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欧文.沃姆:雕塑界快手驾到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搬家   艺术学   艺术家   工作室   外部环境   创作   天光   相对独立   雕塑   师范大学  
描述: 欧文.沃姆:雕塑界快手驾到
张大力个展在18画廊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10年   画廊   肖像作品   社会环境   《我们》   弱势群体   雕塑展   社会变革  
描述: 2010年2月1日至3月2日.张大力的绘画雕塑展在18画廊举办。张大力的作品一直具有批判性和挑战性.从《对话与拆》系列、民工头像系列、《风马旗》和《我们》系列.他的目光始终关注中国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及在社会变革当中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
吴达新的“阴谋论”
作者: 艾里克·希纳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地艺术   当代中国   艺术作品   阴谋论   环境问题   中国当代   艺术空间   极少主义  
描述: ,以此来展示当今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墙上的冰凌霜渣组成了这座乍看不存在的雕塑,但只有当参观者靠近观赏时,它的真实内涵才能显现出来。由此,这一大型艺术作品在展览中不仅指涉了极少主义和大地艺术,而且从本质上讲,它既是一片关于当代中国现状的观念场域,也是一件同样美丽的装置。
书虫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环境   艺术实践   媒体艺术   书法   艺术家   当代艺术   亚洲艺术   流行文化  
描述: 亚洲艺术与其历史和文化的渊源,其对于社会、政治的介入,以及艺术在消费和流行文化、城市环境等方面的探索和呈现。
好墙纸 贴出来
作者: 韩云峰   来源: 建材与装修情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保   图案   墙面   基层   颜色   墙纸   接缝   整体风格   铺贴   壁纸  
描述: 墙纸的出现为家居装饰、设计开拓了更多的空间视野。若将室内墙面当作一个有待包装的礼盒,那么墙纸就像五彩缤纷的包装纸,可以让主人尽情发挥艺术创意,在原本简单粗糙的墙壁上营造出多彩的生活。
北川抗震纪念园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创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生存   重建家园   纪念园   设计系统   环境整合   抗震   气候环境变化   人与自然  
描述: 5,12抗震纪念园通过地震、抗震、重建家园的三个主题表达,引导人们重新关注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进而阐释生命与本源的意义。大地震对人类的毁灭性打击,已超过气候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改变。方案试图以一种
装饰房间 少用油画
作者: 龚宝良   徐佶   来源: 建筑工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线   装饰画   房间   环保性能   家居环境   油画  
描述:家居环境越来越讲究个性氛围时,形形色色的装饰画便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有专家提醒,选择装饰画时,除了符合主人的审美品味外,也不要忽略它的环保性能。南京市某室内环境监测研究中心在对一套200多m2的公寓进行检测时发现,除书房甲醛超标3倍以外,各房间均达标。主人很疑惑,每个房
城市环境与标识导视系统设计
作者: 洪兴宇   来源: 广告大观(标识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环境   导视   标识系统   地域文化   规划过程   城市规划   类标识   系统设计   位置   系统规划  
描述: 人类早期的城市是非常单纯的,人口不多,流量不大,建筑物本身就具有识别的功能。例如中国古代的民宅和贵族的府邸一眼就可区分,城市则有城门楼等标志性建筑来区分,而石碑、塔、雕塑也都是很好的识别物。例如霍去病墓前的大型石刻群像,乾陵的石刻群像都有很好的识别功能。现代意义的城市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工业革命使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大机器生产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模式,打破了自然经济,
资讯 新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告主:市场观察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设计   显示器   绿色环保   响应时间   TOC   资讯   LED   对比度  
描述: 三星LED显示器PX2370 全球显示器领跑者三星再添LED显示器新品——PX2370,它整体采用绿色环保的TOC琉晶工艺设计,机身玲珑剔透,可谓“绝色”靓机。PX2370显示器支持
城市雕塑的评价方法研究
作者: 龚晓芳   姚志飞   来源: 广西城镇建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   文化   环境     城市雕塑  
描述: 随着雕塑在城市中的普及,人们开始关注其发展,并评价其好坏、美丑、合适与否等。然而,却少有人研究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城市雕塑,也未总结出一个恰当的评价标准。本文基于人的视角,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人自身开始研究分析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城市雕塑。
< 1 2 3 4 5 ... 42 43 4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