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永陵棺床石刻浮雕伎乐乐队形制的符号象征
作者: 罗明   来源: 美育学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音乐创意   燕乐乐队   浮雕符号   永陵伎乐  
描述: 成都永陵棺床石刻深浮雕伎乐乐队,显现了支配乐队艺术功能的诸多规则。乐队承唐之风,展现了五代前蜀宫廷乐队的形制。造型艺术的精美符号,是唐代“坐部伎”乐队的符号象征,是一千多年前五代前蜀宫廷“凝固的音乐”。琵琶领奏乐伎以其生动的形象造型,象征着“琵琶起舞换新声”的盛唐音乐文化。作为历史音乐文化资源,它蕴藏着丰富的音乐创意转化内涵。
“丝绸之路”交织中国音乐史重彩篇章(五)
作者: 赵维平   来源: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扶南乐   十部乐   燕乐二十八调   中国音乐史   八十四调   毛员鼓   都昙鼓   清商伎   唐代乐舞   鸡娄鼓  
描述: 唐代乐舞的多姿多彩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但遗憾的是今天我们听不到唐代及此前的音乐与声响,这些音乐被定格在历史文献的记载、大量佛教洞窟的壁画、浮雕、砖画以及考古文物之中。中国古代音乐史被戏称为一部“哑巴”音乐史,这是因为大量的古代乐器如琵琶、横笛以及一些乐鼓等,虽然今天仍然还在使用,但是由于乐器形制
马端临及其音乐文献观探微
作者: 刘希里   王欣欣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音乐文献   陈旸   马端临   礼乐志   燕乐   音乐史料   中国古代音乐史   胡部   《乐书》   立部伎  
描述: 马端临(1254—1323),字贵与,号竹洲,饶州乐平人(今江西省乐平市),[1]古代宋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为谋求治国安民之术,探讨会通因仍之道,讲究变通张弛之故,以杜佑《通典》为蓝本,完成
永陵乐舞石刻
作者: 俞松云   来源: 中国音乐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演奏乐器   胡部新声   燕乐   前蜀   王建墓   伎乐   高浮雕   舞人   中室   坐部伎  
描述: 在清江萦绕,竹树葱茏的成都,有一座五代前蜀皇帝王建墓,当时号称“永陵”。墓道中室的石棺床周围,雕刻着两个舞女和二十二个奏乐的宫女。她们都是高浮雕,姿态优美、神情生动,犹如晓日芙蓉。和云冈、龙门石窟的北魏、盛唐伎乐雕刻相比,生活气息浓厚,刻工简练大方,别有一番风韵。头发的梳妆,式样繁多。二十四个乐、舞人,发式就有二十二种。头饰和服装,都是着色贴金,光彩绚丽。演奏乐器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