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画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193 条
-
“第三境”詹滢艺术展
-
作者:
张瑜洋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展
金属材料
油画颜料
意象化
艺术语言
艺术空间
绘画性
非传统
-
描述:
2012年9月15日,由798桥艺术空间和圣迈集团——圣迈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三境”——詹滢艺术展隆重开幕。詹滢绘画是使用非传统绘画性材料,突出特点是对布料、水泥、金属材料等的运用,无论是意象化的佛陀,还是符号化的山水,都没有直接用笔和油画颜料去描绘,物质的材料始终处在主题言说的地位,而笔触的运用成了辅助性的,这反映出艺术家对材料肌质的敏感和兴趣,也构成了詹滢的艺术语言。
-
影像之后的架上绘画
-
作者:
管郁达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摄影
数码影像
工作方法
艺术家
新媒体
艺术形式
架上绘画艺术
绘画性
艺术民主
中国当代艺术
-
描述:
2005年7月,画家刘小东在重庆奉节县以三峡夔门为背景,开始创作他的巨幅油画《温床》,11名三峡库区的拆迁民工成为他写生的模特。他们坐在酷热天台的床垫上打牌,身后那座有两千年历史的城市即将消逝,沉入水底。与此同时,画家光着上身,赤足站在大幅画布前奋力挥毫。在完成三峡部分的创作后,刘小东来到
-
绘本插图的非绘画性视觉表现研究
-
作者:
夏平
来源:
编辑之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纸雕
绘本插图
图像
非绘画性视觉表现
-
描述:
文章以绘本插图的非绘画性表现为主线,提出了撕纸、剪纸、纸雕、拼贴、浮雕、布艺、摄影等多种视觉艺术形式在绘本中的运用,并分别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采用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方法,结合国内外绘本作品实例,力求使读者能够以更宽广的视野体会多种视觉艺术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在绘本插图中的运用,以此推动我国本土原...
-
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
作者:
徐耀武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意象性
装饰性
绘画性
-
描述:
浅析中国古代雕塑和西方雕塑的差异性,看中国古代雕塑的特点。
-
从米罗的《女子》看其女子与鸟题材创作
-
作者:
刘玉雪
来源:
齐鲁艺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与鸟
鸟女神崇拜
绘画性
雕塑
-
描述:
以中国美术馆曾经展出米罗的《女子》雕塑为切入点,发现米罗将绘画的抽象性移植到三维雕塑的过程中,经过了漫长的表现语言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女子题材一直是米罗关注的话题,鸟形象介入到女子形象中也经过了一个同处到融合的过程。最后文章试图从米罗的生活状态及图像题材渊源两方面试析女子与鸟题材出现的原因。
-
现代艺术教学与现代艺术创作的思考——“山水与人物的对话”研修班有感
-
作者:
刘剑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对话
美籍华人
中国传统艺术
教学与创作
人的社会化
学员
艺术创作
艺术教学
绘画性
研修班
-
描述:
每次走进教室,面对学生的时候,总会发问,今天给同学们上课,该怎样上?上什么?这也是近年来一直摆在眼前的一个难题,正在思考如何来解决这一难点时,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央美院举办的“山水与人物对话”研修班.研修班的两位导师是:美籍华人画家庄喆先生,中央美院油画系教授袁运生先生.在研修班期间,两位导师与我们一道就现代艺术教学与现代艺
-
中国古代雕塑管窥
-
作者:
郭子瑶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夸张
形式美
装饰性
绘画性
写实
-
描述:
本文论述中国雕塑艺术特征,并兼及佛教艺术的外来影响,与西亚、印度、希腊、雕塑不同,中国古代雕塑有自身的特点,即追求形式美与内在的气质,与绘画一样,也是以“气韵生动”为要旨。[著者文摘]
-
筑梦踏实:油画《老广东,小生活》创作杂记
-
作者:
李智华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艳遇
色块
艺术作品
人类社会
商业形态
画品
女人街
外框
绘画性
-
描述:
艺术家这个身份对我而言,首先意味着要诚实。所以,在展开这个关于"梦想"的美好话题之前,我必须做一个中肯的表述。在现时的主流文化背景下,梦想和理想经常是混为一谈的,在艺术作品里的表达也早有了个定式,即"梦想=善良+奋斗",这在我们的语境里毋庸置疑。但梦想的反面我们通常不愿提及:一是,梦想不分好人还是坏人,你的梦想或许是他人的灾难;换言之,人类社会里不同个体之间必有冲突,因此梦想与梦想之间
-
人生体验与艺术感悟
-
作者:
张方震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艳遇
色块
艺术作品
人类社会
商业形态
画品
女人街
外框
绘画性
-
描述:
(一) “苦难的中国”,对于当代青少年,只不过是一段见诸书本或影视的“历史认知”.但是对于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我,却有着亲历惨况的切身感受.1939年5月,本应是5岁的懵懂儿童享受和煦春光的欢乐季节,我却在3日和4日经历了浓烟蔽日、血肉横飞的恐怖日子:日本侵略者的飞机狂轰滥炸作为战时“陪都”的重庆,特别是4日一早跟随父母逃离市区的恐怖之途,目睹昔日繁华的街道到处是残垣断壁,街角堆集着死难者的尸体,折断的树杈上还挂着炸飞的残肢,空气中混杂着焦糊味;沿江寻船过河的人群,扶老携幼,哭声喊声此起彼伏,一幅惨不忍睹的画面深深地烙印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什么叫“日本鬼子”,我虽然没有像沦陷区的人们亲见杀人的屠刀,但“杀人”的现场确是血淋淋地摆在我的面前.
-
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
作者:
张恩桐
高敏策
来源:
小作家选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意象性
雕塑艺术
绘画性
-
描述:
浅析中国古代雕塑和西方雕塑的差异性,看中国古代雕塑的特点.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这是它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胎记,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最显著的例子是欣赏教材中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佛像的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
<
1
2
3
4
5
...
18
19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