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涵】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设计漫谈
-
作者:
李志榕
来源:
现代日用科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涵
环境艺术
城市雕塑
城市环境设计
-
描述:
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设计漫谈
-
雕塑的诗性--兼谈人物精神的塑造
-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性
模糊
跳动
人物
精神内涵
简约
艺术创作
雕塑
-
描述:
雕塑的“模糊”、“跳动”、“简约”与诗有着共通的特性,它通过形体的凹凸,光滑而造成不同的影,使雕塑吟诵动人的诗,而表达生命的真实,每一尊雕塑都是一首诗,其中蕴涵着每一个被塑者思想的光芒,折射着个性的美,这一切在作品中都归结为“瞬间之神”的把握-“诗”的灵魂。
-
营造一片绚丽 铸就一份辉煌——金碧山水画创作随想
-
作者:
宋力
来源: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
样式
丰富
传统
实践者
典型
创作
营造
审美内涵
中国山水画
-
描述:
金碧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典型的工笔重彩的传统样式,其丰富多彩、金碧辉煌的画面效果吸引过许多关注者和实践者.作者以自己的实践为例,抒写现代金碧山水画创作的感悟,探讨其审美内涵.
-
我谈我画——与学牛的对话
-
作者:
郭润文
来源:
美术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风格
油画艺术
传统
精神内涵
艺术风格
质感
画面
虚构
艺术家个性
写实
-
描述:
作者认为他的油画艺术形象具有“虚构的和现实的”双重性,有目的的对生活原料进行“择取”是艺术家个性的需要,也是与艺术风格相响应的。艺术工作依赖的是经验,喜欢用一种物质感很强的画面来表达精神内涵及体现自己的绘画风格特征,具体操作分四个层次。对传统写实油画技术的认识应该建立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
-
壮观的地下军阵:记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
作者:
徐卫民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军阵
雄伟壮观
陶马
历史文化内涵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兵马俑
探方
兵马俑博物馆
雕塑艺术
考古工作
-
描述:
秦兵马俑以其卓越的雕塑艺术、雄伟壮观的军阵、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20世纪的最伟大的考古发现"。秦始皇陵和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秦兵马俑博物馆自对外开放以来,吸引着众多的中外参观
-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体会
-
作者:
范希贤
徐松林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涵及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描述: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特点;形成机制是认识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两方面探索中国化的规律性。
-
藏族宗教雕塑文化审美琐谈
-
作者:
周月娟
来源:
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象
心象
观照
审美
宗教
内涵
雕塑
异化
-
描述:
藏族宗教雕塑的历史、品类和题材,并阐明撰写本文的目的和意义:用审美的眼光观照藏族宗教雕塑文化,再现宗教雕塑的艺术魅力,挖掘其蕴含的丰富的人性色彩。
-
铸鼎有感
-
作者:
谭德睿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价值
艺术水平
文化内涵
铸造技术
青铜艺术
社会功能
民族特色
优秀传统文化
城市雕塑
造型纹饰
-
描述:
1995年世纪宝鼎屹立于联合国广场以来,国内铸鼎之风盛行。宾馆广场树鼎,纪念庆典立鼎,烧香拜佛用“鼎”,不一而足。然而迄今未见任何一件新鼎的文化艺术水平和技术水平有超出世纪宝鼎者。更有甚者,其中不伦不类者有之,似鼎似香炉者有之,造型纹饰丑陋者有之,铸造技术低劣者有之。这些“宝鼎”,与假古董、假古迹以及水平低下的城市雕塑一起混迹于世上,不仅未使观众获得美的熏陶和中华鼎文
-
电视文艺的艺术性
-
作者:
李东
来源:
记者摇篮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文学艺术作品
反映现实
艺术性
社会意识形态
当代文化
现代汉语词典
艺术内涵
艺术形式
电视文艺
-
描述:
电视文艺立足于传统艺术的深厚土壤中,成就于当代文化的纷繁背景下;它既吸纳传统艺术,又整台传统艺术,它既发掘艺术内涵又创新艺术形式。艺术,英文为“art”,解释为“美的事物(尤指肉眼可见者)的创造
-
文化同里
-
作者:
王乾荣
来源:
人民公安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等级公路
历史文化内涵
古典韵味
周庄
世界文化
旅游带动
文化建设
同里
传统文化
经济开发区
-
描述:
更其纤秀,局部石刻吉祥、鸟兽文饰图案,细腻传神,曲尽其妙。一座桥就像是一座特殊的艺术雕塑,也犹如供人们解读同里文化内涵的一本趣味盎然的善本书。 东溪桥上的对联“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把人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