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碑】搜索到相关结果 1003 条
-
中国超写实油画大师冷军作品欣赏
-
作者:
暂无
来源:
出版视野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园
“郭沫若纪念像”
“和平少女”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国
园林雕塑
城市雕塑
-
描述:
中国超写实油画大师冷军作品欣赏
-
天下最大的石碑
-
作者:
千树德
来源:
东南文化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像
韦皋
多宝塔
碑文
凌云寺
乐山大佛
唐德宗
行草
高浮雕
嘉州
-
描述:
天下最大的石碑在何处?就在四川省乐山大佛石窟外侧右面的临江峭壁上。那是唐德宗时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主持锈刻的一通摩崖碑,内容为其所撰的《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因碑盖为卧龙高浮雕,可知它最初是按“螭
-
汉墓雕塑群的纪念碑性
-
作者:
陈亮
来源:
东南文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年代价值
霍去病墓雕塑群
纪念碑性
风格
-
描述:
汉代雕塑体现出极强的纪念碑特性,不仅取决于雕塑的尺寸、质地、形状、放置地点和功能,而且也体现在雕塑的形式和风格上。霍去病墓雕塑群是我国雕塑史上的杰作,巨大雄浑的形态、简约朴素的风格和特殊的时代、历史价值使其成为纪念碑性雕塑的代表之作。
-
小平头自述:我的1976
-
作者:
阿坚
来源:
读书文摘:文史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明节
广场
纪念碑
周总理
-
描述:
4月5号上午,我爬到纪念碑的浮雕之上 我上班,必在广场边上的南长街由1路换乘5路。从3月底至4月初,早上在广场上转一圈,下班后更是在广场的花圈丛林中转悠呢。按说清明节前后的悼念.尤其是对周总理的追思,人们的表情应该肃穆端庄甚至压抑.
-
不要随意框选别人的故事
-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文摘·经典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明节
广场
纪念碑
周总理
-
描述:
李丹崖 到徐州出差采访的时候,主编还带我们顺便去了一趟云龙湖游玩。 云龙湖是这里的著名景观,山水相依,水面确实很开阔,周围的青山倒映是湖面上,仿佛是在“冲洗”一张张油画。 我沿着云龙湖的岸,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摁动快门,打算把眼前的一切美景都记录在相框里,回到家里,也能丰富一个博客的内容。 由于今天的天气转凉,岸边仅有稀稀疏疏几个游玩的人,有的多是一棵棵依依垂柳,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儿的小花,湖面跟着微风掀起洁白的水花。 就在我欣赏这些风景的时候,一段游泳爱好者的入水台阶上,我发现了一位40岁左右的女人,她站在台阶上,正在理自己的头发,而她脚边的一个黑色食品袋突然倒了,袋子里的泥鳅纷纷滑了出来,有几只还跳入了湖水里。 我赶紧提醒她,你买的泥鳅撒了。 她下意识看了一眼脚下的食品袋,一边说着不碍事,一边说,我就是打算把它们放入湖水的,只不过这下子,台阶这么高,泥鳅要受罪了。 我看她赶忙伸手去捡起那些泥鳅,然后一条条小心翼翼地放到湖水里。我打算帮她,她说不必了,这件事,一定要自己来做的。 看着一条条泥鳅被她从十几级台阶上一条条转移到湖水里,我被她的善良和虔诚之心深深感动了,猛然想起,如果把这则新闻拍下来,一定是~条好的图片新闻。然而,就在我打开镜头盖的时候,一旁的主编用手盖住了我的镜头。 主编说,小李,别拍,她要么是家里有了难处,前来放生许愿的,要么是长期坚持下来都有这个习惯。尽管我们是外地的媒体,兴许她永远不会知道自己上了我们报纸,但是,我们手里的照相机要对自己的心灵负责,不能随意打扰别人的生活,不要随意框选别人的故事,不管她的故事是喜、是悲、还是忧郁……我们能做的是对她抱着一颗崇敬的心就好了,这时候,不打扰她就是对她最大的支持了! 我瞬间明白了主编的意思,主编是在告诉我,践行善良是大善,注视但不搅扰有时候也可以称得上是温暖的善意,如果善是一条铺满阳光的路,我们就安静地做路旁吐蕊的花朵吧! (摘自《演讲与口才》)
