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漆】搜索到相关结果 23 条
-
艺术涂料与建筑装饰
-
作者:
夏东旭主编
来源: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饰面
涂漆
-
描述:
本书通过介绍艺术涂装的发展历史及其前景,并分章节介绍艺术涂装的分类,如马来漆类、纹理类、肌理类、艺术造型类、艺术箔类、质感类、仿生类、自然石类、拍花粉彩类、仿旧复古类、皱纹折纸类、金属效果类、液体壁纸类等。通过经典图片来介绍这些艺术涂装的重要特征和使……
-
“泛·雕塑”行业方兴未艾
-
作者:
本刊记者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展
艺术作品
漆艺
国际学术研讨会
纤维艺术
中国现代
雕塑艺术
河姆渡
专业委员会
行业
-
描述:
目前,“2007泛雕塑艺术展”国内招展工作目前已全面铺开。由于国内雕塑艺术代理机构并不成熟,并且这是第一届展览,组委会采取了比较灵活的组织方式:
-
精美华丽话雕漆
-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日上海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漆
华丽
工艺美术
-
描述:
雕漆,我国异彩纷呈的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瑰丽奇葩。雕漆的制作方法是:在已做好的木胎或金银胎上层层髹漆,待达到一定的厚度时,再按所需图案雕刻出花纹,其纹饰具有层次分明、主题突出的浮雕效果。
-
“人人都是艺术家”:陈长伟访谈
-
作者:
毛旭辉
来源:
都市文化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汽车漆
艺术家
工作室
东西
作品
潜意识
快乐
雕塑
云南
艺术学院
-
描述:
地点:云南昆明陈长伟工作室人物:毛=毛旭辉(著名油画家)陈=陈长伟(青年雕塑家)时间:2005年11月13日21:00初冬的夜晚,陈长伟一一打开包在雕塑上的布让毛老师看后,毛老师点了支烟站在"生命树"旁,仔细打量后开始对话。毛:像看这一类的作品,我觉得在云南生活过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云南始终是产生神话的地方,这块被称为神奇的土壤,它孕育着一种原始的力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所以我看这个东西就会想起我在1986年《圭
-
玲珑女儿心
-
作者:
清水岩
来源:
都市小说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汽车漆
艺术家
工作室
东西
作品
潜意识
快乐
雕塑
云南
艺术学院
-
描述:
玲珑女儿心
-
试论现代漆画艺术的“材”与“画”
-
作者:
章建民
来源:
创作评谭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共性
创造性
精神内涵
审美情趣
技法
漆画艺术
作品
画种
现代
工艺
-
描述:
脱胎于传统髹漆工艺的现代中国漆画,以其特有的材质美和现代绘画观念相契合,构成自己的个性特征,既拥有浓郁的东方色彩,又不乏与今天的观众审美情趣相适应的现代意味,从而大别于其他画种,独步于今日画坛。由于作者的广泛性,不少来自油画、版画、国画等多个画种的画家,在保持漆画自身特点的前提下,
-
天道酬勤 朱惠卿与漆器创新
-
作者:
汤兆基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天道
传统工艺美术
壁饰
美术学校
上海市
创作设计
漆器艺术
贴金工艺
创新
-
描述:
,气势宏博的壁饰是由上海工艺美术大师朱惠卿精心设计的。朱惠卿是我的学长。1960年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成立,他是第一届漆器雕刻班的学生,而我是第三届的黄杨木雕专业的
-
“春寿”铭文小考
-
作者:
梦斋主人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清代
收藏
故宫博物院
主题纹饰
铭文
上海博物馆
梅瓶
台北
漆器
-
描述: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花云龙纹"春寿"铭梅瓶(图1),在古陶瓷界享有盛名。据北京马希桂先生在《中国青花瓷》一书中统计,"同类型的‘春寿’款瓶,传世的只见四件,两件存国内,两件流散于日本和英国"。收藏于日本的"春寿"瓶,还保留了一个完整的青花盖(图2),使我们得以观其全貌。
-
建设·“骏将”
-
作者:
暂无
来源:
摩托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跑车
车身
流线型
轿车
烤漆
车体
-
描述:
用户:谢标购买时间:2006年11月参考价格:5000元外观评价:我的骏将是红色的,它给我的感觉是车身整体流线型感非常强,紧凑舒展,很有动感,全新时尚贴花,显得
-
中国漆器金银装饰工艺之一 金银箔贴花漆器
-
作者:
傅举有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薄贴
金箔
装饰工艺
金银
汉代
故宫博物院
西汉墓
银箔
贴花
漆器
-
描述:
把黄金、白银捶打成极薄的薄片,再在极薄的金箔上镂刻出各种图形,或直接运用这样的金箔,借助漆面粘性极强的特性把金箔贴于漆器表面,这样,黑、红等深色的漆器上就布满璀璨的图形,华美灿烂如繁星闪耀的星空。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漆器装饰工艺,在中国已流行了数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