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盖】搜索到相关结果 596 条
-
形式与内涵——论陶瓷盏托到盖碗的设计演变
-
作者:
赵兰涛
张文倩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盏托
盖碗
-
描述:
自茶文化兴起以来,我国饮茶器皿不断演变发展,从单一的茶盏到盏与盏托的搭配使用,再到发于明代至今仍被大众接受使用的集盖、碗和托三者为一体的盖碗。饮茶器皿的形制随时代而变化,同时受不同时代的茶文化
-
江西古代茶具浅谈
-
作者:
刘诗中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茶具
景德镇
托子
洪州窑
鹧鸪斑
代茶
釉色
黑釉
江西古代
盖碗
-
描述:
我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在远古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我国饮茶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汉宣帝时的王褒《僮约》赋,其中讲到“脍鱼疱鳖,烹茶尽具”和“牵犬贩鹅,武都买茶”,这是我国最早
-
孙延林和晚清御窑瓷
-
作者:
闵正国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足盖
景德镇
龙纹
花钵
道光
箭筒
釉里红
粉彩
凤纹
-
描述:
在江西武宁严阳乡东坑村有一幢破旧的英式洋房和一座寺庙—一诒经堂,此为晚清御窑总监孙廷林早年生活的场所。孙延林(1859—1934),号词臣,原籍浙江吴兴(今湖州),幼时聪颖过人,文理通达。因不屑八股文章,故未曾中科举。十八岁时,入幕南昌知府衙门司书,由于办事精明干练,尽心尽责,所以升迁快捷,外派
-
宋元瓷器中的荷叶盖罐
-
作者:
李钰
来源:
东方博物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元
荷叶盖罐
瓷器
-
描述:
荷叶盖罐是宋元瓷器中一种造型较为特殊的器物,北宋开始出现,元代流行,龙泉窑、磁州窑、钧窑和景德镇窑都有烧造。壁画墓资料显示,宋元时期的这类大罐多为酒具,兼具储器和盛器的功能,盖做荷叶形是时人喜爱荷花的反映。
-
从高安馆藏元青花谈元青花的制瓷工艺
-
作者:
熊振东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至正
撇口
元青花
青花瓷器
国家博物馆
盖罐
制瓷工艺
电机厂
胎质
梅瓶
-
描述:
,余者皆为至正型,它们分别是2件荷叶盖罐(图2)、1件兽耳盖罐(图3)、6件带盖梅瓶(图4),梅瓶的底部和盖内壁一侧分别用墨书儒家六艺为编号,9件
-
浅谈青花釉里红装饰
-
作者:
王玉岭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艺术大师
透明釉
盖罐
氧化钴
物质原料
景德镇窑
釉下彩
梅瓶
青花釉里红
一次烧成
-
描述:
釉青花釉里红瓷,属釉下彩瓷,始烧于元代中期的景德镇窑,采用青花(用含氧化钴的矿物质原料为着色剂,在瓷坯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在烧成后呈蓝色)和釉里红(工艺与青花同,但着色剂用的是含氧化铜的矿物质原料,铜在烧成后呈红色)综合装饰技术。清逸典雅的青花与明艳瑰丽的釉里红交织在一起,交相辉映,令人赏心悦目。青花技术在元代已相当成熟,而釉里红则刚刚起步,因此,釉里红的发色是否纯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元代青花釉里红的整体效果。
-
那只颇有灵性的猫
-
作者:
云樵
来源:
辽河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客厅
膝盖
露丝
紫砂陶
蝴蝶结
工艺品
蓝宝石
照片
灵性
-
描述:
我珍藏的厚厚的相册中,有一张猫的照片。一身欺霜赛雪的白毛,一双蓝宝石似的眼珠,前腿搭在金鱼缸沿,后腿立地,如一个顽皮的孩童,在窥探鱼缸里摇头摆尾的金鱼。憨态可掬,惹人喜爱。当初相片洗出来后,一家人哈哈大笑,那头白猫也依
-
把陶瓷文化融入现代山水画创作中的思考
-
作者:
余毅
郭立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森林覆盖
人文景观
景德镇
陶瓷文化
历史文化古城
创作
历史文化遗产
自然风光
现代
-
描述:
把陶瓷文化融入现代山水画创作中的思考
-
浅谈彝族服饰
-
作者:
林玉
来源:
四川文物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盖头
坎肩
图案
纹样
黑布
彝族服饰
男子
贴花
袖口
凉山彝族
-
描述:
彝族在我国西南地区拥有545万多人口。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彝族在四川的主要聚居区,人口达140余万。其余分布在乐山专区的马边、峨边彝族自治县,攀枝花市的米易、盐边县,雅安专区的汉源、石棉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泸定县和宜宾专区的屏山、古蔺、叙永等县。彝族服装款式因地
-
邛崃文管所藏“三段式神仙镜”的图像研究
-
作者:
苏奎
来源:
成都考古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铜镜
华盖
西王母
东汉
神仙
铭文
上海博物馆
四川地区
图像
东王公
-
描述:
一邛崃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收藏有一枚东汉晚期的"三段式神仙镜"(以下简称为"邛崃三段式神仙镜")。据说是1976年邛崃羊安镇汉墓中出土。该镜保存完好,制作精美,表面有"黑漆古",直径为17.5厘米,厚0.5厘米。镜面略呈弧形。镜背中央为半球形的纽,其中带穿,圆形纽座,纽径3.1厘米,高1.4厘米。镜背纹饰以铭文带为界,可分为内、外两区。外区从外至里分别由宽素缘、连续多边形卷云纹带与栉齿纹带组成。内区则由镜纽和由两条平行横线分割成上中下三段的浮雕图案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