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温】搜索到相关结果 31 条
-
动态热分析对硅酸盐SiO2-Li2CO3二元系的研究
-
作者:
顾幸勇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控制温度
反应速率
动态热分析
升温速度
二元系
固相反应
反应过程
硅酸盐
温度范围
起始温度
-
描述:
一、引言硅酸盐中的SiO 2 -Li 2 CO 3 二元系,在微晶玻璃、玻璃陶瓷及耐热陶瓷方面应用。在高温加热条件下:SiO 2 +Li 2 CO 3 →Li 2 SiO 3 +CO 2 作为一个固相反应,素木洋一[日]在资料(1)中给出了反应的起、终
-
陶瓷工业用的硅线石质耐火材料
-
作者:
陈景炎
程水根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产工艺流程
耐磨性
轻质耐火砖
陶瓷窑炉
质耐火材料
荷重软化温度
硅线石
使用效果
耐压强度
陶瓷工业
-
描述:
受鸡西非金属矿总公司委托,试验适于陶瓷工业用的硅线石质耐火材料.本文介绍了其生产工艺、基本特性和使用效果.该材料具有荷重软化温度高、耐压强度大、耐磨性强及热稳定性好等特点,是优质的陶瓷窑炉窑具结构材料,国内首次在陶瓷工业中初步应用,效果良好.
-
青花瓷钴的发色初探
-
作者:
吴荫先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色调
青花色料
元明两代
景德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
烧成温度
钴元素
艺术格调
理论研究
-
描述:
青花瓷创始于南宗之末,经元明两代的不断巩固提高,到了清康乾年间,青花技艺已成为历史上的高峰,这时所制的青花瓷的色调具有兰中泛碧、雅朴幽静的艺术格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景德镇为了提高青花瓷的质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青花发色元素钴的发色理论研究乏人,笔者就个人研究心得,分(一)钴元素结构与发
-
隧道窑炉微机控温系统研制成功
-
作者:
李相彬
来源:
电子元件与材料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电容器
控制炉温
微机控温
隧道窑
产品合格率
温度误差
研制成功
模拟仪表
无线电
性误差
-
描述:
南京无线电元件四厂和南京工学院联合研制成功隧道窑炉微机控温系统。 过去,隧道窑炉烧制陶瓷电容器瓷片控制炉温都是用模拟仪表,因其精度低,表头指示温度误差大,对热电偶的非线性误差不能进行修正,产品合格率较低。使用所研制
-
应用HPE节能素和JRQ—85静态乳化器进行重油掺水喷烧日用细瓷效果显著
-
作者:
黄超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效果显著
隧道窑
乳化器
配合使用
烧成带温度
新工艺
重油燃烧
日用细瓷
重油掺水
节能素
-
描述:
廉江县红星瓷厂于今年五月七日开始在二号隧道窑进行应用HPE 节能素和JRQ—85静态乳化器配合使用的新工艺,对重油掺水喷烧日用细瓷试验成功,现在经过生产检
-
玉溪、建水窑青花瓷器研究
-
作者:
陈尧成
郭演仪
赵光林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窑
元青花
青花瓷器
景德镇
样品
烧成温度
色料
分子数
云南
玉溪
-
描述:
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两窑样品的釉是用胎泥加石灰和草木灰配制,这与景德镇使用釉果(或釉石)有明显区别.元代样品所用色料是当地钴土矿贫矿,而玉溪窑明代样品所用色料是钴土矿富矿或经拣炼.样品烧成温度为1240~1210℃,都属生烧,其烧成质量不及景德镇元青花.
-
谈薄胎灯具素面“半刀泥”刻花
-
作者:
黄卖九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釉
纹样
景德镇
凹面
刻划花
图案装饰
装饰工艺
釉色
高温一次烧成
刀法
-
描述:
“半刀泥”是刻划花装饰的一种特种陶瓷工艺操作。它是用铁质的小刻刀,在经干燥的坯体上刻划成一面深一面浅的凹面与线组成花纹,再施釉,经高温一次烧成的陶瓷装饰品种。薄胎灯具素面“半刀泥”刻花,是在继承
-
相图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
-
作者:
刘文茂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等温线
莫来石晶相
相图
温度变化
陶瓷工业
二氧化硅
-
描述:
陶瓷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相组成。相组成又与陶瓷坯釉配料,烧成时的温度、压力、气氛密切相关。在陶瓷工业中,我们可以应用相图来确定陶瓷坯釉配方,选择烧成制度,预测产品性能。可见,相图对于陶瓷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简要谈谈怎样应用相图来指导陶瓷生产。
-
回转窑筒体热端缩口改直筒效果良好
-
作者:
王玉峰
来源:
水泥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缩口
耐火砖
二次风温
烧成带
分解炉
改造
热端
水泥熟料
窑外分解窑
回转窑筒体
-
描述:
本文介绍了日产熟料700吨的烧煤窑外分解窑,筒体热端由缩口改为直筒,改造前后煅烧工艺和操作上的对比及改造后的效果和存在的弊端。
-
方坯连铸机液压系统降低油温的实际措施及效益
-
作者:
周瑞锦
来源:
液压气动与密封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调定压力
降低
先导卸荷
连铸机液压系统
冷却器
方坯连铸机
关键因素
油温过高
溢流阀
措施
-
描述:
1986年初,鞍山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建成两台半径为5.25m的孤型方坯连铸机。试生产以来,钢坯收集的液压系统油温过高自始至终是影响拉坯不正常的关键因素之一。经过1986年6月份认真检查,我们发现:液压系统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