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涵】搜索到相关结果 37 条
-
元代画风转变与文化转型
-
作者:
李德仁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文化
精神内涵
故宫博物院
非理性
上海博物馆
元代绘画
赵孟
风格特色
作品
黄公望
-
描述:
元代绘画与宋代绘画都是中国画史上的高峰,故历来学术界并称“宋元”。这两个时代,绘画都有重要突出的发展,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元代绘画的时代风格特色却与宋代截然不同,这种画风对明清以来画坛的影响,特别是对写意画的影响,可谓是超过宋画。纵观宋元绘画,仅从外在形式看,宋代绘画主要是工笔,元代绘画则以写意画渐成主流,明代和清代绘画亦是写意画为主流。所以一般地说,元代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如果进一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同样是工笔画或写意画,元代的工笔画或写意画,与宋代的工笔画或写意画,其艺术追求显然不同。比如元代钱选的《山
-
论公正清廉的内涵
-
作者:
徐松林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般和特殊
公正清廉
内涵
-
描述:
本文对公正清廉的内涵从一般内涵、特殊内涵及职业内涵作了较为深入而具体的分析,对理解和把握公正清廉有一定的帮助。
-
山水与风景
-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美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社会
首席执行官
上海
品牌内涵
国内企业
消费者
广告策略
南中
董事长
创意
-
描述:
编者按:时隔七年之后,"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于2005年7月12日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本届展览延续了上一届的主题"自然与人",希冀在这些作品中让人感受到一种真正的人文精神的弥漫。可以说,早在19世纪末,中国的画家们就开始尝试中西画法的融合运用,我们可以在
-
国外博物馆展讯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收藏
策展人
装饰画
抽象绘画
现代艺术博物馆
艺术家
展览
联合银行
作品
涵盖范围
-
描述: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当代的声音:瑞士联合银行艺术收藏展(2月4日~4月25日)本次展览展示了瑞士联合银行捐赠和暂借的51位艺术家的作品,包括主题绘画、雕塑、摄影和素描。涵盖范围相当之广,从威廉姆·德·库宁、布莱斯·马丁的抽象绘画,到菲利普·古斯顿和查克·克劳斯的装饰画,到丹·弗莱明和唐纳德·加德的
-
贵州新闻图片社《贵州画报》社建社30周年
-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功之路
生活
新闻图片社
彩色印刷
画报
贵州省
周年
文化内涵
政府观
综合性期刊
-
描述:
, 也是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期刊。自1974年建社以来,《贵州画报》以其丰富多彩的报道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精美的彩色印刷和图文并茂的特色,阐述政府观点,反映百姓生活,深受广
-
时间的面容
-
作者:
钟孺乾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形态
重彩画
山水画
石窟艺术
现代构成
媒材
精神内涵
艺术家
人物画
肌理
-
描述:
王合多从事艺术的经历表明他是一个执著于实验的艺术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尝试具有现代构成意味和肌理效果的山水画、带装饰倾向的“写意重彩画”、带“波普”意味和工笔效果的人物画,他总是希望在精神内涵
-
解读《白鹿原》人名的文化内涵
-
作者:
李慧
王晓勇
来源: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内涵
人名
白鹿原
-
描述:
《白鹿原》书中的人名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文化网络图,随意点击,我们会发现,《白鹿原》里的主要人物命名文化内涵很深,他们不仅仅是人名的代码,更是一定历史文化、社会意识的反映。欣赏她,我们可从多层面、多角度体味陈忠实的人文心理、文化观念、生活理想、道德准则以及《白鹿原》的丰厚意蕴。
-
访上海及南中国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 汪少杰——创意,是未来竞争的焦点
-
作者:
王琳
胡文杰
来源:
大美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社会
首席执行官
上海
品牌内涵
国内企业
消费者
广告策略
南中
董事长
创意
-
描述:
白色的宁静空间、创意十足的艺术油画、匠心独具的环境设计——走进奥美新的办公大楼,你很容易被吸引、被激发出足够的好奇心。因为,创意。与众不同的创意。正如我们与奥美整合行销传播集团上海及南中国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汪少杰先生行将探讨的话题——创意、品牌,以及上海。
-
玄武区建设局
-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城市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总统府
平方米
文化氛围
文化内涵
军民共建
建设局
现代文化
图书馆
-
描述:
大行宫广场位于长江路文化一条街,是我市第一个大型军民共建广场。与总统府、南京图书馆相邻,有着独特的文化氛围,总面积1.5万平方米。用实物和雕塑表达丰定的文化内涵;用材质和细节表现民国风情;用现代文化元素传达时代气息。[第一段]
-
挖掘雕塑潜力 彰显文化内涵——关于提升成都市城市形象的设想
-
作者:
唐光荣
陈先进
来源: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潜力
文化内涵
成都形象
-
描述:
提升成都市城市形象,我们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这并不意味我们的工作就到了极致;相反,需要做的工作仍然很多。挖掘雕塑潜力,以文化的方式彰显成都的文化以达提升成都市的城市形象,应该说它不仅可行,而且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