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列宾美院院长查尔金将瞬间雕塑成永恒的艺术
作者: 付秋霞   来源: 时代人物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艺术发展   时代人物   俄罗斯   艺术家   彼得一世   列宾美术学院   创作   雕塑家   中俄文化交流  
描述: 查尔金的雕塑追求1956年,年轻的查尔金奔赴黑海海军服役,期间先后遇到两个在他的命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人物:V.Krigorchuk和V.Shrubom(列宾美院毕业生),前者影响了他的世界观从而让他决定考大学,后者则点燃了他内心深处艺术的火种,开始美
雷切尔·怀特瑞德的立方构造
作者: 王淑娟   贾斯丁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纪念碑   怀特   雷切尔   艺术作品   伦敦   合成树脂   英国   雕塑艺术   混凝土  
描述: 一、生平雷切尔?怀特瑞德(Rachel Whiteread)是英国著名雕塑艺术家,作品形式极富个性。1993年,她获得年度特纳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女性艺术家。怀特瑞德1963年出生于伦敦,在艾塞克斯郡(Essex)乡下长大,直到她7岁时全家才搬回伦敦。她的母亲帕特丽夏?怀特瑞德(Patricia Whiteread)也是一位艺术家,2003年去世,享年72岁。母亲的过世给雷切尔的作品带来很深刻的影响。她的父亲托马斯(Thomas Whiteread)曾是一名地理老师,在工艺学院做过行政管理,也是英国劳工党的终生支持者。1988
路易斯·内维尔森的女性艺术家之路
作者: 金子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犹太人   艺术学生   女性艺术家   纪念碑   沙皇俄国   纽约   路易斯   创作   雕塑家   作品  
描述: 我不是女权主义者,我不过恰巧是一位女性艺术家。——路易斯·内维尔森路易斯?内维尔森(Louise Nevelson)是美国著名雕塑家,以纪念碑式的单色木质结构的户外雕塑闻名世界。她出生于沙皇俄国时代
公共艺术关键词(九)
作者: 彭伟   欢欢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英文单词   关键词   历史文化遗迹   历史文化遗产   建筑类型   社会群体   公共艺术  
描述: 纪念碑纪念碑(Monument)为纪念某人、某重要事件而创建,或是一种自身已经构成社会群体共同记忆的建筑类型和历史文化遗产。因此,"纪念碑"一词通常指那些重要建筑或历史文化遗迹中的杰出代表。1、词源
林璎:纪念碑传奇的创造者
作者: 李莉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国家艺术奖   纪念碑   建筑师   耶鲁大学   华盛顿   女学生   艺术家   新设计   美国总统  
描述: 林璎大事记:1980年,因设计越战纪念碑出名(年仅21岁)。1989年,设计《公民权利纪念碑》。1993年,设计纪念耶鲁大学录取女学生的《妇女之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威斯纳尔艺术中心的《地井
城市雕塑行走在上海城市雕塑案例及背后的故事
作者: 朱国荣   吴春伟   来源: 公关世界(上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纪念碑   上海   城市文化   外国人   故事   城市雕塑   案例  
描述: 上海是近代中国城市雕塑的诞生地,从1865年起,法、英、德、俄等国纷纷在上海建立各种纪念碑、纪念像。上海在城市雕塑初创期饱含着屈辱,但由此也让国人知道了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一种体现,有的甚至成为
浅谈雕塑语言在当今中国画创作中运用的可能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公关世界(上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纪念碑   上海   城市文化   外国人   故事   城市雕塑   案例  
描述: 浅谈雕塑语言在当今中国画创作中运用的可能性
造像碑佛本生本行故事雕刻
作者: 李静杰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刻形式   本生故事   婆罗门   造像碑   佛本生   麦积山   太子   定光佛   佛教故事   克孜尔石窟  
描述: 在都市、乡村,是当时贵族、平民参与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社会上的地位和意义不低于石窟寺院。佛本生、本行故事图像在早期地面寺院艺术中也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登封东魏天平二年造像碑记:“塔殿宫堂,星罗棋布。内外图写,本生泥日(洹);十口尊仪,无量亿数。”惜那
让那些瞬间成为永恒雕塑
作者: 李雅芬   来源: 湖南烟草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解放军   雕刻   医护人员   瞬间   抗震救灾   镜头   地震   雕塑   救援  
描述: 近日,网友们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建纪念塔或者纪念碑以纪念汶川地震的事。到时候少不了雕塑,大家就开始议论塑哪些瞬间,让它定格成为永恒。我以为,最震撼人心的镜头有:地震救援图:13位解放军战士、医护人员抬着
澳门的户外雕塑
作者: 郭守华   来源: 华人时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锈钢   纪念碑   行车隧道   中葡文化   葡萄牙   喷水池   城市雕塑   孙中山   澳门回归   殖民主义  
描述: 或多座标志中葡友好的纪念碑和户外雕塑。 第一座象征中葡友好的纪念碑——融和门,位于西湾填海区,1993年12月由当时的葡国总统苏亚雷斯主持剪彩。融和门是由四根
< 1 2 3 ... 76 77 78 ... 102 103 10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