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有一种肥沃叫孟定——耿马县孟定镇
作者: 暂无 来源: 云南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采风   张择端   东京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园   景象   北宋   蓝本   大型  
描述: 东南亚与南亚的“黄金口岸”,边境贸易辐射面广,交通便利,从清水河到缅甸重镇户板、滚弄分别为15公里和24公里,到缅北重要商品集散地腊戍161公里,到缅甸首都仰光1136.9公里。 上世纪
重返 慈禧太后“出国游”
作者: 仝冰雪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04年   西方世界   出国   世博会   中国代表团   清政府   革命宣传   慈禧太后  
描述: 。 ◎文、图/仝冰雪 1900年巴黎世博会,大皇太后慈禧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在世博会上。同年开始的庚子事变,再一次重创了摇摇欲坠的大清政府。为了改善自己的国际形象,1902年,清政府接受
藏事短信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04年   西方世界   出国   世博会   中国代表团   清政府   革命宣传   慈禧太后  
描述: 时光荏苒,从本期策划封面中百年中国世博场馆之变,再到今天上海世博会上新奇绝妙的各国场馆,从一个世博会的参与者,再到一个世博会的主办者,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中国国力的强盛,更是人类科技与文明的进步。 国内看台 ■现代工笔画院在京揭牌 日前,现代工笔画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揭牌仪式。与此同时,由中国国家画院、现代工笔画院主办的“时代画风一一当代中国工笔画20家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参展画家包括刘大为、喻继高、周彦生等20位当代工笔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据了解,工笔画院是我国惟一以工笔画为载体的国家级画院,由中国当代工笔画界极具影响力的近百位工笔画家组成。 ■台北故宫书画复制品登录浙图 4月5日,“台北故宫馆藏历代名画、法帖复制精品展”在浙江图书馆落幕。此番展出的日本二玄社复制的台北故宫馆藏书画复制品,吸引了不少杭州市民。其中,近来备受瞩目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复制品最为引入注目。此外,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代四大书法家的作品也颇具人气。对于平日里难见这些墨宝真容的书画爱好者来说,这样的书画复制品展也是不错的学习机会。 ■军博馆藏油画河南亮展 “红色记忆一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油画经典作品展”日前在河南博物院与观众见面。此次展览是河南博物院举办的级别最高的油画展,参观者可以看到很多以往只能在课本上见到的经典革命油画。本次展出的46幅油画是从军事博物馆馆藏油画中精选出来的,很多作品是第一次走出军事博物馆公开亮相。其中,沈尧伊的《八七会议》、陈逸飞的《攻占总统府》、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经典画作均在展品之列。 ■150件圆明园文物将获修复 圆明园管理处日前宣布,由10余名专家组成的团队将对150件圆明园破损文物进行修复,以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圆明园在多年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破损文物,这些文物从未对外展出过。