-
别每天都在一条路上走
-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文摘·经典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明节
广场
纪念碑
周总理
-
描述:
侯爱兵 他的名字,我们一般人可能都不熟悉,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大大小小的“享受”和“方便”,却都与他的发明成果相连,小如手机里微波电子零件如射频开关、前端放大器、功率放大器、CD音响唱碟、DVD放映机、个人电脑中读二元数据的半导体雷射激光器,大如电子通讯的发电站等微波高速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器件。凭借这些研究成果,他不仅获得了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的国家科学奖章与国家技术奖章,这在美国科技界是少之又少的,而且在2009年5月2日入选美国“国家发明奖名人堂”,成为继“计算机大王”王安之后第二位入选此名人堂的华裔。他就是现年72岁的美籍华裔科学家、被誉为“分子束外延技术之父”的美国贝尔实验室半导体研究所所长、教授——卓以和。 在一般人眼里,卓以和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和殊荣,一定是他“两耳不闻窗外事”、死心塌地地在自己的专业道路上“一条路走到黑”的结果,其实不然,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时,卓以和说:“我成功的秘诀在于‘别每天都在一条路上走’。我在贝尔实验室作了37年研究,每当进入贝尔实验室大门时都看到贝尔肖像上的几行字:别每天都在一条路上走,有的时候也应该跳到树林里去,你会发现很多从来没看见过的东西。” 出生于北京,小学6年级时随父母移居香港,18岁高中毕业后到美国留学的卓以和,从小便有着多种兴趣爱好,善于在多条道路上行走,除了每天读好书、做好功课之外,他还喜欢画国画、水彩、油画;又因为从小由祖父带大,他的祖父是章草书法家,他又跟着祖父学了书法,所以小时候的卓以和便给自己打下了很好的艺术功底,炼就了艺术家的敏感和想象力。这为他日后科学研究的成功帮助很大,卓以和说:“艺术其实和科学、工程都有很密切的联系,艺术能够帮助人形成审美观。比方说,土木工程专家在造桥梁时,一定要有很好的艺术观念,这样的桥造出来才漂亮。同样,在我开始作分子束外延技术研究时,一样离不开艺术的支持。每台仪器和每项成果,我都把它看成是艺术,把艺术家的敏感和想象力完美地融入精确细致的科学研究中。”正因为如此,集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6院院士为一身的他,还有一个特别的院士头衔一一“美国科学与艺术院院士”。 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学习时,卓以和也没有只注重专究一门,面对着研究跨学科跨领域的趋势,他在硕士生学工科,博士生学理科,而且保留了自己的广泛爱好,涉足艺术、哲学等各种领域。在这样的知识背景下,他不断结合多领域的知识创造新知识,从而成就了他现在的作为。他曾亲切地告诫中国学生:“扩大知识面,从长远来看,对一个做研究的人来说很重要也很有必要。把各种科学结合在一起运用,也就是现在所谓的‘跨领域’训练发展;生物、化学、物理、电脑、甚至艺术等学科,学了以后不要各用各的,要统统加在一起,从中发现新的东西和点子。所以要能广,要能精,更要能连接所有的知识,这样才会是成功的科学家。” 俗话说:左脑理性,右脑情感。也就是说,如果左脑像一个科学家,那么右脑就像一个艺术家。卓以和不论在求学期间,还是后来一直在实验室做研究,他始终遵循“别每天都在一条路上走”的“贝尔遗训”,每当在一个东西上苦思冥想,想得太久快要疲掉的时候,卓以和就会让一边的脑筋休息,把思维换到另一条道路上去,就是用另外一边脑筋去画画,等回来再想,就会有新的观点和洞察力。这就是卓以和能够屡有新成就屡获殊荣的成功“秘诀”。(摘自《渤海早报》)
