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国风景油画之中西结合模式
作者: 陈和西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油画家   油画艺术   西方绘画   中国书法   风景油画   当代语境   审美内涵   中国画坛  
描述: 在中西文化结合语境之下,中国油画家将本国传统的人文精髓注入风景油画之中,形成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的中国风景油画。油画家把中国书法式的书写和中国传统绘画的神韵、意境等观念移入油画这种西方绘画体系,在当前中国画坛得到了蓬勃发展,影响深远。
徜徉在光色与彩墨之间——品读邹光平先生的油画近作
作者: 赵勤国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油画家   油画艺术   西方绘画   中国书法   风景油画   当代语境   审美内涵   中国画坛  
描述: 西方油画对光色的关注始自印象派画家,"光色"遂成为独立的形式语言。印象派绘画那种抒情诗般的效果,轻音乐似的奏鸣,给人以愉快澄明的心理享受。雷诺阿笔下影影绰绰的光斑、空气和少女,弥漫着温馨的气氛。印象派画家笔下的光影毕竟是写实性的,而现代观念的光影是非描述性的,它不是再现自然,而是画家发自内心的主观感悟,是光色与心灵的交响。
靳之林的油画
作者: 靳尚谊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进程同步   西方语言   油画家   油画艺术   艺术之路   个人特色   风景写生   文化涵养   写意画   中国油画  
描述: 了中国传统的写意笔墨和深厚的中国文化涵养,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艺术个性。靳之林的油画艺术走的是中国的现实主义艺术之路。
红色之恋·天命之获——张清“红色故居”系列油画品读
作者: 洪华平   李敏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进程同步   西方语言   油画家   油画艺术   艺术之路   个人特色   风景写生   文化涵养   写意画   中国油画  
描述: "五十知天命,吾其达此生",唐朝诗人张说,夜坐岳州观景由此感悟人生。孔子一句"五十而知天命"令后人生无穷的感慨,知天命意味着能参悟出个人之道。张清在三十年的艺术生涯追求后,天命之年,终于"得道",作品频频在全国性美展中展出,一曲"红色之恋"得以奏响。张清先生是长在红旗下的一位油画家,更是一位有着英雄情结的男人。有人
问道自然成佳境 青山见我应如是——漫谈夏俊波油画艺术(节选)
作者: 邵力华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进程同步   西方语言   油画家   油画艺术   艺术之路   个人特色   风景写生   文化涵养   写意画   中国油画  
描述: 国画大家齐白石曾经对前来拜访的同行和晚辈说过:"画要画得好,要画三石稿。"他不止一次语重心长地感叹,天道酬勤。可见,成功的艺术作品和来自天籁的艺术灵感,都需要画家辛勤的劳作和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接受风雨磨砺的创作意志。多少年来,无数的艺术前辈,总是出自
形佩的历史渊源及演变——以海昏侯墓出土龙凤纹 形佩为例
作者: 袁良榕   张恩   涂晓琼   来源: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内涵   海昏侯墓   工艺特征   形佩  
描述: 的最高水平.在对此枚玉佩的分析基础上,从形制、纹饰等方面探讨了 形佩的演变过程,并阐明这一演变过程发生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不同背景下的社会精神内涵.
韘形佩的历史渊源及演变——以海昏侯墓出土龙凤纹韘形佩为例
作者: 袁良榕   张恩   涂晓琼   来源: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内涵   海昏侯墓   韘形佩   工艺特征  
描述: 水平。在对此枚玉佩的分析基础上,从形制、纹饰等方面探讨了韘形佩的演变过程,并阐明这一演变过程发生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不同背景下的社会精神内涵
宝庆银楼被首批认定“中华老字号”
作者: 夏德时   来源: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定工作   民族品牌   文化内涵     中华   国家商务部   字号   知识产权  
描述: 国家商务部进行的“中华老字号”认定工作,旨在弘扬和保护民族知识产权,挖掘和宣传老字号的文化内涵,从而做大、做强民族品牌。南京宝庆银楼凭借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对百年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在全国
现代人精神的符号象征
作者: 邓平祥   来源: 报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符号象征   精神内涵   精神文化   表达   写实绘画   当代性   都市化   工业文明   作品   油画  
描述: 贾世泉在他个人画集的自序中写道:我的油画把一个个安宁或嘈杂的瞬间凝固在画布上,我描绘的风景不是一般的景物,那是在大自然中采撷的与自己心息相通的符号。这一段表白确切地说出了他油画作品中两个系列的精神内涵,使得画家的作品获得了某种现当代性。
抽象绘画与抽象绘画的文化内涵——德国画家艾卡特先生访谈
作者: 周青   来源: 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访谈   艾卡特   表现手法   绘画观念   画家   抽象绘画   文化内涵   德国  
描述: 艾卡特:1946年出生于德国格兰泽,1968年于柏林艺术学院学习雕刻、绘画,1974年大学毕业,1974年-1977年于奥古斯特·维多利亚皇后高中担任艺术教师,1975年-1978年于汉诺威艺术学院学习绘画,1979年于柏林,自由艺术家,同时作为大学艺术教师,1995年莱比锡蓝色骑兵艺术家协会成员,1996年似是而非艺术家协会会员。艾卡特·斯特威森德先生多次来中国写生、考察。2002年在天津举办展览期间,与我院孙建平教授结识,之后孙建平教授邀请艾卡特先生来天津美院为研究生讲学。孙建平先生希望通过这种方法的教学使油画研究生能够打破原有传统的学院派和写实绘画中的程式化、模式化的弊病及缺乏原创性等特点,从造型到色彩使研完生教学有一个新的突破。两周的教学使学生受益匪浅。
< 1 2 3 ... 13 14 15 ... 108 109 1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