适逢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圆明园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合作,由专家无偿对受损文物进行修复。据悉,修复工作现场将设在圆明园内,游客可直接观看文物修复过程,首批修复的文物将于今年10月进行公展。 ■西藏文化博物馆开馆 时值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1周年纪念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在北京开馆,“见证西藏历史弘扬藏族文化——雪域宝鉴”主题展同时开展。作为开馆展览,“雪域宝鉴”共展出1180件文物艺术品。据悉,该展将作为基本展览永久性对公众免费开放。今后,西藏文化博物馆还将不定期地举办专题展、以西藏为主题的讲座、影片和专题片的放映等,让更多人了解藏族文化。 海外传真 ■去蓬皮杜看现代艺术 蓬皮杜艺术中心近日正在5层空间举办1905年至上世纪60年代现代艺术藏品展,展览完全致力于20世纪现代艺术建立过程中艺术家、运动及相关主题的展现。博物馆在整个7000平方米的空间内建立起了视觉艺术、摄影、建筑、设计和电影之间的跨学科对话,杜尚、马蒂斯、米罗和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作品纷纷亮相。据悉,此次藏品展将持续到2011年2月12日。 ■莫斯科地铁今年75岁 今年5月15日是莫斯科地铁建成75周年纪念日,莫斯科地铁部门为此发行了5款不同图案的纪念票,以纪念莫斯科地铁筹建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例如首列地铁列车出厂、“北方”地铁电力机车车库建成等。日前,莫斯科所有地铁站的售票口都开始发售这批纪念票,每款纪念票的发行量约为50万张。 ■“猫王”在布达佩斯“流动”展出 日前,“猫王在布达佩斯”流动展览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开幕,匈牙利画家韦勒·彼得在他的画作中将“猫王”的形象和布达佩斯不同的地标性建筑物描绘在一起,并将这些画贴在自行车邮递员的背包上,这些画将跟随自行车邮递员在城市中穿行,从而形成独特的流动展览。展览结束后,这些画将被拍卖,以救济匈牙利的盲人。 ■香奈儿奉上“世博”配饰 5月在上海开幕的世博会同样吸引了香奈儿的目光。知名奢侈品香奈儿设计师以中国元素为设计灵感,特别推出一系列配饰与服饰珠宝精品。这些小饰品全新诠释了中国经典元素,为古典、幽静的中国风平添了一抹诙谐与幽默。 ■为鱼子酱订制旅行餐箱 旅行似乎永远都是风尘仆仆的仓促,远离家中的温暖和可口的饭菜。然而,当你打开路易·威登(LouisVuitton)这款高级订制鱼子酱旅行餐箱时,不论是它小巧的身材还是实用的内涵,绝对都能让最爱啜饮香槟、品味高级鱼子酱的你爱上它。它仿佛只是一个小小的化妆箱,包裹着路易·威登特有的压花皮革,而轻轻扭开旋扣后,你定会赞赏其中精巧的餐具和杯盏:如此优雅,让人惊叹。奇闻妙论 ■达·芬奇草稿获“平反” 奥地利艺术品修复专家恩斯特·卢克斯日前称,一幅在上世纪20年代现身、被世人认为是《岩间圣母》后世复制口的油画,经鉴定可确认是出自达·芬奇本人之手,为名画《岩间圣母》的草稿。卢克斯与已故莱比锡大学艺术史教授恩斯特·乌尔曼经过长期考证,发现这幅画所用的颜料自17世纪后已不再使用,而通过画板年份鉴定发现它出自1430年至1530年间;随后他们通过现代技术扫描出油画底层勾勒线,数据分析结果确定了这幅画出自1478年,与《岩间圣母》原画的创作年份相同。 ■“我是全英国最白痴的人” 每当在艺术馆中看到英国已故著名画家劳伦斯-斯蒂芬·劳瑞的画作,英国柴郡莫特拉姆市72岁的送奶工本·蒂姆普利都会涌起无尽的悔恨和哀叹。因为早在半个世纪前,当他给劳瑞送牛奶时,劳瑞曾将10幅速写画送给他当小费,可当时劳瑞名气还不响,本认为那些画画得实在“糟透了”,于是将其全都扔进了垃圾箱。如今劳瑞的每幅画都能卖到成千上万英镑,当年被当垃圾扔掉的那些速写画如今至少卖到100万英镑。难怪送奶工后悔莫及:“我是全英国最白痴的人,竟然将一笔潜在财富扔掉了,现在我要研究—下劳瑞的画,至少能弥补-下自己无知”。
艺坛风尚 胡润艺术榜提示了什么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04年   西方世界   出国   世博会   中国代表团   清政府   革命宣传   慈禧太后  
