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烈】搜索到相关结果 252 条
-
大家——悼念叶毓山先生
-
作者:
焦兴涛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泥塑
悼念
雕塑
烈士陵园
-
描述:
至今记得1994年的冬天,研一,一个难得的机会,跟随着系上的几位老师,从重庆来到同样阴冷湿寒的成都,参加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雕塑的泥塑放大。放大现场是在太平寺机场的一个机库里,已经搭好大泥的两组雕塑并列摆放在冰凉宽阔的地坪上,在顶棚数十盏灯光的倒
-
访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赵大钧教授
-
作者:
席田鹿
来源:
艺术工作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韦尔申
西方文艺复兴
鲁迅美术学院
王绪阳
题衬
艺术人生
王盛烈
表现主义
大钧
油画系
-
描述:
席田鹿:做为鲁美的老教授,您能谈谈关于鲁迅美术学院的历史文脉和传承吗?赵大钧:我觉得延安鲁艺、东北美专、鲁美不是一个简单的风格体系,它是一个脉络,一种精神,又是一种“集体”。我1954年来到东北美专附中,那时鲁艺刚变成东北美专,音专、美专还在一起,鲁艺美术部变成专科,有绘画、图案、雕塑等系,在延安鲁艺基础上,调整充实了一批东北地区的美术精英,教师队伍更加完备,体制更加完整。但是
-
国际大学城伊朗楼
-
作者:
Frederick Ladbury
Helena Javitte
来源:
建筑创作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勒·柯布西耶
安德烈
勒内
布鲁克
Claude
鲁迪
VISUAL
PARIS
工程顾问
拉赫
-
描述:
1960-1968法国,巴黎与安德烈·布鲁克(雕塑家-造型艺术家)默申·佛鲁迪和黑达·杰艾(建筑师)和勒内·萨格拉(工程顾问)合作PARIS,FRANCE AVEC ANDRE BLOC
-
地震后砖石建筑物的破坏与修复
-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技术
年份:
197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砖石建筑
建筑物
窗间墙
修复
垂直方向
强烈地震
砖砌体
破坏情况
局部破坏
建筑装饰
-
描述:
苏联阿什哈巴德和塔什干发生强烈地震后,对建筑物破坏情况进行了调查。砖石建筑破坏情况可归纳为以下几类:一、砖砌体局部破坏(封堵门窗洞口的砖砌体脱落、建筑装饰配件、挑檐、柱廊、雕塑装饰等破坏)。主要
-
评东北地区部分纪念塔建筑的造型艺术
-
作者:
张言
来源:
建筑学报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地区
辽沈战役
革命烈士
建筑的造
浮雕
塔身
纪念塔
-
描述:
一、前言 为了纪念和表现人民为革命斗争和建设美好社会中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歌颂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的丰功伟迹,建造纪念塔建筑是个伟大而庄严的任务。 党和政府在革命斗争和建设的历程中,一直非常
-
上海宝山烈士墓
-
作者:
谭垣
朱谋隆
陈光贤
来源:
建筑学报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烈士墓
-
描述:
为纪念解放上海而牺牲的先烈们,在上海宝山县(吴凇口附近)建造了烈士墓。1976年设计完成,1978年初建成,包括纪念碑、浮雕墙、大平台、纪念墙、大门等,占地20
-
元上都遗址工作站
-
作者:
李兴钢
邱涧冰
易灵洁
孙鹏
张玉婷
赵小雨
来源:
建筑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延长线
电瓶车
忽必烈
公共卫生间
遗址景区
功能需求
工作站
元上都
世界文化遗产
停车场
-
描述:
元上都遗址地图的石碑设置于正对遗址轴线的延长线上,而将新建的建筑、原有的"忽必烈"雕塑和电瓶车停车场等偏于轴线东侧布置,以留出面向遗址
-
沿着时间的长廊 游走中华五千年 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五)
-
作者:
晓沙
来源:
台声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青花瓷器
景德镇
忽必烈
游牧民族
东方文明
元代
釉里红
首都博物馆
战争神话
-
描述:
一个新的时代,人类交往从未如此这般紧密。忽必烈创建的大元王朝正是这文明盛世的缔造者,在它血肉相连的二座都城之中,几乎汇聚了当时全世界的精华。巡游御道在大地上划出的一方水土,也一度成为光耀历史的世界
-
地缘优势与边缘心态下的新疆油画
-
作者:
康书增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强烈的阳光
天山南北
全山石
政治文化中心
少数民族题材
阿布都克里木
油画界
地理风貌
中国油画
-
描述:
新疆人有着豪爽的性格和炽热的情怀,以及俊美的形象和多彩的服饰,特别是天山南北的独特的地理风貌,那湛蓝的天空、青翠的草原、神秘的瀚海、五彩的戈壁、强烈的阳光……都是油画家理想的描绘对象。全山石先生非常
-
给表现欲搭一个理性的平台
-
作者:
余姗姗
来源: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欲
强烈
平台
个性突出
自我展现
理性
-
描述:
得到他人的尊重和重视,不被别人忽略或瞧不起,是每个人在社会交往中的最基本需求。很多人还希望得到他人的赞扬,并通过与人交往和沟通过程中,以及他人的评价中,寻找生活的意义。现在青年大学生的突出个性,导致他们有太强的表现欲,这与他们想通过表现来得到他人认可的目的往往得到相反的效果,因此他们需要一个理性平台,给他们的个性得到正常而有效的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