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咸淳三年”青釉盏托与羊舞岭窑的新认识
作者: 杨宁波   来源: 大众考古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覆烧   咸淳   三年   支圈   白瓷器   青釉   盏托   景德镇窑   青白瓷   龙窑  
描述: 2013年底,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在益阳羊舞岭清理了一处四座龙窑相叠压的窑址,出土数以吨计的青白瓷器。2014年初,我们在对这批出土器物进行初步整理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件南宋纪年青釉盏托。由于刻铭外施一层青釉,文字并不显眼,加上田野发掘时表面被泥土所覆盖,当时发掘人员并没有注意到上面的文字。整理后竟发现这件青釉盏托托盘背面刻有"陀佛丁卯咸淳三年十八
盖碗与盖碗茶文化
作者: 王家年   来源: 贵州茶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圈足   撇口   珐琅彩   天盖   盏托   明宣德   器型   宜兴紫砂   瓷胎   胎质  
描述: 今人对盖碗的释读:带盖的小碗,茶具,始见于明宣德,流行于清。器型有撇口式、直口折沿式两种。腹部下收,圈足。盖多扣于碗的内口,也有天盖地式,覆于碗口外部。康熙盖碗,规格大小不等,器型多样,是当时饮茶用具的一大改进。胎质有瓷胎和宜兴紫砂陶胎两种,常见青花、粉彩、珐琅彩及单色釉等品种。从收藏品的角度来看唐宋与明淸时期的盖碗有传承有区别。其实,唐代已普及了饮茶,并有了专用盏,随之又发明了盏托,宋元沿袭,明清以来配以盏
宋代四川广元窑绿釉和黄釉瓷器赏析
作者: 伍秋鹏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元窑   绿釉   黄釉   盏托   黑釉瓷   釉下彩   吉州窑   化妆土   窑口   耀州窑  
描述: 在四川成都和重庆的古玩市场,有时会见到一些壶、瓶、盏、炉等造型的绿釉和黄釉瓷器。因为绿釉的表面常泛出银白色,所以有的古陶瓷爱好者认为它们是汉代绿釉陶器,有的虽然能从造型上看出它们属于宋代器物,但是对于它们的窑口却一无所知。其实这类绿釉和黄釉瓷器是宋代四川广元窑产品。根据窑址发掘与调查材料,以及我个人所见的实物标本,本文拟对宋代四川广元窑的绿釉和黄釉瓷器进行简单介绍,以期有关古陶瓷研究者能予以关注。
淮北柳孜隋唐运河遗址出土青白瓷赏析
作者: 刘艳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圈足   白釉   执壶   盏托   景德镇窑   青白瓷   文人士大夫   色白   金元时期   窑口  
描述: 在淮北柳孜隋唐运河遗址出土的众多精美的隋唐至金元时期瓷器与残片中,有一种被誉为"饶玉"的白中略微泛青的、酷似中国古代白玉质地的青白瓷,引起我特别的推崇和关爱,它就是我国宋代著名窑口景德镇窑的青白瓷。景德镇窑最迟自唐代起即烧制青瓷,到北宋时始以烧制青白瓷为主。其瓷釉色白中略带青色,这种白中泛青、青中见白的色釉为景德镇窑首创,这种色调符合文人士大夫高洁淡雅的审美情趣,给人以青
《撵茶图》
作者: 暂无 来源: 茶博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左手持   茶案   茶末   右手边   盏托   撵茶图   左手边   台北故宫博物院   传世作品   茶筅  
描述: 《撵茶图》,南宋刘松年绘,其传世作品极少,却有三幅是茶画,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撵茶图》以工笔白描的手法,细致描绘了宋代点茶的具体过程。画面分两部分:画幅左侧共两人,一人跨坐于一方矮几上,头戴璞帽,身着长衫,脚登麻鞋,正在转动石磨磨茶,神态专注,动作舒缓,显然是个中好手;石磨旁横放一把茶帚,是用来扫除茶末的。另一人伫立茶案边,左手持茶盏,右手提汤瓶点茶;他左手边是煮水的风炉、茶釜,右手边是贮水瓮,桌上是茶筅、茶盏、盏托以及茶罗子、贮茶盒等用器。画幅右侧共计三人:一僧人伏案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文物鉴赏
作者: 暂无 来源: 茶博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茶叶   执壶   清代乾隆   底径   盏托   博物馆馆藏   金彩   文物鉴赏   壶身   人物纹  
描述: 青花加金彩山水人物纹茶具一组茶壶:口径9.0厘米底径10.7厘米高10.1厘米茶叶罐:口径2.6厘米底长7.6厘米高11.5厘米花口杯:口径8.0厘米底径4.0厘米高4.7厘米茶托:口径13.2厘米底径7.3厘米高3.4厘米这是一套海外回流的茶具,以茶壶、茶叶罐、茶杯及盏托组合而成。是清代乾隆时期外销欧洲的茶具。这套茶具的
盖碗寻旧梦
作者: 王家年   来源: 理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圈足   器形   撇口   白釉   珐琅彩   盏托   明宣德   宜兴紫砂   瓷胎   胎质  
描述: 今人对盖碗的释读:带盖的小碗,茶具,始见于明宣德,流行于清。器形有撇口式、直口折沿式两种。腹部下收,圈足。盖多扣于碗的内口,也有天盖地式,覆于碗口外部。康熙盖碗,规格大小不等,器形多样,是当时饮茶用具的一大改进。胎质有瓷胎和宜兴紫砂陶胎两种,常见青花、粉彩、珐琅彩及单色釉等品种。从收藏品的角度来看唐宋与明清时期的盖碗传承有区别。其实,唐代已普及了饮茶,并有了专用盏,随之又发明了盏托,宋元沿袭,明清以来配以盏盖,始形成了一盏、一
东道汝窑莲花盏(大)(天青):限量600套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圈足   盏托  
描述: 组合:11盏托1收藏证书诠释:东道汝窑莲花盏(大)(天青),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碗为直口深腹,外壁饰浮雕莲花三组;盏托上部为翻口盘,刻划双钩仰莲两组,下部为向外撇的圈足,饰浮雕覆莲二组,共由七组形态各异的莲花组成。东道汝窑莲花盖(大)(天青),以玛瑙入釉,观其釉色,如雨过天青,温润古朴
形式与内涵——论陶瓷盏托到盖碗的设计演变
作者: 赵兰涛   张文倩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盏托   盖碗  
描述: 自茶文化兴起以来,我国饮茶器皿不断演变发展,从单一的茶盏到盏与盏托的搭配使用,再到发于明代至今仍被大众接受使用的集盖、碗和托三者为一体的盖碗。饮茶器皿的形制随时代而变化,同时受不同时代的茶文化背景、饮茶方式、使用习惯、瓷器官样制度和审美意趣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茶盏与盖碗发生了形式、功能上的变化以及内蕴的升华。在设计演变过程中,为人设计,为使用而变化,形式追随功能的理念一直贯穿其中,两种器物中“天”与“人”的关系,“天”、“地”和“人”三者的关系皆得到了集中体现,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是一致的。本文将从两种器物的形式、使用功能和精神内蕴三个方面来着重探讨盏托到盖碗的设计演变。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