描述: 文/钟禾 2009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最高的中国在世艺术家是谁?2009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总体特点是什么?收藏家们在2009年有什么新的动向?不久前,胡润百富发布的《2010胡润
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的坎坷命运
作者: 万鸣   来源: 纪实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郎   翰林院   北宋徽宗   艺术价值   张择端   艺术珍品   北宋都城   赵孟   《清明上河图》   怒火冲天  
描述: 我国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绘北宋都城忭京(今开封)之忭河两岸"物阜民丰"繁荣景象的工笔市井风俗画。画长528.7厘米,高24.8厘米,绢本上色,是一幅极具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北京时间 BEJING TIME 台湾会馆与台湾街
作者: 李晔   来源: 旅游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举制度   胡同   台湾   会馆   北京四合院   偶像剧   清政府   夜市   马关条约   臭豆腐  
描述: 在大陆的唯一机构。近代史上那些来自宝岛的大人物们进京时必会在此落脚。台湾会馆的兴建和大多数北京的会馆一样均是因为科举制度。明清两代国家开科取士选取栋梁,台湾也并不例外。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科举制度跟着移植
会做山西酒,腰无分文天下走
作者: 暂无 来源: 旅游时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群体   发展走向   酿酒   清香型白酒   山西汾酒   五彩缤纷   晋商   基本格局   中国白酒业   中国酒业  
描述: 他们,伴随着晋商的脚步,改变了中国酒业的发展走向,奠定了今天中国白酒业的基本格局,缔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白酒王国。在他们一代代的努力下,山西汾酒也不仅仅成为清香型白酒之祖,更成为了中国白酒之源。
牧童指处 香飘千年
作者: 暂无 来源: 旅游时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牧童   创作灵感   清明   汾酒集团   酒家   杜牧   杏花村   共同繁荣   青铜像   酒文化  
描述: 在汾酒集团醉仙居内,金碧辉煌的壁画前,雕有一组栩栩如生的青铜像,一个牧童倒坐牛背,为一问路者伸臂遥指酒家的立体雕塑,把人们的思绪引领到往事越千年的山西杏花村前,这位问路者就是晚唐大诗人杜牧。唐朝时
惊艳世博会的艺术精品
作者: 洪国荣   来源: 文化交流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麦秆   中国古代   精制   再现   都市繁华   大师   清明上河图   民间艺术   工艺美术  
描述: 上准确定位,从而保证《清明上河图》画卷的完美体现。蒋云花深知个中滋味,她与8个女徒弟自2009年3月以来一直吃住在工场作坊。每天,她们一手拿着麦秆,一手拿着剪刀,先剪出一丝丝毛,-片1片叶,一条条线
母土滋养的大师
作者: 陈占敏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蒋廷黻   翁文灏   曾国藩   知识精英   传统知识分子   知识人   内心世界   心灵   大时代   朱自清  