-
当美人遭遇政治
-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文摘·经典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明节
广场
纪念碑
周总理
-
描述:
她是一代美人、幕后政治家、艺术沙龙的主角、文化艺术的资助者和鉴赏家,她推动了精致绝伦的洛可可艺术,也把法国带进了灾难深重的“七年战争”。作为路易十五的情妇,她依靠美貌俘虏法王,使得自己的梳妆台成为王国大政方针的决策之地,当路易十五众多的情妇与路易十五一起随着时间的流逝化作历史的烟尘,她却成为法国文化史上的传奇人物,数百年后仍在不断地被人浅斟低唱。 用美丽俘获路易十五 1721年,一位名叫让娜·安托瓦内特·柏松的女孩来到世间,在让娜九岁的时候,一位著名的女巫就预言小让娜日后会成为法王的情妇。让娜长大之后,在母亲的安排下与埃蒂奥斯结婚,成了埃蒂奥斯夫人,开始进入上流社交圈。在沙龙中,她结识了后来启蒙时代的大师伏尔泰,两人的友谊维持了终生。为埃蒂奥斯夫人的罗裙所眩惑的伏尔泰对她极力赞扬,经过伏尔泰的鼓吹与宣传,埃蒂奥斯夫人的沙龙俨然成为巴黎沙龙界中的翘楚。 女巫的预言不久便实现了。作为法国伟大太阳王的曾孙,路易十五继承了其曾祖父一切好色淫奢的特点,却将雄才大略轻易抛弃。于是,埃蒂奥斯夫人开始精心策划“钓鱼”行动。通过伏尔泰等名流的口和笔,“巴黎最美丽的女人”称号被冠在埃蒂奥斯夫人头上,并传人路易十五的耳中。国王常常借打猎的机会有意无意地穿越埃蒂奥斯家的林地,埃蒂奥斯夫人便会适时出现。她会穿着一身浅蓝色的衣服坐在粉红色的马车上,远远望去恰似一幅美丽的油画。路易十五被埃蒂奥斯夫人的美丽打动,为了见夫人一面,国王的打猎开始变得十分频繁。不久后,国王加封埃蒂奥斯为蓬帕杜侯爵,埃蒂奥斯夫人也因此变为蓬帕杜夫人,她与路易十五长达二十年的蜜月就此开始了。 把法国推入“七年战争” 蓬帕杜夫人善于利用自己的情感,让国王对自己的建议言听计从。国内官吏的升迁、贵族领地的得失很大程度都取决于蓬帕杜夫人的艳唇。她深知如果只是单单凭借自己的容貌来吸引国王,是不够的,她让国王去照顾他的黄脸婆王后,并帮王后还清大量的赌债,此举使王后对她心存感激。 而真正让国王路易十五对她另眼相看的,还在于蓬帕杜夫人对于政治的见解。她秘密建立起一支秘密警察部队,任命自己的亲信为警察中将,专门为她侦察情敌。整个法国大到军国大事,小到闺房秘闻,都难逃蓬帕杜夫人的法眼。蓬帕杜夫人将从沙龙中听来的各位名人对于军国大事的高见,现炒现卖给国王,常常使得头疼的国王茅塞顿开。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中的任何决策,都得由大臣们在她的住宅内先开会决定,她的卧室成为法国真正的政治中心。 而也是经由她的纤纤素手轻轻一推,法国陷入了灾难深重的“七年战争”。1756年欧洲大陆黑云压城,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被普鲁士打败的奥地利急欲复仇,在对普鲁士进行战争之初寻求法国的支持。就在路易十五举棋不定的时候,他的红粉知己蓬帕杜夫人却跃跃欲试。此时她作为路易十五的情妇已有十余年之久,面对年老色衰的规律,尽管她能在一些行政事务上为国王出谋划策,但是心中总是不免焦虑。此时奥地利的请求,在蓬帕杜夫人看来,简直就是天赐良机,一旦推动法国参战,无能的国王将陷入繁杂的军’事政务难以自拔,肯定会时时去蓬帕杜夫人闺房请教,这样蓬帕杜夫人便能进一步拢住国王的心。因此她便不断向路易大吹枕头风,而且还使出激将法。抱着开创伟业,让红粉情妇崇拜的冲动,路易十五决意与奥地利结盟,参加对普鲁士的战争。