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活的雕塑:黑祥子
作者: 咪拉   来源: 北京纪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演艺术   祥子   历史文化   人力车   庆典活动   演员   李清   国庆节   时空艺术   雕塑艺术  
描述: 国庆节,前门大街张灯结彩,热闹非凡,首届前门历史文化节暨前门大街开市一周年庆典活动正在举行。各种民俗表演轮番上阵,让人目不暇接,其中,一位拉着人力车的铜人雕塑非常引人注目——雕塑会时不时地往前跑几步
POWERLAND马头纹案女包 引领2011春夏流行新时尚
作者: 吴美双   来源: 北京皮革: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提花布   设计创新   春夏   典雅   时尚风格   浪漫   自然  
描述: 一向注重设计创新的POWERLAND今季又推出一组特色的时尚包款,主打自然写意的典雅生活,浪漫的油画风格被融入包袋之中,肌理感厚重的马头纹忽隐忽现,低调却个性十足,与传承品牌精神的经典提花布纹呼应、融合,塑造出尊贵、典雅、浪漫自然的时尚风格。
感悟幸福
作者: 景晓红   来源: 兵团工运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每个人   富裕   幻想   生活中   裙子   爱情   诠释   蝴蝶结   幸福   嬉戏  
描述: 幸福的生活人人都向往,而每个人对幸福的诠释各不相同。有人说:生活富裕,衣食无忧是幸福;也有人说:精神富有才是幸福;还有人认为拥有甜蜜的爱情是幸福……小时候,我幻想着穿上漂亮的裙子,扎着五彩的蝴蝶结,在蓝天白云下嬉戏
深深的记忆 浓浓的情怀
作者: 田新兰   来源: 兵团工运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回忆   认识   生活中   记忆   妇女   妇联工作   人生   长度计量   宽度计   收获  
描述: 我从事妇联工作至今已8个年头,从人生的长度计量8年不算什么,但从人生的宽度计量,她非常的厚重、有质感。虽然仅仅是人生回眸的一瞬间,但却留下了深深的记忆、浓浓的情怀、美好的回忆。在多年的工作和生活中,使我对妇联工作的认识如同从一张白纸到五彩
在探索中追寻玻璃艺术之路
作者: 李胜楠   来源: 玻璃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乌克兰   好奇心   生活用品   工作室   美术学院   玻璃制品   艺术玻璃   玻璃艺术  
描述: 与玻璃结缘是在五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朋友参观乌克兰利沃夫国立美术学院。当我走进玻璃工作室时,搁架上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玻璃吹制品让我目不暇接。在出国前。我对玻璃制品的认识仅限于日常玻璃生活用品与简单装饰,强烈的好奇心让我毅然决定放弃油画专业,选择冷门的艺术玻璃专业。
油画创作的教学思考
作者: 王飞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   借鉴融合   精神内涵   深入生活   油画创作  
描述: 提高油画创作教学及作品的质量,克服油创作脱离生活,表现语言单一,缺乏思想内涵及习作性的倾向,就必须在创作教学中重视深入生活,强调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多方面地吸收、借鉴与融合其他艺术门类的精髓,丰富油画的艺术语言与表现技巧,注重作品的精神内涵,才能全面提升油画的艺术品位及教学质量。
幼儿园走廊吊饰设计与幼儿发展
作者: 刘芸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教师   审美需要   幼儿园   审美情趣   幼儿发展   走廊   环境创设   吊饰   日常生活  
描述: 走进幼儿园,五彩纷呈的吊饰便展现在大家的眼前。内涵丰富的走廊吊饰环境,能够传达出诸多幼儿发展的相关信息。富有创造性的吊饰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什么样的吊饰是美观又实用的呢?幼儿园用什么样的吊饰最适宜
城雕,可以触摸的故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布景   凝固   演绎   即兴创作   故事   人生   哲学   雕塑   音乐  
描述: 雕塑,是凝固的音乐,更是无言的哲学。一个人生活在一座城市里,其实是生活在自己即兴创作的剧本里,以一座座城雕作布景,演绎属于自己的人生……
城雕,可以触摸的故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布景   凝固   演绎   即兴创作   故事   人生   哲学   雕塑   音乐  
描述: 雕塑,是凝固的音乐,更是无言的哲学。一个人生活在一座城市里,其实就是生活在自己即兴创作的剧本里,以一座座城雕作布景,演绎属于自己的人生……
普布曲桑:守护古格十九年
作者: 林天宏   来源: 中国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克拉夫丘克   副部长   袁熙坤   民间大使   政协常委   驻华大使   文化交流活动   著名雕塑家   朝阳公园   诺巴  
描述: 有偶然来访的游客,把45岁的普布曲桑称为古格王朝“最后的国王”。 这样的外号,放在这个普通的藏族男人身上,倒也颇为贴切。作为古格王朝遗址管理站的站长,在过去整整19年时间里,普布曲桑守护着一座曾经伟大、却早已荒废的山城,并从没有过离开的念头。 这个“国王”的领地,是阿里地区札达县外18公里处一座300多米高的土山。公元10世纪,一个名叫古格的王朝在此兴起,他们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壁画、冶炼、制陶、纺织、木工、缝制、出版、雕塑、石刻等,史称为“古格文化十三发现”,而集古格文明精华于一身的王城,便修建在这座土山之上。 这个辉煌的文明连同它的臣民们,突然消失于公元1630年。邻近的拉达克王朝攻破了这座王城。但令人讶异的是,拉达克人并没有破坏它的建筑、街道、壁画与佛像,它甚至完整地保留着那些灭亡的现场,却没有任何史书提到,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 现在,古格王朝的遗址依旧漫布在整座土山之上,如同一个巨大的蜂巢。这是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之地,那些庙宇、宫殿、堡垒、洞窟……在普布曲桑的努力保护下,依稀保存着往日的模样。 许多来访的人,都会好奇地询问普布曲桑,古格人究竟去了哪里?这时,这个孤独的“国王”会指着天边那脉雪山,用结结巴巴的普通话告诉人们:“古格人,很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突然回来
< 1 2 3 ... 40 41 42 ... 65 66 6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