描述: 果戈理小说创作追溯 陈占敏 由于《死魂灵》的盛名,果戈理的三部中短篇集《狄康卡近乡夜话》《密尔格拉得》《彼得堡故事》常常被忽略了。这不是创作者的不幸,而是读书界的损失。要真正了解俄罗斯那片丰厚的土地,要疗救日益枯燥贫乏单调的精神生活,读一读果戈理的那三本书,实在是大有裨益。要进入果戈理的文学世界,看看他如何开启俄罗斯文学的散文(与韵文相对的散文)时代,也需要从《狄康卡近乡夜话》开始,只单单读他的《死魂灵》则不行。 1827年,18岁的中学生果戈理,在涅仁中学给他的母亲写信,告诉他的母亲,他将试一试他的力量,进行一项重要而高尚的工作,“即为了祖国的利益,为了公民的幸福和他们的生活福利而努力”。这项“重要而高尚”的工作,就是他将要从事的文学创作。像大多数文学青年一样,他芳年韶华,生机勃发,而诗歌恰是最便当的抒写其青春热烈的形式,果戈理最先也是以长诗《汉斯·古谢加顿》试笔。长诗艺术上不成功,果戈理也没有长久淹滞诗苑——“苑”往往会成“囿”——而是很快转向,投入了散文写作。 俄罗斯文学的散文时代由果戈理开始,与果戈理结识了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有关,当然更主要的还是他的文学自觉。普希金在诗歌领域放射的灿烂光芒,令后来者只能沐浴其光辉,而不能日月同光。果戈理只有开辟另一片领域,才能为俄罗斯文学做出划时代的贡献。大师的意义正在于一片新领域的探索、开拓,所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最初的革命性创举,为后代开辟的是一片新的天地,不管后继者还将走多远,都不该忘了先驱的艰难。嘲讽大师和乱封大师、自许大师,都是后辈浅薄无知的表现。 果戈理直接从母亲那里汲取最宝贵的营养。他写信给他的母亲,殷殷恳请:“您具有精细而善于观察的睿智,您对我们小俄罗斯人的风俗习惯知道得很多,因此我知道您不会拒绝在我们的通信中将它们告诉我的,我万分地需要这些。我期待着您在下一封信中描绘农村执事的全套装束,从外衣到靴子,并说出它们的名称,所有这一切在最根深蒂固、最古老、变化最小的小俄罗斯那里是怎么叫的;同样,我们的农村姑娘穿的连衣裙,甚至一条绦带的叫法;还有如今已出嫁的妇女的连衣裙和农夫外衣的叫法。”“倘若您在某个地方,在我们村或别的那个村的农夫地主之间听到有趣的奇闻逸事的话,同样也请为我把那些风俗习惯、迷信、传说记下来。”一位优秀作家,自觉地意识到他需要从本土资源中发掘文学矿藏,做那片土地忠实的儿子,他从母亲那里汲取营养,算是找到了最丰富的源泉,血脉相连。深植沃土的作家,不管他自觉还是不自觉,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他都从母亲那里得到了最丰厚的文学滋养。母亲就是一片丰厚的土地。 果戈理从母亲那里吸吮汲取,他再度孕生,结出的第一个果实就是《狄康卡近乡夜话》。 说果戈理是幽默讽刺的文学大师,这是绝对不会错的。他的幽默讽刺特色在《死魂灵》《钦差大臣》里得到了集中展示,但却是从《狄康卡近乡夜话》开始的。《圣诞节前夜》中,叶卡捷琳娜女皇问查波罗什人想要什么,铁匠扑通跪倒在地上,请陛下开恩,他想知道,陛下脚上的鞋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他想,没有任何一个瑞典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做出这样的鞋子。他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我的天哪,要是我的媳妇能穿上这样一双鞋就好了!”笑声过后,鞋子拿来了,铁匠把鞋子拿在手里,快乐地喊叫:“陛下!您那双脚穿上了这样一双鞋,再在冰上滑起来,您那双脚会有多美啊!我想,至少会像是用纯白糖做成的。”紧接着作者写道: 女皇真的有这样一双玲珑剔透的迷人的脚, 她听了从直爽朴实的铁匠嘴里说出的这番恭维话, 不禁嫣然一笑。这个铁匠显然脸色黝黑,可是穿 上查波罗什人的服装,真算得上一个美男子了。 这是在讽刺铁匠呢,还是在讽刺女皇呢?就在铁匠向女皇讨要鞋子之前,查波罗什人质问女皇:“为什么要摧残您忠诚的子民”,卡特捷琳娜的宠臣、情夫波将金沉默不语,用小刷子漫不经心地刷着手上戴满的钻石戒指。女皇的这位情夫权柄在握,比女皇小10岁。在法国人亨利·特罗亚写的女皇传记中,俄罗斯女皇陛下为她的情人发明创造了一些最荒唐离奇最肉麻的称呼:“我娇美的心上人儿……我亲爱的大姐……我可爱的玩偶……我心爱的宝贝……我的老虎……我的小鹦鹉……我的异教徒……我的小格里沙……我的锦鸡……我的金公鸡……我的丛林之狮……我的灰狼和鸟……”女皇毫不吝啬地用世界上最美的言辞称颂她的情夫:“我的大理石美男人……我的心肝,没有哪一个国王像你那样可爱……世上无人堪与你媲美……”可是,果戈理却把得到女皇鞋子的铁匠称为美男子了。