在此后的七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在欧洲、美洲、印度等广大地域和海域展开了殊死搏斗。蓬帕杜夫人的目的达到了,凡尔赛宫她的香闺成为法国实际的参谋部,一些法军前线将领还收到一些用眉笔画的作战示意图,那自然是蓬帕杜夫人的杰作。蓬帕杜夫人虽然称心如意,但是法国却在战争中遭到巨大失败。法国不仅与奥地利在欧洲大陆遭到失败,在海外,法国还放弃了印度、加拿大、密西西比河西岸。这次失败使得法国损失惨重,路易十五由此成为法国最不得人心的国王之一。 将洛可可艺术推向极致 为了取悦国王,蓬帕杜夫人对当时法国多种艺术都加以支持。她对艺术的关注令大批画家、音乐家、诗人、哲学家蜂拥而至,造成的客观后果便是法国艺术在当时成为欧洲艺术的最高成就。在这些与蓬帕杜夫人相关的艺术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洛可可艺术。为了迎合她,洛可可艺术当时在体现精致优美、反映迷幻浪漫方面达到极致。 此外,法国的歌剧也应该对蓬帕杜夫人高唱赞歌。在短短五年的时光中,蓬帕杜夫人主演和导演了62部歌剧、戏剧,演出了122场芭蕾舞剧,她舞台上的流光溢彩更加深了路易十五对其迷恋程度。 1764年,蓬帕杜夫人旧病复发,一代风流人物香消玉殒。尽管路易十五很快就有了新的情妇,但蓬帕杜夫人以一种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方式,在历史中谋得了一席之地。(摘自《小康》杂志)
-
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文摘·经典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明节
广场
纪念碑
周总理
-
描述:
在德国一个名叫阿扎斯的小村庄里,住了一个有十八个孩子的家庭。父亲埃斯德是一名普通的冶金匠,为了维持一家生计,他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但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却只能换来薄薄的几张钞票,买米的钱都不够。然而这个家庭中的一对双胞胎却有一个同样的梦想,/他们都希望可以发挥自己在艺术方面的天份。他们相信,有一天世界上的大艺术馆里面会挂上写着自己名字的画作。生活的困窘无法阻挡他们求知的脚步,但直到有一天,他们终于知道了父亲即使割肉卖血也无法在经济上供他们两个人同时到纽伦堡艺术学院读书。哥哥阿尔贝特和弟弟丢勒哭了,只有他们知道自己对艺术的热爱,那就是他们的生命。晚上,两兄弟在床上经过多次讨论后,决定明天一大早,以抓阄决定。胜者到艺术学院读书,败者则到附近的矿场工作赚钱供胜者上学。 弟弟丢勒晚上一直睡不着,他想着:要是明天早上抓阄输了的话,自己肯定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一定要想办法赢”,丢勒咬住自己的嘴皮,直到流出了血。第二天一大早,等父亲和丢勒起床,却再也找不到哥哥。阿尔贝特叠得整整齐齐豆腐块一般的被子底下压着一封被泪水浸湿的信:爸爸,我想了很久,弟弟比我更有天赋和潜力,我自动退出。我会用我身体里的全部力量赚钱,供他读书……弟弟,你要珍惜这样的机会,我的一颗热爱艺术的灵魂自此就藏在你的画笔里面,时刻注视着你。加油呀,弟弟! 父亲和丢勒连忙含着泪去找哥哥,但找了一天都没找到。附近所有的矿场都没有他的身影。哥哥肯定跑到一个很远的地方,故意不让他们找到。一整天,丢勒都为自己昨晚曾经在大脑出现过的作弊想法而自责。他觉得,和哥哥比起来,自己的灵魂真的很卑微,心灵真的很丑陋。 就这样,丢勒去了纽伦堡艺术学院。哥哥阿尔贝特则潜伏在一个未可知的地方,会定期给丢勒寄学费和生活费。丢勒发奋学习,在艺术学院表现很突出,慢慢的,他的油画简直比学院的教授的还要好。丢勒知道,自己画里能读出两个人的希望和梦想。到毕业时,他的作品已经能赚不少钱了。他想着现在应该该是自己供哥哥去上学的时候了。根据别人提供的线索,坐了好几天马车,丢勒终于在一个距家几百公里的偏僻石矿找到哥哥。