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清】搜索到相关结果 177 条
-
雅舍清玩 仙佛供器
-
作者:
尹青兰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晚期
筒式
早中期
香炉
底径
清玩
雅舍
口径
青花
下腹部
-
描述:
筒式炉:器形的基本特征是炉身呈直筒形或口部比底部略大的斜筒状,下承以三兽蹄足或矮圈足。三足的高矮变化具有时问的先后性,早期的一般要高些,中晚期的变矮,至晚期三足已退化与底平齐,成了一种装饰。矮圈足的筒形炉以明早中期多见。如图18、19、20、21、22。
-
帽筒赏话
-
作者:
王光青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吉祥图案
清代
竹节形
民国时期
书法
寓意
道光
画面
青花
瓷器
-
描述:
帽筒顾名思义是用于放置帽子的,它始于清嘉庆年间,道光以后开始流行,用途渐由实用转为陈设观赏品。由于器形易于展示画面,符合人们的审美隋趣,富有观赏性,因此受到各阶层人士的喜爱。清代中、晚期至上世纪50年代,人们都将其放置在上房内的八仙桌或条案上,在居中摆放的插屏、座钟等旁边放置成对帽筒,十分显眼。
-
碗内烹绿雪 瓯中起素涛
-
作者:
沈飞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茶具
清代
纹饰
饮茶习俗
制瓷业
图案纹样
青花
艺术魅力
君子
乾隆皇帝
-
描述:
盖碗在清代饮茶习俗中有着诱人魅力,盛行于北京,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及高雅茶馆皆重盖茶碗,在正式场所皆以盖茶碗泡茶敬客。清代“盖碗茶”的遗风至今仍在很多地区流行。
-
漫话清代瓷罐鉴赏
-
作者:
刘建安
张光秀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乾隆
清代
底径
陶瓷器
主题纹饰
艺术品
腹径
口径
民窑
-
描述:
如今收藏热迅猛发展,全国各地艺术品拍卖活动火爆异常,作为艺术品重头戏的陶瓷器更是表现非凡。我们注意到2005年全球陶瓷成交前十五名中有四件为瓷罐,其中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青花罐卖出1568万英镑(约2.3亿元人民币),创造了亚洲艺术品拍卖世界纪录,同时也刷新了中国瓷器及艺术品拍卖的世
-
江西省陶研所 北京“荣宝斋”联合监制 沈阳故宫获藏“黄帝九龙瓷”
-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茶具
大气
江西省
清代瓷器
沈阳故宫
黄帝
联合
中国画
现代
北京
-
描述:
目前,在沈阳故宫东朝房,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和北京荣宝斋将共同监制的“黄帝九龙瓷”举行捐赠给沈阳故宫博物院的仪式。并表示:沈阳故宫博物院向社会各界敞开捐赠文物的大门。这套“青花斗彩黄帝九龙瓷”茶具,全套共9件,有托盘、茶壶、茶碗,均为精心雕琢。整套茶具以青蓝与黄色为主色调,青蓝色显得端庄、大气,黄色则诱露着富贵之气,外表雕饰的九条金龙栩栩如生,
-
重新审视清代雕塑的历史地位
-
作者:
蔡增杰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构思
生命意识
审美认知
地域色彩
文人士大夫
个人风格
清代宫廷
人物形象
当地历史文化
石窟造像
-
描述:
多数专家、学者认为清代雕塑颓败不堪,不值一提,对清代雕塑采取一笔抹杀的态度。事实上如果我们从当时的意识形态、审美认知、生命意识等深层次去研究,就会重新认识到清代雕塑的历史地位。我们发现清代雕塑
-
《紫竹园风景》油画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信用卡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紫竹园风景》
吴冠中
中央美术学院
奖学金
绘画
清华大学
油画
艺术学院
-
描述:
作者:吴冠中吴冠中(1919-)江苏人。自1936年进入国立杭州艺专,在林风眠的指导下开始研习西洋绘画。1946年吴冠中获教育邗奖学金赴法国留学,毕业回国后,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及北京
-
《紫竹园风景》油画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信用卡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紫竹园风景》
吴冠中
中央美术学院
奖学金
绘画
清华大学
油画
艺术学院
-
描述:
《紫竹园风景》油画
-
神秘莫测的精神宇宙 真元堂
-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与世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大足县
清朝
修建
地下室
光绪年间
重庆
大教堂
建筑群落
油画
-
描述:
大足县真原堂修建于清朝的光绪年间,总面积8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经堂面积680平方米,可以容纳800人做弥撒。建筑风格为西方哥特式的教堂,因其垂直的框架结构,给人以伟岸挺拔、高耸入云
-
紫禁城中浴德堂功用的六种可能之香妃沐浴说
-
作者:
王子林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功用
妃子
武英殿
沐浴
陈列室
清宫
伊斯兰教
紫禁城
文物
乾隆皇帝
-
描述:
浴德堂连载之二辛亥革命后,清帝溥仪退居后宫,前朝部分交由内务部管理,内务部遂将热河行宫、沈阳故宫二处的文物搬运至外朝, 于1914年成立古物陈列所,将武英殿、敬思殿、文华殿开辟为陈列室展览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