与那个用小刷子刷着满手戒指的波将金相比,抡起大锤打铁的铁匠臂膀上腱子肉鼓起,直冒油汗,是不是更美呢?女皇还要发明出什么样的荒诞离奇的称呼,才能配得上铁匠呢? 宫廷遥不可及,侯门如海,果戈理还不知道白发阉宦在怎样倚门望幸,他只是写民间的老处女性格独特,令所有的男人可望而不可即,不敢鼓起勇气向她求爱。有人冒险大胆一试,结果磨坊老板,那个酒鬼,地地道道的窝囊废,被她矫健的手每天揪住额发揍一顿,再没有受到别的任何方式的整治,不久就变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物了。(《伊凡·费多罗维奇·希邦卡和他的姨妈》) 女人整治男人,会让男人变得十全十美,男人和男人吵架,却会达到不可开交的地步。餐桌上,多年对敌的男人面对面坐到了一起,汗珠从两个对手的额上冒出来,一桌的客人惊愕得如同木鸡,这时候女士们本来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用什么方法阉割公鸡,也惊得停下来。阉割公鸡的方法必定十分复杂,由女士们津津有味地谈论,就更加匪夷所思。她们谈论得再深入,恐怕也不能由此找到恰当的方法,像阉割公鸡一样,阉割好斗的男人吧。另一场阉鸡讨论,在一百多年以后的马康多进行。沼泽中的马康多失眠症爆发,居民们为了熬过失眠的夜晚,把一个阉鸡的故事讲到了无比复杂无比漫长的程度,历时一整夜,仍然没有结果。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阉鸡,是果戈理《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中阉鸡的继续吗?一百多年前,女士们津津有味谈论的阉割公鸡之法,没能实行,所以,原本是一对好朋友,只因为对方说他是“蠢鸡”,就打官司引起诉讼。判决总未下来,过去了好多年,有多少名士已经不在人世了,两个原本是好朋友的对手已经老了,还在盼望法庭的判决传下来,果戈理不得不仰天长叹: 这世界多么无聊啊! 《密尔格拉得》接踵而来,果戈理的讽刺锋芒比《狄康卡近乡夜话》锐利多了。他跟中国古代文人和近世一些作家不一样。中国的文人传统中,多的是年轻时少年气盛,锋芒毕露,冲来撞去,碰壁多了,磨去了锋芒,便退而求之,掩起棱角,独善其身,名日“达观”了,其实是“圆滑”了。果戈理走的恰恰是相反的道路。到了《死魂灵》第二部,《与友人书简选》,他才会发生一个大的变化,那已经临近他生命的终点了,还要具体评说。在那之前,果戈理一直是锐意进取的。 果戈理的锋芒长期不减,他作品中也就不止是幽默讽刺,还有凶狠的拼杀。《可怕的复仇》写哥萨克朋友相残,结拜兄弟把他的兄长连同孩子和马一起推下悬崖。兄长背着孩子,攀爬到崖顶,抬头看见结义的兄弟正举起长矛向他刺来。死到临头,他仰天长啸,央求兄弟,把他刺死,把他的儿子留下。写到这里,果戈理毫不手软,继续写下去: 彼得罗笑了笑,用长矛向他掷去,于是哥萨克连同孩子—起飞落到绝壁下去了。 果戈理是这样写残酷的,惊心动魄。那是哥萨克固有的性格,他要逼真地刻画出来吗?这里可没有幽默了,只有残酷,痛彻骨髓的残酷。同样是写战争,果戈理也不像后辈作家托尔斯泰那样,故意避开血淋淋的杀戮。他直接描写战场搏杀,甚至透露着几分快意。还是哥萨克: 在山头上,他们就这样玩开了。欢宴就这样开始了,刀枪铿锵,子弹横飞,战马嘶鸣,马蹄哒哒…… 他像鸟儿一般飞来飞去,高呼着,挥动着大马士革马刀,不住地左右砍杀。砍杀吧,哥萨克!痛痛快快地玩吧,哥萨克!宽慰你那颗勇敢的心吧,不过,你不要去看那些黄金的马具和短袄!把金子和宝石都踩在脚下吧!砍吧,哥萨克!玩吧,哥萨克!不过你该回头看一看:背神叛教的波兰人正在焚烧房舍,正在赶走受惊吓的牲口。原来,哥萨克像欢宴一般像玩儿一般冲杀,是为了宽慰那颗勇敢的心,他们痛痛快快地玩,是因为敌人掳掠,他们要奋起保卫自己的家园。托尔斯泰为了他那“勿以暴力抗恶”的不抵抗主义,故意避开战争格杀;果戈理没有他的“不抵抗主义”,他要以暴易暴,他才如实地描写战场对搏。仍然是哥萨克,为了家园,为了部族,《塔拉斯·布尔巴》中的父亲打死叛变的儿子,决不顾惜。也正是打死了亲生儿子的这位父亲,焦灼地思念着被敌人抓去的另一个儿子,声声呼唤:
< 1 2 3 ... 27 28 29 ... 34 35 3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