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多重现实中的无尽对话——对“真实的赝品”再次解读
作者: 李笑男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现代世界   当代雕塑   超级写实主义   外部性   “形而上学”   上帝之死   现代艺术   转化问题   现成品  
描述: 20世纪60年代以来,当代雕塑极为重要的特征便在于日常生活的转化问题,其本质内在在于现代主义艺术向后现代艺术转化的大特征之中,对业已在高级艺术中消失的现实生活的追回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走向之一。对现实世界的回返是现代艺术由本体性跨向“外部性”的新实践,背后潜藏的是西方现代世界对“形而上学”及其弊端的反思。“上帝之死”将人重新抛入有限性之中。现实世界一方面是人生存之
公共艺术与公共精神
作者: 翁剑青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共精神   公共社会   文化品格   城市化   公共性   公共领域   市民社会   近现代世界历史   民主化进程   公共艺术  
描述: 只有当我们的社会开始自觉地迈向不可逆转的现代化、城市化及民主化进程时,我们才有可能谈论公共艺术及其实践这个当代问题。倘若我们暂且撇开公共艺术所包含的物化形态的特征,而就其具有的文化品格及社会伦理来看,或许“公共精神”便是公共艺术的要义抑或灵魂了。何为公共精神?想必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诠释和理解。但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