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涵】搜索到相关结果 1099 条
-
马克的色彩世界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现代装饰(家居)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色彩世界
法国
韩国
画面
故事
马克
绘画
雕塑艺术
作品内涵
-
描述:
法国艺术家Marc Schildge于1953年出生于巴黎,1972—1974年在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与雕塑艺术。自1976年开始,先后在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地参加了十七场联展;在巴黎、东京、米兰等地举办了十二场个人展览。长期居住在日本和韩国的经历使得Marc Schildge的作品具有典型的亚洲风格。这些大型的全景式丙烯画大篇幅地使用了跳动的色彩,并运用了古老的亚洲绘画技艺,更继承了同东方画作精致感成鲜明对比的西方大面积传统壁画的特点。
-
庇护所“Shelter”实验概念方案的推广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现代装饰(家居)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色彩世界
法国
韩国
画面
故事
马克
绘画
雕塑艺术
作品内涵
-
描述:
葡萄牙建筑师Gabriela Gomes最近设计了项目“Shelter”,这座小型建筑建在葡萄牙Guimaraes。它被称之为庇护所,仅仅是这个实验性的居住概念方案实现了雕塑与建筑的结合,创造出一个类似于蚕茧的居住小空间。建筑师将可持续性作为设计的重点,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生态材料,并用太阳能光电板作为能源收集方式。 建筑采用红色有机外形,为内部无污染和再生软木材料的使用提供了可能。室内配有一个双人间和一个浴室。
-
对中国画山水意境美的探析
-
作者:
何雪波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传统山水画
宗教思想
画骨
中国传统文化
宗教影响
儒释道
画面结构
传统绘画艺术
审美内涵
-
描述:
中国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是同中国传统文化一同发展的,每一个时期的中国山水画都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意境。追求意境,讲求儒雅中庸之道,是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内涵。本文以中国画山水意境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意境
-
谈工笔人物画中彝族服饰元素的运用
-
作者:
王悦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色彩体系
审美意趣
历史文化内涵
历史文化意义
绘画过程
工笔重彩画
持续发展
元素对
绘画创作
-
描述:
彝族服饰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特色,例如,在造型款式、色彩体系、纹样图案和首饰配件方面,为工笔画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色彩灵感,同时也使工笔画的民族特色更加鲜明,为中国工笔画的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血液使之充满朝气。本文主要以当代绘画创作的彝族服饰元素为切入点,充分体现工笔人物画中线条的艺术性和色彩的装饰性。
-
中国传统青花纹样在平面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
作者:
李蹊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宝石蓝
历史传承性
图案造型
艺术感染力
观念性
策划设计
包装设计
当代设计
生活内涵
文化宝库
-
描述:
了全新的的动力和活力。纹在传统造型图案里,青花造型和色彩有着深厚的生活内涵、庞大的群众基础、丰富的表达方式和神奇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璀璨宝石。中国的青花造型和色彩有着悠久的历史
-
雕塑中的硬与美
-
作者:
冯鼎然
安钰亭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势宏大
材质美
语言内涵
线雕
艺术创作
胜利女神
古朴典雅
霍去病墓
马踏匈奴
石像生
-
描述:
不同的材料表达着不同的语言内涵,利用材料的软硬不同、色泽各异等不同的特点结合雕塑所要表达的主题,最大程度的发挥雕塑的材质美。本文重点研究雕塑中石材的美与应用。表明材料的正确选择与应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雕塑艺术魅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
活体雕塑的风格表现形式
-
作者:
晏雯清
王苗
陈枫
樊锡文
付静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神话
风格表现
艺术内涵
创始者
人类艺术
西方国家
逼真效果
视觉冲击
架上绘画
科学幻想
-
描述:
入其中,而且它还包含了两位创始者对生命的创新追求与坚持不懈的精神意境。通过真人涂绘,达到雕塑的逼真效果,配以肢体语言,向人们展示其艺术内涵。活雕塑艺术有各种各样的风格。可以是静态的或者动态的。可以是模仿某些人
-
浅谈公共艺术中城市雕塑的互动性
-
作者:
刘蓓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神话
风格表现
艺术内涵
创始者
人类艺术
西方国家
逼真效果
视觉冲击
架上绘画
科学幻想
-
描述:
随着社会各界对文化艺术需求的增加,公共艺术的建设也有了极大的发展。雕塑艺术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形体、材料、体量及三维空间点,是最能触及和吸引观赏者的艺术表达形式,雕塑作品中要以人的视角出发,充分利用人的心理、行为等特征来制作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达到艺术品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以此实现艺术品过的公共性,达到公共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
-
浅谈材料在临时性生态雕塑中的运用
-
作者:
周宜宁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神话
风格表现
艺术内涵
创始者
人类艺术
西方国家
逼真效果
视觉冲击
架上绘画
科学幻想
-
描述:
生态雕塑是雕塑与自然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生态雕塑的制作,以大自然为原本进行艺术创造,使自然和人文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生态雕塑有永久性生态雕塑和临时性生态雕塑两种,临时性生态雕塑更具备生态性,本文通过对临时性生态雕塑进行研究分析,重点讨论材料在其中的运用对策。
-
公共审美视野下新疆城市雕塑的民族文化形塑
-
作者:
邬建华
杨树文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语言
考古材料
审美视野
民族历史文化
文化意味
雕塑创作
装饰手法
城市雕塑
伊斯兰宗教
文化涵义
-
描述:
、表现方式等既是行之有效的经验,也具有进一步深化和开掘的空间:激活新疆历史和考古材料的资源,在题材上深化新疆城市雕塑的民族文化涵义;深入研究新疆少数民族的视觉心理和造型传统,在表现语言上强化新疆城市雕塑本体的民族文化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