。
览陵墓雕塑 沐大汉雄风:读《中国陵墓雕塑全集》“西汉卷”、“东汉三国卷”
作者: 陈根远   来源: 碑林集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字   云瑞   《文苑英华》   希烈   上柱国   缠枝牡丹   孝经   如玉   碑林博物馆   玄宗  
描述: 学界期待的《中国陵墓雕塑全集》第2集"西汉卷"、第3集"东汉三国卷",经过数十位文物、美术史专家多年的通力合作,终于与大家见面了。《中国美术全集》及其分类全集作为中国优秀美术遗产的总集,堪称"中国文明的芯片"。西汉、东汉和三国的陵墓雕塑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有极其显赫的地位。西汉
文武宗含真法乳 欲写春山藏人间(下)——记武当太乙铁松派第十三代掌门李兆生先生
作者: 张建勇   张天鹏   来源: 武当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墓志铭   墓地   碑文  
描述: 北京 张建勇 张天鹏 (接上期) 浑洒翰墨浓香 李兆生先生作品多臻神境而声名远播。已故书法界之前贤,天津李鹤年老先生曾这样评价:“兆生大师雄踞吉林,名震扶桑……贻我巨著,《声律真诠》、《真元宝笈》、《翰墨缘》与法书,博涉深邃,才富五车,更精内功及剑术,至于书法遒劲浑朴,灼见真知……。” 中国文人李兆生翰墨艺术成就展、广西民族文化艺术博览会中,年越耄耋的大书法家陈政评价先生:“画好、字好、诗好,印更好!”南国国画雕塑艺术大师、艺坛巨匠朱培钧老人认为,李先生“真正领会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这个时代已见不到这样的风格了”,并要求先生刻一方“净化人生”之印为念。文物鉴定权威人士杨仁凯先生在哈尔滨的一次拍卖会期间惊叹《翰墨缘》“真乃神人也”! 在日本东京上野美术馆,李兆生先生三度参加亚细亚美展,其传统文人书画以特殊震撼力,受到与会者的瞩目,广为海外人士收藏。诸如《钟馗清宇图》为日本安田信托银行山口吉雄会长收藏,其书作是日本曾岐神社永久收藏陈列的唯一巾国书法精品。1992年3月,在南日本鹿儿岛樱岛活火山游览地,先生即兴题联。如今,此联经装裱后悬挂在樱岛供国际游人瞻仰。 日本友人赞誉先生“是武学家、书法家……,李兆生先生(号真阳)秉持中国传统文化宗风脉传”。“先生书法端庄、典雅、凝重、刚毅、雄浑、古朴、洒脱、奔放,于不均衡处现均衡”。东京大学曾为先生书法作了科学测定——证实了先生书法艺术震撼人心的真实力量,也证明先生“书法对环境物质产生了微妙影响”。 先生文络有脉,儒书以“心正则笔正”为基,上宗锺王李素,下袭赵董支脉;玄书近学蒲华、白玉蟾,远溯吕岩、三丰祖师。龙行大草得自马成令老先生,“仙逸”之传,承白云上人书诀一脉,与王右军同出黄庭经一宗,与天龙神剑合真,融武学、禅悟入书境。 先生书法出自馆阁,承宗风古法,且书格多变。折带飞白贯彻其中,有吴带当风之飘逸,盘钢截玉之雄健,高骨游丝之灵动,润含春雨之丰腴,干裂秋风吹破竹之枯涩。 先生真草隶篆诸体皆精,字大可如幛,小可如豆。蝇头小楷清雅俊秀,巨字榜书,一笔横龙,气势磅礴。先生擅写高堂大轴,其形神与明清古风无异。绝技除手卷、联轴外,竟能一次书写四六尺幅“龙”“虎”“神”“佛”“寿”多帧,诗文随书一气呵成,书体有石鼓、古隶、金文、大草等,无一笔虚败。先生精于文人三绝,以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之刀做,仅一上午可治巨印(10厘米方)七八块之多,刊石边款信手而出,可见刀笔扛鼎,非前人虚说。 先生数年奔走中,曾为几处题写楹联。1987年到山西永乐宫考证古迹时,身临吕祖故居,为寄怀思,题联永乐宫。联曰: “三界高渺,金丹玄化示真吾,大道古今注玄都。玄天呈象,一气冲腾,鼎炉开时喷白雪,可见密法显乎哉;大干浩瀚,飞剑神游养太合,圣教圆通证元明。慧海应真,万法融汇,灵胎结处展黄芽,始知妙律隐之也。” 1986年到武当山朝山拜祖之时,为念真武大帝与三丰祖师,写下联语云: “大道演龟蛇,长存灵犀同日月;金锋伏龙虎,初化阳神共古今。” 1993年吉林雾凇冰雪节时,先生面对凝云飞雪,素裹江天,心音振动,畅思神州故国五千年文明脉传,写下14782的长联(又被喻作《一万珍函》),堪称古今第一联。文理情思似野鹤翔空,幽兰剪石。对仗之工,风韵之雅,令人惊叹(见《声律真诠》)。 1999年在广西《中国文人李兆生翰墨艺术成就展》期间,先生“悬空飞书”一气呵成十六幅六尺宣之《桂林赋》。 2000年岁末,三日之内为京北名刹红螺寺书作六尺对开的百幅禅诗。诗云: “经师授教习禅宗,数十年来苦用功;初学顿觉神气爽,扶佑万类有圆通。” 庚辰小寒,天降瑞雪,先生即兴挥毫翰墨赠友人。其语日: “庚辰小寒遇贤君,恰似乾坤面目新。江天万里银装裹,上耀玄穹下遮尘。是吾翰墨展金卷,诗书吟咏歌尧君。盛世辉煌多异彩,寄居故镇唱诗文。执笔书之龙凤章,前追晋汉与周秦。” 当年三丰祖师“得佛之大,得道之微,得儒之极”而创武当。先生以笔墨传神将武当天龙神剑、龙形大草之剑谱重书旧作,装轴复真,以示此脉传绝学有承。书画同源,先生亦精绘画,人物、瑞芝、山水、神真、佛像等等,意境悠远,清新隽永,开一代宗风。