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碑】搜索到相关结果 1003 条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
-
作者:
大文
来源:
党员之友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则徐
纪念碑
中国近代史
人民英雄
道光皇帝
天安门广场
虎门销烟
中国人民
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
-
描述:
北京。天安门广场。 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广场中央,在阳光的照耀下,它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在纪念碑碑座四周,镶嵌着8幅臣大的汉白玉浮雕,再现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壮丽的历史画面
-
大战士: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
作者:
王法艇
来源:
党政干部参考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天安门广场
抗日战争胜利
战士
-
描述:
每次经过鸽子欢飞的天安门广场 总会向脊梁般的纪念碑注目行礼 想浮雕上的先辈作为战士的勇气
-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经文偈颂
-
作者:
陳明光
来源:
藏外佛教文献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法
碑刻
文意
苦行
菩提
如来
大藏经
父母
方便
佛教文献
-
描述:
[题解]《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经文偈颂》,中国人所撰佛教文献,作者不详。刊刻于南宋僧人赵智凤主持镌刻的宝顶山石窟大佛湾北严中部的大方便佛报恩经变龛。该龛变像与变文并举,刻佛前生、现世,因地修行、行孝报恩事迹各六组图像,为高浮雕,宣扬佛难舍能舍,难为能为的种种自我犧牲精神。该龛是全国石窟群中最大的一龛,在石刻造像
-
逆向工程在“一滴血”纪念碑重建中的应用
-
作者:
刘丽惠
薛勇
蒋涛
翟翊
来源:
测绘通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曲面重构
纪念碑
三维激光扫描
逆向工程
重建
-
描述:
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成熟,逆向工程作为一项全新高效的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以大连英雄纪念碑"一滴血"为例,探讨其在雕塑重建工程中的应用,通过介绍三维激光扫描仪及数据获取方法,提出一个可行方案。
-
冬季“胜利”行
-
作者:
曹雄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大树
纪念碑
列宁格勒
花岗岩
五彩缤纷
造型
纪念馆
卫国战争
蚂蚁
-
描述:
彼得堡的冬天来了,上帝厌倦了五彩缤纷,所以只买了黑色与白色的颜料。大地也跟随着时尚的脚步,换去青青绿色,摆出自己的黑白棋子。大树也厌倦了灯红酒绿,体现出自己的强劲,脱去外衣裸奔在净白的雪中,展现他们黝黑的肌肤与舒展的造型。他们时而前拥后抱,时而指手画脚,时而独树一帜,总之各显风骚,不堪冬天的寂寞。人类总是耻笑蚂蚁的渺小,而此时,他们在大树群的下面犹如蚂蚁一样,仰慕大树们的喧闹。
-
中国当代雕塑家作品选
-
作者:
曾竹韶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中国当代雕塑
小女孩
纪念碑
铜像
人民英雄
中央美术学院
浮雕
孙中山
-
描述:
图一:《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销烟局部) 石 图二:《小女孩像》 瓷 高26CM 1944 图三:《孙中山先生铜像》高3.4M
-
品质为根、诚信为本
-
作者:
伊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期服务
诚信为本
纪念碑
失蜡精密铸造法
雕塑制作
抗日战争
经营理念
金属制造
纪念馆
车间
-
描述:
第一次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时候,我深深为纪念馆内强烈的艺术气息所打动,特别是那高大的抗日战争纪念碑更是给自己造成了强烈的震撼。当时,望着主体雕塑立面上突出一米多高的浮雕,曾做过几件案头雕塑
-
雕塑新闻动态
-
作者:
李渊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调整改组
木雕工艺
造像碑
新闻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
当代艺术
高浮雕
城市雕塑
-
描述:
一、北京市城市雕塑已初具规模 至1996年6月,已有朝阳区日坛公园建造马骏烈士像,宣武区护城河北段“北京建城纪念柱”雕塑,顺义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的“焦庄户造像碑”,劳动人民文化宫的“6.15”英雄集体塑像等12处雕塑项目完成。此外,门头沟区的“东堡雕塑园”工程之一的浮雕项目也在施工中。
-
我看韩美林的雕塑
-
作者:
张仃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纪念碑
艺术批
建筑师
霍去病
美林
革命英雄
雕塑家
汉魏六朝
民族风格
-
描述:
我多年从事绘画,但有时参与一些雕塑方面的活动,天安门革命英雄纪念碑修建时,建筑师提出碑座上要有浮雕。为了要与民族风格的纪念碑相协调,建议雕塑家们到祖国各地进行一次考察,当时我耳闻一位很有权威的雕塑家
-
对城市雕塑公共性问题的再反思
-
作者:
陆增康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公共性
纪念碑性
公共空间
城市雕塑
-
描述:
本文对城市雕塑的语义和语境进行追溯和界定,分析城市雕塑在公共空间中从"纪念碑性"走向"公共性"的历程,梳理城市雕塑的公共性问题的批评话语并提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