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富含深意的纪念碑 “马形水鬼”:两座巨大马头形雕塑
作者: Ben Williams   来源: 照明设计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照明设计师   苏格兰     设计概念   雕塑家  
描述: 在什么时候一个故事会产生一个神话,同时还可能增添纪念碑的意义呢?它只是名字、成功的设计或者有关纪念碑背后真实历史的一个简单个案吗?基于照明设计师和雕塑家之间的讨论而产生一个设计概念,位于苏格兰的“马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金石印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石   民族独立   《金田起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   浮雕   印象   《南昌起义》   抗日游击战  
描述:人民英雄纪念碑》表现八个题材的十幅汉白玉浮雕,雕刻了不同时期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170余位。《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
闻鸡鸣而怆然涕下——米开朗琪罗作品的当代解读
作者: 陈为人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鸡鸣   纪念碑   人生体验   意大利   当代解读   开朗   作品  
描述: 一、彼得雕像中寄寓的人生体验被后世称之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雕塑巨匠米开朗琪罗,晚年致力于为耶稣的门徒彼得雕塑一座"超人类的纪念碑"。这其中缘由,恐怕有着丰富且复杂的潜台词。
刘开渠雕塑成名作《一·二八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研究
作者: 彭飞   孙学军   来源: 美育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开渠   《一·二八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雕塑  
描述: 刘开渠先生1935年的雕塑成名作《一·二八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极富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关于该作品的名称,作品的创作与内容,筹建、奠基及揭幕落成等诸多方面,都有必要进行一种细致的考察。通过这种考察,我们可以澄清诸多疑点,还原历史真相,并指出复原作品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美育史料·唯美社
作者: 刘晨   来源: 美育学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开渠   《一·二八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雕塑  
描述: 1935年2月唯美社成立于上海,由邵无斋、柴骋陆等发起组织,该社以“唯美为美术而美术”为宗旨,内容素重金石、考古、艺术、摄影、妇女等研讨。唯美社1935年3月16日创办《唯美》月刊,英文刊名The Art Classics,由邵无斋、柴骋陆编辑,至1936年8月16日共出刊18期。内容包含金石、书画、雕塑、陶瓷、刺绣、建筑、摄影、电影八类,以图为主,“唯美月出一册,为二十四开本,图象约占三分之二,用最佳铜版纸精印,文字约占三分之一,用上等道林纸精印,配以彩色封面,
苦苦求索 十年拼搏——杨成国的油画艺术
作者: 宋惠民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油画艺术   艺术市场   艺术作品   艺术家   美术学院   色彩语言   自身价值   历史画   艺术追求  
描述: 当今中国油画坛笼罩着希望之光。油画英才拔地而起。在东北这块黑土地上又出现了一个青年油画家杨成国,引起人们的瞩目。他是一位少言寡语的人,性格内向,深沉,勤于琢磨。也是一位认定了目标就不回头的人。正因如此,作为“文革”后的第一批七七届学员,在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就一直埋头于教学与艺术上的探索。近些年,正当大家都在忙于办个人画展或忙于应付艺术市场的压力时,却独独很少见到杨成国的踪影。原来他在远离沈阳市的乡村,租到了一个农村俱乐部的空空荡荡的大房子。远离了都市的尘嚣,不怕冷落,甘于寂寞,甘于过一张行军床、一个电炉子的苦行僧式的生活.舍弃了许多人生本该享受的乐趣,以致和他的妻子、儿子也都难得团聚。独处村野,专心致志的进行他的艺术追求,真是一个以艺术为第一生命的人。在这里他画了满满一屋子的都是大幅的油画。当我第一次被邀请来到这里时,我简直为这个
美术教育系师生作品选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美术教育   教师   雍正   山海关   碑林   东郭   诗碑   澄海   油画  
描述: ~~
一座里程碑
作者: 嘉蔚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里程碑   人体   黄色的   学术探讨   相似之处   作品   和谐   艺术追求   油画教学   研究生  
描述: 合作是不易的。合作而作品如出一人之手则更不易。此中难处,非亲历不能体味。成功的合作者,总是须有诸多相似之处,尤其以共同的艺术追求作为前提。韦尔申和胡建成,正是这样的一对。当他们的力作《土地·黄色的和谐与蓝色的和谐》在首届全国油画展上展出时,人们根本分不清哪一幅哪一笔是谁画的。而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艺术到生活,亦足可借用画题的“和谐”二字概括。不过这种和谐并非字面所带给人的斯文印象,正如油画色彩的和谐恰是在无数个对比中达到的。这是两个生龙活虎般的大小伙子,系蓝球队的主力队员。胡建成生就一张锋利的嘴巴,说话不饶人。韦尔申亦非等闲之辈。他俩的友谊体现在彼此间无穷的戏谑和挖苦之中。两个人画起画来,也不是笔笔默契。有一阵我在他们隔壁作画,常常可以听到激烈的争论,响动之大,似乎要打起架来。但过去一看,还是“纯学术探讨”。往往是这个人画了一片顏色,那个人便来说不对,于是开始申述和答辩。画倒也在这吵吵闹闹中进展颇快。彼此可以肆无忌惮地“攻击”
对浮雕创作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 李惠东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浮雕手法   叙事性   纪念碑   表现手法   纪念性建筑   雕塑家   雕塑艺术   人物形象   审美意象   视觉艺术  
描述: 消逝的时光依然以崭新的姿态重现在我们面前!神圣的艺术使历史成为永恒……人类在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建造着自己的艺术宝库,又在腥风血雨的战火中埋葬着自己的创造.村落的消失,城市的毁灭,建筑的坍塌,视觉艺术的古老印迹像颗颗珍珠散落在泥土之中,沉睡了上千年.随着历史的脚步,时间的推移,这些“项链”上的颗颗珍珠隐而复现,散发出夺目的光芒.当我们用艺术的丝带穿起这颗颗珍珠时,会发现它还是那么的璀璨辉煌.
约见法老
作者: 希拉里·雪兹   武编   来源: 美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基斯坦   策展人   纪念碑   法老   泡沫聚苯乙烯   艺术家   工作室   粘土   作品   雕塑  
描述: 今春惠特尼双展上,乌玛·巴哈的雕塑《我的头颅》(2009)独领风骚。这件作品由各立在细木架基座两端的形象组成:一张粘土做的破碎的脸上,瞪视着的三个孔洞,像面具人头;一只从烧焦的土块中长出来的
< 1 2 3 ... 16 17 18 ... 99 100 10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