画中十三科,最难为人物。先生绘画尤以人物见长,写神真仙兽,画风颇古,对人物的刻画,一洗习俗,立意高古,有仙气。常每画必诗,顷刻立就。 先生的《餐英图》(1987年)取材道家养生,以人物颜面上的色彩表现丹炉闪耀的火光与修真之士的仙风道骨。传统道家以积极的心态、丰富的学识来创造生活,完善自我,将人的身心与大自然共融,走真实的健康之路。此中包含陶弘景、孙思邈的《龙虎大丹》和道家通俗读物《黄庭经》之学术思想。这种“渺渺大干赏真华”的境界早已超越了儒家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先生深明此理,几度刻下“是道仍是儒”之石。 先生的努力之中蕴含了无限深情,正如在首届天津文化艺术节展出的《海屋添筹》所描绘的那样。先生笔下的寿星,手执信香揖在胸,须发飘散随海风,巾衫、飘带、袍袖,在风中翩翩飘舞的风姿,当真令人神往。画中耄耋老人正前往传统神话世界中的海上仙苑为人类的健康而祈祷,寄托了先生对全社会、对全人类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也是当年三丰祖师“欲使天下众英豪延年益寿”之愿。正如画中诗文所云: “荣登寿域感瑶天,三星高举朗真乾;一筹天尊金钟响,再筹法脉延华年;宝彩灵犀开寿域,天真法华聚金仙;正值丹青留神彩,潇洒天光不计年。” 弟子学人于装裱书画时,先生均以尺幅详说,尝以叹言而叙宗风,于翰墨楼天龙阁亲授弟子装帧虎帐云披,精于制作,轴中装有丹药防蛀。如今在装裱业中,像这样的六尺横画竖裱,断然少见,更谈不上“纳甲点真”之业传真谛。 珠串文脉武宗 李兆生先生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著作文章以诗人的眼光,以画家的笔触,描绘心中蕴集的文理情思。先生唯感于人事消磨,岁月迁延,争暇持毫,将传统文化法脉付诸笔墨。哈尔滨电视台《美苑纵横》评价先生:“甘作红烛燃至尽,照亮学子振国兴”。 首本著作《翰墨缘》作为“中华笔砚衡真”之专著以提高书写的效率为基础,畅说书法间架、血脉、神气,乃至双管齐下之绝学,以丹力、禅法和剑道人书,泛说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先生的第一部武学专著《真元宝笈》,剖示了传统宗风丹家内脉的具体修持法门,向读者展示“以丹力入剑”之隐奥。书剑同源,文武同宗,与道合真,以道为源,以道为宗,而后书剑双艺、文武两途方能有绝技惊天之造诣。《翰墨缘》与《真元宝笈》,这一文一武之中将传统文化的内密隐真公诸于世,实乃为世所少见的珍本。 《声律真诠》上册(《(真阳对韵一二三》)深入浅出,赋予传统蒙学中声律启蒙以新的生命,乃传统文化领域中声韵、律对方面大成之作,“发幽阐微,直揭太极文体所蕴之灵性深隐;吐妙言慧,顿悟先天后天若揭之真如密谛”。下册《万字长联》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作。其中所涉法境摩天,珠彩金函,珍霭玉篇,金波蟾光,三乘九转,仙客神真,丹砂玄机,金阙瑶台,贝页金莲,金锋剑气,人爻文日,人间天真,月华旧影,碧云红蓼,芳魂玉容,瑶草琼峰,神兵金械,三品三昧,众灵众源,……是五千年文明灵性之史。 先生实乃文武双修,慧悲古今的一代楷模。 (责任编辑乔汉)
黄陂发现清代刑部左侍郎刘彬士墓
作者: 谢育武   杜春华   来源: 武汉文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川街   云纹   清代   长方体   发现   碑文   古石碑   黄陂   刑部   文物  
描述: 2010年10月11日,黄陂区文物管理所接群众报告,在黄陂前川街青凤村陈家树咀发现一块古石碑体为青石制作,长方体,长195厘米,宽69厘米,厚24厘米,现已残为三截,碑文可辨,碑额浮雕损毁严重,尚可看出有火珠、云纹等。
闻鸡鸣而怆然涕下——米开朗琪罗作品的当代解读
作者: 陈为人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鸡鸣   纪念碑   人生体验   意大利   当代解读   开朗   作品  
描述: 一、彼得雕像中寄寓的人生体验被后世称之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雕塑巨匠米开朗琪罗,晚年致力于为耶稣的门徒彼得雕塑一座"超人类的纪念碑"。这其中缘由,恐怕有着丰富且复杂的潜台词。
约见法老
作者: 希拉里·雪兹   武编   来源: 美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基斯坦   策展人   纪念碑   法老   泡沫聚苯乙烯   艺术家   工作室   粘土   作品   雕塑  
描述: 今春惠特尼双展上,乌玛·巴哈的雕塑《我的头颅》(2009)独领风骚。这件作品由各立在细木架基座两端的形象组成:一张粘土做的破碎的脸上,瞪视着的三个孔洞,像面具人头;一只从烧焦的土块中长出来的
< 1 2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