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画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209 条
-
浅谈陶瓷绘画与中国画的共性
-
作者:
谢平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国画艺术
中华文明
陶瓷绘画
陶瓷载体
表现形式
陶瓷艺术
民族特色
艺术形式
绘画性
-
描述:
在中华文明悠久而璀灿的文化遗产宝库中,中国画、中国陶瓷无疑是两颗光彩夺目、魅力永驻的明珠。陶瓷艺术与中国画艺术都是在一代代艺术家辛勤探索、承袭、创新中创造出的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宝贵艺术形式,以浓郁的民族特色在世界艺海之中大放光彩。在它们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韵味,陶瓷绘画与中国画在艺术形式上有着紧密结合互为借鉴、相辅相成的关系。从画面风
-
都市的风景:油画的绘画性与表现性
-
作者:
吴敏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性
图像
都市风景油画
绘画性
-
描述:
绘画性是造型艺术的共性和对艺术传统价值认可的前提,表现性是个性的创造与表达。在数字图像制作普泛化的今天,传统的绘画形态渐成危机,正在将人与绘画剥离;与此同时,在生态环境的日益加剧恶化的语境下,探讨当代中国都市风景油画的绘画性与表现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图像时代的绘画性自觉
-
作者:
张生华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沃霍尔
里希特
基弗
写实绘画
当代油画
图像时代
抽象表现主义
艺术形式
波普艺术
绘画性
-
描述:
将图像时代的图像资源引入绘画已成为当代油画家的一项重要课题,毕竟绘画艺术无法脱离图像时代的社会环境而生存,只能去适应、转换、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关于现代图像与绘画的总体关系:简单来说,20世纪前半期现代主义绘画的演变基本上是将机械复制图像排除在外的,由于现代主义艺术家在“为艺术而艺术“的宗旨之下,创造了一个超越于客观世界,独立于现实生活的“艺术世界”。在这个世界之中,艺术家追求“有意味的形式”“内在的情感体验”“抽象的结构”,与外部的图像
-
塞尚的绘画性
-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沙罗
西方绘画
现代艺术
塞尚
红裙
伦勃朗
视觉表象
大都会博物馆
绘画性
高更
-
描述:
能够入毕加索法眼的画家不多,但塞尚算一个。毕加索曾说:"我眼里的大师,而且仅此一个,可称作我们教父的,就是塞尚,他是画家中的画家。"有关塞尚在现代艺术中的开山地位,有关他对于视觉表象内在结构的探索,有关他开始彻底地改变西方绘画模仿世界的贡献,毋庸笔者在此赘言。笔者只是想谈谈圣诞节前夕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巧遇塞尚特展——"塞尚夫人"的观赏感受,毕竟我们不乏有关塞尚教科书式的艺术评介,而缺少的恰恰是直接面对作品的解读。当一组穿着红裙的塞尚夫人的四幅肖像同时展陈在一面展墙时,当另一组穿着蓝衣的塞尚夫人八幅肖像并陈
-
绘画性何以成为当下绘画创作的重要问题
-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视网膜
想象性
读图时代
绘画语言
图像化
图像语言
艺术特征
绘画性
绘画创作
-
描述:
绘画的图像化是越来越被引起关注的一种创作现象。这种现象普遍遭到微词或批评的原因,是由于不论当下哪一种绘画种类的创作,都程度不同地受到图像的影响。一方面,图像资源越来越多地成为画家艺术创作的素材来源,图像不仅替代了速写与写生等传统的画家记录形象的方式,而且图像也替代了画家用自己的眼睛观照世界的方法与角度。另一方面,图像语言更深刻地影响了绘画语
-
具象的表达方式和现实虚拟境界——姜中立《凝固》系列油画解读
-
作者:
邓平祥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境界
油画艺术
虚拟
凝固
中立
具象艺术
具象绘画
作品
绘画性
形式法则
-
描述:
姜中立是以"具象绘画"为自己的表达形式的。因此要理解他的作品,首先要对"具象绘画"作一个简略的理论界说。近些年国内美术界针对"非绘画"思潮的出现,具象绘画的概念日渐凸显。但是深入地分析这个概念时却又发现它是很模糊不清的,从方法上讲它几乎包括绘画从再现到表现的所有形式(亦即杜尚之前的绘画方法);从艺术形态上讲它又似乎成为与抽象艺术对应的所有绘画风格的统称。这样一来具象绘画概念的外延就不能确定了。
-
意象油画探索20年有感
-
作者:
欧洋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境界
油画艺术
虚拟
凝固
中立
具象艺术
具象绘画
作品
绘画性
形式法则
-
描述:
意象油画探索20年有感
-
闫振铎的艺术格调
-
作者:
水天中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与人文
绘画作品
绘画风格
九寨沟
艺术格调
绘画形式
精神境界
绘画性
漓江山水
中国油画
-
描述:
观察和评价近三十年中国油画,闫振铎和他的作品是不容忽略的。他的作品和他的艺术活动具有独特风采,并已成为中国现代绘画不可忽视的部分。闫振铎从小就不是安分守己的孩子,但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段时间的中国教育体系,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对受教育者个性的消除,这使早期的闫振铎在艺术上与他的同学没有多少差别。在他当年的习作中有一种对整体构成的重视,他对大的块面和大的色彩关系十分敏感,在下笔时常带有一种不经意的自由松动。可惜这些感觉被强调集体意志的框框所抑制,没有能够尽早发挥出来。1977年,刚刚从"文革"阴影中脱身的油画家,急不可耐地走向开阔的天地。闫振铎和他的同伴们离开政治气氛浓重的北京,去寻找禁锢中无从
-
自然之侧
-
作者:
杜志刚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药厂
艺术家
艺术形态
心境
写生
兴奋
试管
绘画性
青绿
废弃
-
描述:
那天,去天津美院看邓国源的新装置——枯树、插在枯树上的药厂废弃的试管及试管里活着的青绿,意图散出去,射得很远,追过去,踪影全无,有意味。常在绘画地界里工作,又不时跳到界外折腾,对一个搞艺术的人意味着什么?下楼梯时我想。后来去老邓研究生画室看画儿。尽管睥睨绘画性,印象中一些学生们却都在现代般画或者做"问题",想法放开,挺哲学。孩子们不简单。
-
绘画的行进
-
作者:
水天中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性
西方绘画
中国艺术
艺术家
表现主义
艺术史
风格
绘画形式
绘画性
中国油画
-
描述:
绘画的出现,源于人们企望保留不断产生又不断消失的视觉形象的尝试。随着绘画实践的积累和绘画观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看重绘画形式自身的感染力,当人们对这种感染力的珍视,超过对其描摹事物形态的珍视的时候,作为艺术的纯绘画才算是诞生了。我们的先辈画家很早就走向这个天地,他们以特有的敏悟,运用单纯的水晕
<
1
2
3
...
9
10
11
...
19
20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