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温】搜索到相关结果 12 条
-
隧道窑热耗与烧成时間、烧成溫度及窑尺寸間的关系
-
作者:
刘振羣
杨永釗
来源:
中国建材
年份:
196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卫生陶瓷
最高温度
总热耗
耐火材料隧道窑
单位产品
烧成温度
单位重量
热平衡
物料性质
单位热耗
-
描述:
及主要技术經济指标見表1。表中:τ——烧成时間,小时,指物料升溫(預热及烧成保溫)的时間,不包括冷却; t——烧成最高温度,℃; Q——单位重量产品的热耗(匣缽、棚架、垫板均作产品計算),kcal/kg;
-
87~m隧道窑的设计简介
-
作者:
方景从
姚玉桂
来源:
中国建材
年份:
196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最高温度
热空气
烧嘴
混合燃烧
煤气量
出口端
燃烧室
烟气
烟囱
燃烧产物
-
描述:
我們設計的87.32m隧道窑,主要用于焙烧卫生陶瓷和鋪地砖。装載制品的窑車和窑內气流相向而行,窑車从預热带向烧成带移动,在烧成带加热到规定溫度后,进入冷却带。冷却制品的空气从窑出口端的窑頂和窑墙鼓入,制品冷却到出窑溫度后出窑。在烧成带,煤气和一次空气經烧嘴到燃烧室混合燃烧,燃烧产物进入窑內加热制品后,由預热带废气排出孔排出,經烟道入排烟机,由烟囱排至大气中;其中一部分烟气經烟囱旁管道由窑进口端窑頂返回窑內作气幕用。生产时,窑內各带压力如下:冷却带出口端在冷空气送入处为正压3mm水柱,到窑出口处降至常压,
-
对倒焰窑几个問題的探討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建材
年份:
196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炉栅
还原气氛
烧成制度
火孔
燃烧室
倒焰窑
温度分布
燃料消耗量
降低煤耗
烟道截面积
-
描述:
間歇式倒焰窑和隧道窑相比,在产量相同时,倒焰窑的燃料消耗量多60%,建筑費用多28%,装出窑工作繁重,烧成制度控制也較难。但倒焰窑也有一些优点,如結构簡单,使用鋼材少,容易砌筑,能按不同产品来变动烧成制度。因此,倒焰窑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內,在陶瓷工业中仍有其一定的作用。研究倒焰窑的窑体結构、烧窑控制和如何降低煤耗等问
-
提高新平瓷厂机压制品质量工作总结
-
作者:
暂无
来源:
瓷器
年份:
196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温变形
煤气窑
干燥
泥料
陶瓷制品
石膏模型
制品质量
配方
机压
改进措施
-
描述:
景德镇新平瓷厂在1963年由于瓷器生产品种的改变,曾一度产生了较严重的制品变形缺陷。为此,陶瓷研究所和该厂技术人员共同进行了提高机压制品质量的工作。本文总结了该厂引起制品缺陷的原因,并提出了几项改进措施,这些措施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
釉下贴花纸研究试制工作技术总结
-
作者:
暂无
来源:
瓷器
年份:
196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研究试制
技术总结
釉下贴花
烧成温度
重量比
药剂配制
日用瓷
釉下彩
铜版
-
描述:
一、概述青花,是我国特有的釉下彩绘装饰,为景德镇所独创。我国青花瓷的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宋、元代,青花就出现于瓷器上。到了明代宣德年间,青花瓷的制作已很兴盛。不论在器型、色釉、纹样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成就。因而,青花瓷是我国优良的传统产品之一,它以色性稳定,古雅大方而驰名中外,现在,青花瓷仍为我国出口瓷中主要
-
煤烧传统坯(石由)的研究(白瓷)
-
作者:
万国忠
郑可敦
来源:
瓷器
年份:
196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料
性能测定
景德镇
助熔剂
烧成制度
烧成温度
中性焰
热稳定性
瓷胎
滑石
-
描述:
景德镇传统制瓷坯釉向以松柴烧炼。解放以来,由于陶瓷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大量松柴为燃料焙烧瓷器的生产方法已不适应新的情况。由于景德镇传统制瓷坯釉有其本身的特点,若以煤焙烧,尚有很多技术上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是在近年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改变坯釉配方的组成、调整烧成工艺以适应用煤作燃料,烧好具有传统风格的景德镇瓷器的问题。
-
低温白釉的试验
-
作者:
潘文锦
来源:
瓷器
年份:
196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料
釉料
景德镇
白度
热稳定性
低烧成温度
烧成范围
胎骨
相适应
配合
-
描述:
(一)引言景德镇瓷器,自宋以后即著称于世。明清以来,历代王室均在此地设立了御窑厂,为宫廷烧造瓷器,瓷质更为中外人士所推崇。景德镇瓷器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度的评价,除了原料较好,工人技艺较精,操作细致等因素外,对用柴窑烧成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也是原因之一。近年来,因景德镇瓷业生产大大发展,松柴已渐感供不应求。为了缓和燃料紧张矛盾,
-
热稳定性测量设备的试制
-
作者:
暂无
来源:
瓷器
年份:
196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温
热应力
热稳定性
热电偶
日用瓷
垂直式
温度变化
陶瓷制品
电炉
耐火材料
-
描述:
热稳定性是衡量陶瓷制品、耐火材料能够承受温度剧烈变化而不破损的一个重要指标,我所在研究工作以及制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经常要进行大量的热稳定性测量。我们知道,当材料的温度发生剧烈变化时,导致材料破损的直接原因是热应力。由于陶瓷制品的
-
提高匣缽周转率
-
作者:
郑可敦
来源:
瓷器
年份:
196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坯料
最高烧成温度
隧道窑
熟料
陶瓷工厂
热稳定性
加热速度
周转率
工业氧化铝
滑石
-
描述:
在科纳科夫陶瓷工厂,上过釉的盘子在隧道窑中于最终温度1150℃烧成。总的烧成时间(包括冷却在内),为16.5小时,平均升温速度为每小时150℃,而在预热带的个别火力点,加热速度达每小时350℃。
-
倒焰煤窑焙烧日用瓷快速烧成探讨
-
作者:
谢长安
周日辉
来源:
瓷器
年份:
196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焙烧
升温速度
瓷坯
烧成温度
快速烧成
日用瓷
陶瓷制品
高岭土
碳酸盐
坯体
-
描述:
陶瓷制品的烧成,日用瓷在30小时左右,电瓷在40小时左右。长时间的烧成,不仅增加了燃料的消耗与人力上的浪费,而且影响了窑炉设备的有效利用,阻碍了生产能力的提高。因此,缩短烧成时间,加速窑炉周转,是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自从58年重庆钢铁公司耐火材料车间创造6时20分的耐火粘土砖烧成的世界记录后,我国陶瓷工业在它的启发下,也都在积极地研究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