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甲骨】搜索到相关结果 62 条
-
文摘
-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档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殷墟甲骨文
象形文字
秦始皇兵马俑
文献资料
文字起源
秦兵马俑
中国人名
名人档案
文摘
雕塑艺术
-
描述:
秦兵马俑作者姓名被发现 是谁创造了,“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兵马俑?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经过20年的研究,查证,目前终于找到了答案;其作者是宫颏、宫丙、宫疆等85位秦代工匠。 秦兵马俑的精湛高超的雕塑艺术闻名世界。这些两千多年前的艺术精品,将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遭遇的人物的外表形象和内心世界,以及伴随
-
油画《南泥湾》
-
作者:
邓亚斌
来源:
陕西党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殷墟甲骨文
象形文字
秦始皇兵马俑
文献资料
文字起源
秦兵马俑
中国人名
名人档案
文摘
雕塑艺术
-
描述:
油画《南泥湾》的作者是著名画家靳之林,创作时期为上世纪60年代初,是国内革命现实主义大型主题创作中的重要作品。 靳之林,1928年5月生,河北滦南人。1951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央美院美术研究室主任、教授。代表作有《刘少奇主席故居》、《罗盛教》、《公社书记》、《春耕》、《小白桦林》等。 抗日战争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党中央把抗日战争的大本营放到了延安,但是土地贫瘠,人烟稀少,连老百姓都难以生存的陕北黄土高原,在国民党重重的封锁下,怎么能使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得以生存和发展壮大呢?在中国革命处于空前困难的时期,党中央毛主席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王震将军领导的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屯垦开荒,边区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油画《南泥湾》真实地反映了南泥湾大生产战斗生活的这一历史事实。 《南泥湾》以宏大叙事取胜,整体上以平缓而亲切的叙述方式娓娓道来,没有对抗和冲突,没有高大突兀的人物形象,甚至整体色调也融于一种温暖的金黄色。作者在这里以近似“艺术性的纪录片”的现实主义方式还原了一种真实的“在劳动中,在群众中”的大生产图景,塑造了军民一心、万夫莫敌的新中国形象。
-
油画《延安火炬》
-
作者:
邓亚斌
来源:
陕西党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殷墟甲骨文
象形文字
秦始皇兵马俑
文献资料
文字起源
秦兵马俑
中国人名
名人档案
文摘
雕塑艺术
-
描述:
油画《延安火炬》作者蔡亮,福建厦门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55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研究生班,分配到中国美协西安分会从事美术创作。1978年调西安美术学院任教。1981年调浙江美术学院。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浙江分会理事,浙江油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擅长油画、壁画。代表作有《延安火炬》、《借宿》、《枣园来了秧歌队》、《丹青生涯》等。 油画《延安火炬》创作于1960年。1955年2月,由苏联油画家马克西莫夫主持的油画训练班在北京开学。经过两年多的教学,于1957年5月结业。训练班学员的结业创作中出现了一批好作品。但是,训练班学员中的不少人就在结业的当年被错划成“右派分子”。尽管如此,由于当时中国油画家的队伍已空前壮大,不仅有自己培养的油画家,还有一批50年代在苏联留学回国的油画家。
-
油画《渭华起义》背后的故事
-
作者:
邓亚斌
来源:
陕西党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殷墟甲骨文
象形文字
秦始皇兵马俑
文献资料
文字起源
秦兵马俑
中国人名
名人档案
文摘
雕塑艺术
-
描述:
,省委常委刘继曾兼任书记。省委书记潘自力到渭华地区布置检查,准备在5月初组织农民起义。5月1日,在中共陕西省委和陕东特委的领导下,陕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渭南县崇凝区苏维埃成立,标志着渭华起义的开始。接着渭南
-
《陕北人民迎救星》背后的故
-
作者:
邓亚斌
来源:
陕西党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殷墟甲骨文
象形文字
秦始皇兵马俑
文献资料
文字起源
秦兵马俑
中国人名
名人档案
文摘
雕塑艺术
-
描述: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宣告了历时一年。纵横11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红军进入吴起镇时秋毫不犯。陕北老乡以发自内心的热情欢迎着自己的队伍。油画《陕北人民迎救星》,描绘的正是陕北人民热情迎接红军到达陕北的情景和对这一事件的艺术表现。油画作者:黄乃源、湛北新;油画尺寸:330×165厘米,材质:布上油画,创作于1977年。 黄乃源是江西萍乡人,擅长油画、美术教育。1950年毕业于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1953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绘画专业。曾任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
