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看】搜索到相关结果 35 条
-
阿斯巴甜开启“布朗库西·甜的模型店”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雕塑作品
观看方式
艺术作品
模型
布朗库西
艺术史
阿斯巴甜
-
描述:
库西为代表的20世纪雕塑家的创作,实现阿斯巴甜对于艺术史的反刍和再加工。艺术作品惯常的观看方式自然令人乏味。
-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的观看寓言
-
作者:
马鹏程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主义绘画
创作形式
寓言
贝尔曼
观看
艺术运动
抽象表现主义
乔治
-
描述:
"极少主义"诞生于"抽象表现主义"后期的一场艺术运动,最初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一方面它继承了"现代主义",试图提取出现代主义绘画中的媒介和材质,去创造一个纯粹的艺术;另一方面,它颠覆掉了"现代主义",因为终结了现代主义在媒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创作形式。按照美国艺术评论家詹姆斯·迈耶的定义:"极少艺术以雕塑为主,倾向于单一或重复的几何形式构成。它们经工业制造,或是熟
-
宋永进油画作品"窥视"视角研究
-
作者:
李庆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透视
社会现状
观看
窥视
-
描述:
观看与语言相比更为复杂、丰富。而每个人特有的观看事物方式,往往展现出个人经历、心理状态的独特性。宋永进的油画作品大多以“窥视”的视角叙事,摆脱了传统透视法用固定、单一视点观察实景的程式,在视角的不断
-
会到无心处 方知气韵长——扬龙窑釉下五彩瓷精品赏析
-
作者:
黄钟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釉下五彩
高格
诗词
意境
百看不厌
余味无穷
龙窑
陶瓷科学
陶瓷艺术品
高温烧制
-
描述: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是审美诗词的最高标准。它对陶瓷艺术品的审美也同样适用。所谓"境界",指的就是意境和气韵。通俗地讲,就是要百看不厌,越看越爱看;要弦外有音,余味无穷,挥之不去。每观扬
-
作 画
-
作者:
冯骥才
来源:
小品文选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横过
不急不躁
从车
晕染
科尚
油纸伞
女装品牌
夏花
不好看
我在
-
描述:
今日早起,神清目朗,心中明亮,绝无一丝冗杂,惟有晨光中小鸟的影子在桌案上轻灵而无声地跳动,于是生出画画的心情。这便将案头的青花笔洗换上清水,取两只宋人白釉小盏,每盏放入姜思序堂特制的轻胶色料十余片,一为花青,一为赭石,使温水浸泡;色沉水底,渐显色泽。跟着,铺展六尺白宣于画案上,以两段实心古竹为镇尺,压住两端。纸是老纸,细润如绸,白晃晃如蒙罩一片月光,只待我来
-
身体“演绎”—— 张云垚访谈
-
作者:
本刊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毛常
第一眼
构图方式
西方古代
观看方式
计部
上系
我自己
复杂关联
原始素材
-
描述:
毛毡这种特殊的材质给张云垚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新可能,也设下了陷阱。在他称为"皮肤"的毛毡表面,每一次创作都是与肌理和质感的博弈,材料为表达服务,也限制表达。从绒布、窗帘、衣物到此次绘制经典雕塑的"身体"主题,张云垚试图越过毛毡材质的趣味局限,发掘更多绘画与表达的空间。
-
小的好
-
作者:
孙香我
来源:
时代青年(哲思)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看电视
诗
古人
曹雪芹
石头
-
描述:
看电视时,散弗时,我都会弄一块小石头在手上把玩。古人有“拳石”之说,说明古人也是爱玩小石头的,曹雪芹有诗日:“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就正道着小石头的可爱。
-
从错觉到隐喻
-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错觉
当代人
艺术创造
观看
隐喻
人物形象
视觉艺术
-
描述:
看多了眼下那些描写生活情结与人物形象的画作,不免腻歪。除了技艺不高,在如何表现当代人的生存意识上,的确切之不深,亦缺创意。绘画是视觉艺术,但描绘怎样的观看却大不相同。是绘其所见,以造型的精深和个性
-
说闲
-
作者:
王琨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错觉
当代人
艺术创造
观看
隐喻
人物形象
视觉艺术
-
描述:
闲是呆着,可能什么都不做,即使做事也没有目的,一种散淡状态:翻翻买来从来没看过的书:看看花草发新芽了没有;倾听一下鸟的叫声,看看哪只是公鸟?哪只是母鸟?和家里的小猫小狗聊聊天,说说话;听听父母的唠叨
-
从大学路望去的迎宾馆
-
作者:
徐青峰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错觉
当代人
艺术创造
观看
隐喻
人物形象
视觉艺术
-
描述:
从大学路望去的迎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