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画记】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罗丹,永远的“造物者”
-
作者:
李想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代名画记
大唐
寻迹
古代雕塑
唐代
雕塑家
绘画
吴道子
唐玄宗
世界
-
描述:
北京.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今年已举办了“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大展,“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也于近日在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拉开帷幕.近期开幕的“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将为两国本年度的纪念活动画上完满的句点.法国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在中国的深远影响无须赘述.此次,《思想者》连同经典名作《青铜时代》《加莱义民》《地狱之门》等共计139件罗丹博物馆藏品来到北京.
-
《写真秘诀》与中国传统人物雕塑造型语言
-
作者:
李晓方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画
造型语言
画论
存世量
形式语言
造型观念
写形
《历代名画记》
理论文献
王绎
-
描述:
中国传统雕塑人物作品存世量多且质精,形式语言很有说服力,但理论文献的缺失一直是研究的难题,其中与人物造型语言直接相关的内容更是稀缺,零散,仅有的专著《元代画塑记》的内容只以用料为主。中国传统人物画论著述颇丰,有针对性地搜寻其中可依托的造型理论,并与传统雕塑有机联系起来做深入、系统的研究,无疑是梳理传统人物雕塑造型语言的有效途径。明清时期,人物肖像画勃兴,成为盛行于社会上的艺术消费品。行业的扩张催生出专业民间画家
-
立足现实生活的雕塑审美意象表达
-
作者:
华龙宝
华予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势造英雄
《历代名画记》
现实生活
艺术大家
当代社会文化
五彩斑斓
张大千
艺术样式
人物形象
审美意象
-
描述:
古往今来,时势造英雄的同时,也造就一个时代的艺术家,产生具有时代特点的艺术样式。艺术史在一代代艺术家不断继承、创新的过程中积淀、丰富、发展,形成了今天五彩斑斓的艺术史面貌。不管艺术家本人的意愿如何,他与时代是融合在一起的,其作品必然会烙上时代的印记,东西方许多艺术大家的作品无不体现出时代的印记。复制前人的作品是走老路,用于研究或者学习是可以的,但作为艺术,模仿得再好,都不属于自己,于世无
-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小考
-
作者:
尹德翔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薛福成
全景画
《观巴黎油画记》
-
描述:
晚清驻外公使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所说的油画,为法国19世纪知名的全景画《围攻伊西要塞》,一名《围攻巴黎》,由画家菲利波托父子合作创作。晚清到过法国的许多中国人曾观赏此画并记录感想,他们对此画不约而同做的民族主义的解读,是一种文化误读。
-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和俄罗斯博物馆读画记
-
作者:
林梅村
来源:
上海文博论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彼得
油画艺术
列夫·托尔斯泰
泣鬼神
克拉姆斯柯依
美术发展史
画记
青年学生
缅希科夫
巡回展览画派
-
描述:
在世界美术发展史上,俄罗斯巡回展览派画家在19世纪异军突起,高擎民族化和现实主义大旗,突破西方艺术宗教与神话题材,创作了大批惊天地、泣鬼神的油画作品。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形成,始于1863年彼得堡发生的14位美术学院的青年学生反对学院的抗议事件。他们拒绝参加美术学院的命题竞赛以对抗学院的保守势
-
工笔画线条的审美特点
-
作者:
彭柳柳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潘天寿
《历代名画记》
写意人物画
张彦远
中西绘画
审美特点
画中
墓室壁画
线描
艺术元素
-
描述:
线条作为最基本的绘画构成要素,在中西绘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写形传神的主要手段。而在中国画中,线的作用被不断强化,以线描的形式发展着。中国画画家历来重视线,从理论到实践,"线"这个独立的艺术元素始终贯穿其中。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无线者非画也。"潘天寿说:"盖吾国之绘画,一线为基础,故画法以一画为始。"不论是原始的彩陶纹饰,战国的墓室壁画,宋代高度写实的白描画还是清代的写意人物画,都是借线条来表现。线条不仅仅可以勾画物体的轮廓,表现其结构,更重要的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