《延安整风报告》背后的故事
-
作者:
邓亚斌
来源:
陕西党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殷墟甲骨文
象形文字
秦始皇兵马俑
文献资料
文字起源
秦兵马俑
中国人名
名人档案
文摘
雕塑艺术
-
描述:
油画作者罗工柳,1916年生于广东开平。1936年入杭州艺专学画,并自学木刻。1938年在武汉参加筹组全国木刻协会,当选理事。不久参加“鲁艺木刻工作团”到前方工作。1949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创建工作,1953年任绘画系主任。1955年至1958年,在苏联列宾美术学院进修油画。回国后仍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1979年任副院长,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文联委员。他还参与了从1950年至1985年间人民币二套至四套的设计工作,在国际上有突出影响。生前曾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美术家顾问等职。油画代表作有《地道战》、《整风报告》、《前仆后继》等。早年主要从事版画创作,作品表现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活和斗争。1949年后开始油画创作,他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油画作品被人们赞誉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1942年2月,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和在中央宣传部干部会议上作《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为标志,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整风运动。延安整风,使党内的思想取得了一致,使提倡“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同时,也使全党能够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取得空前团结的局面。
-
红井圆了少年梦
-
作者:
吕恭
来源:
陕西党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殷墟甲骨文
象形文字
秦始皇兵马俑
文献资料
文字起源
秦兵马俑
中国人名
名人档案
文摘
雕塑艺术
-
描述:
那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二年级时,学过一篇带拼音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从那时起,瑞金、沙洲坝、红井,这些神奇的名字,就在我的心中镌刻下来。四十多年过去了,早期党中央所在地瑞金,一直成为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有多少次,我遐想着,什么时候,能够踏上瑞金这块发烫的红土地,在那里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 在纪念建党90周年前夕初春的一天,我就像一个长途跋涉者终于走到了终点,来到了心仪已久的瑞金,来到了梦中的沙洲坝。 天下着小雨,江南淅淅沥沥的蒙蒙烟雨,更加增添了一丝庄重肃穆。当我身历其境进入当年的“红都”,耳听着广播里《八月桂花遍地开》那优美的旋律,仿佛将自己置身于当年的峥嵘岁月。 看到了,我终于看到了那口让我神往已久的红井,“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石碑就矗立在我的眼前,旁边就是那尊著名的图文并茂的小学课文雕塑。
-
“中为洋用”天地宽
-
作者:
高津滔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上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形文字
中国文化
追根溯源
走向世界
表现形式
甲骨文
洋为中用
中国画
中国文字
中国书画
-
描述:
“中为洋用”是中国书画走向世界最直白的解释。就是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国文化。我们常说“洋为中用”,其实也可以讲“中为洋用”。追根溯源,中国文字就是世界文字,古埃及的文字跟中国甲骨文
-
岩画生殖图象的深层研究
-
作者:
户晓辉
来源: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殖崇拜
女性生殖器
彩陶纹饰
岩画
甲骨文
郭沫若
生殖器崇拜
造型艺术
原始符号
生殖功能
-
描述:
岩画生殖图象的深层研究户晓辉二、汉字中残存的生殖图象对文字图象的探寻必须从更早的史前雕塑作品说起。在史前艺术中,无论从数量和质量米说,人的形象都无法同动物的形象相比。单就人的形象来看,考古学家主要发现了两种类型,一种是神人同形或人兽同形的岩画形象,另...
-
楚楚:着一袭玄色唐衫的女子
-
作者:
萧春雷
来源:
现代交际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玄色
中国文化
生命的意义
风景区
失去自我
美学内涵
甲骨文
青花
情感生活
瓷器
-
描述:
楚楚:着一袭玄色唐衫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