见到哥哥的那一刻,他惊呆了:哥哥衣衫褴褛、胡子麻茬,还有,他的右袖筒竟是空的。见到弟弟,阿尔贝特笑了,轻轻地用左手搂住弟弟的脖子: “别难过,那是在一次埋炸药开石是意外失去的。没关系的,一只手在,我还可以工作。” 丢勒满脸热泪,轻轻地抚摸着哥哥的左手,那是怎样的一只手呀?关节粗大突出、布满老茧。 “你看这样的手,是绝对没办法再拿画笔的。我的梦想之路。就由你来走好了”,告别时,哥哥依然抚慰着无比自责的丢勒。为了补偿哥哥所做的牺牲,表达对哥哥的敬意,回来以后,丢勒整日整夜工作,下了很大的工夫,把哥哥粗糙的双手刻了下来。他把这幅对自己心灵无比重要的作品称为《双手》。每天早上起来,他会到这幅作品前,默默注视三分钟,然后才去做其他事。他想让自己永远记得,没有哥哥,自己的一切艺术成就都是妄想。 到今天,453年时间过去了,德国大艺术家丢勒有成千上百部的杰作流传下来,他的速写、素描、水彩画、木刻、铜刻等可以在世界各大博物馆找到。然而,大多数人最为熟悉的,却是其中的一件作品,一副他用灵魂的救赎成就的心灵作品。全世界的人都立刻敞开心扉,瞻仰这幅杰作,并把这幅伟大的作品重新命名为《祈祷之手》。在这幅温暖的作品里面,藏着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个字,那就是“爱”,而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 有了爱的加入,一颗救赎的心灵同样可以抵达天堂。
-
人到中年一碗粥
-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文摘·经典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明节
广场
纪念碑
周总理
-
描述:
30岁之前,我的饮食习惯是只吃干饭不喝粥,甚至连水都很少喝。而我的身体,似乎并不因此枯涩,皮肤光洁润泽,声音水嫩灵动。可是,从什么时候起,每天不喝上一碗粥,就觉得面目枯萎言语干涩,像一朵失了水的花,黯淡无光。面对山珍海味亦食之无味。唯有一碗暖热的粥下肚,方觉通体舒泰,整个人都鲜活光润起来。和朋友聊起这种改变,她们送我三个字:你老了。 可不是老了吗?那些年少轻狂的青葱岁月,张扬,热烈,光彩炫目。理想,爱情,事业,对未来的憧憬,对远方的向往,世界像个万花筒,迫不及待地想转一转,再转一转,好把五彩斑斓的美景一一赏过。时间如此紧迫,只觉得自己像旋转的陀螺,停不下来,也不想停下来。这个时侯,心浮气躁,欲望像涨潮的海水,一波赶着一波,哪里能体味到粥的好处?这个时候,总喜欢方便省时的快餐,自然没有耐心围着炉子去熬一碗粥了。 等到疯过了狂过了,人渐渐安定下来,便已是中年。此时,上有老下有小,再无浪漫的空间,激情也逐渐退却。开始明白,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比不上家里那一盏温暖的灯让你心安;远方的风景再迷人,也敌不过女儿的笑脸让你痴迷。在这个外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一样,无非是吃饭穿衣,给自己和所爱的人生一个孩子,一起抚养孩子长大,送老人安宁幸福地离开,两个人守在一起,慢慢变老。 这便是人到中年,欲望越来越少,心思日渐明净,功名利禄视若浮云,家人健康平安即是最大的幸福。不再奢望珍馐佳肴,对奇珍异味亦无兴趣,只要每天能喝上一碗热粥,便心满意足。 朋友把能不能熬一锅好粥,当作评判一个好女人的标准,我深以为然。熬得一锅好粥,是需要耐心的,从选料到火候,从熬前的浸泡,到熬时的搅拌。粥可以简单,一杯清水一捧米即可;也可以复杂,大米小米红枣花生莲子绿豆百合,统统放进去。这个熬粥的过程,把急躁一点点抚平,把粗糙研磨成细柔粘软,心绪安宁,明净如花,在文火中慢慢煮,细细熬。 人到中年,杂事繁多。此时,只需一口宅心仁厚的钵,把身上的负重,经历的辛酸,内心的苦涩,浅淡的忧伤,一起放进去,文火慢熬。几个小时之后,一切烦恼琐事,便烟消云散,只剩下一碗香糯浓稠的粥。人到中年,有这样一碗粥,便觉人生圆满,世事畅意。(摘自《渤海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