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创新音乐教育 同构艺术知识——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艺术同构
作者: 丁琪媛   来源: 情感读本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描述: 艺术同构是对艺术不同种类、方式的整合。它是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以音乐活动为主线,将绘画雕塑、舞蹈戏曲、音乐语言等艺术学科综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强调了各个领域内容应该相互渗透,在不同的音乐教学中渗透各科内容,将音乐活动与其他艺术活动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发展。
义犬舍身食毒救30多人
作者: 暂无 来源: 情感读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赛虎   改善生活   毒鼠强   蔡璇   贺家山   刘师傅   义犬   以身  
描述: 一只死狗,准备给大家改善生活。不一会儿,四溢的肉香引来了院子里玩耍的一群小狗和狗妈妈赛虎。刘师傅扔给小狗两块肉,小狗立刻围过去,这时候赛虎冲过去用爪子摁住那两块肉,冲着小狗狂叫,不让它们靠近。有的
创新音乐教育 同构艺术知识
作者: 丁琪媛   来源: 情感读本(理论篇)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描述: 艺术同构是对艺术不同种类、方式的整合。它是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以音乐活动为主线,将绘画雕塑、舞蹈戏曲、音乐语言等艺术学科综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强调了各个领域内容应该相互渗透,在不同的音乐教学中渗透各科内容,将音乐活动与其他艺术活动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发展。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作者: 陈小婷   来源: 情感读本(理论篇)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描述: 在布谷声声的初夏时节读完《美的历程》,我仿佛跟随李先生作了一次丰盛又华美的文艺之旅。我们仿佛穿越了时光,沿着历史之河向回溯行,在大约八千年前的远古时期登岸。从远古图腾的龙飞凤舞,到殷周青铜狞厉之美;从先秦理论精神的儒道互补,到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从魏晋风度人的主题与文的自觉,到佛陀世容的壁画、雕塑……从盛唐下的青春、音乐之美,中唐的韵外之致,到宋元的山水意境和明清的文艺思潮……沿途呈现的,无一不是华夏民族艺术发展史上一座座美的丰碑。
她已把最贵重的给了我
作者: 玲珑   来源: 情感读本(上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描述: 她已把最贵重的给了我
雕塑不温暖
作者: 暂无 来源: 情感读本(上旬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描述: 雕塑不温暖
花开依旧富贵
作者: 赵友厚   来源: 情感读本(文明篇)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描述: 一副仅64厘米× 53厘米见方的中国20世纪油画,冲破了近一年来低迷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以3090万港币的高价成交,能做到这点的,我相信只有常玉。 作为一个外来画种,油画传入中国迄今已有近300年历史,但真正在中国兴起尚不过百年。1905年秋,李叔同考入日本东京美术学校,标志着中国近代油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随后涌现出常玉、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潘玉良等一大批热血青年,纷纷走出国门学习西洋美术,为中国油画的引进、消化、吸收、融合、推广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并创作出许多难得的精品。
神奇的记忆瓶
作者: 莫特尔   来源: 情感读本(文明篇)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描述: 争只有一点模糊的概念,但是我知道它将永远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在巴黎长大,家里收藏着许多油画、古玩和书籍。十四年前,父亲从立陶宛来到法国学医,与哲学系的母亲相遇,于是,父亲娶了母亲,并放弃学业,与姑父一起经营皮货生意。
送给妈妈的礼物
作者: 特里西亚·加尔德拉   来源: 情感读本(文明篇)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描述: 再过五天就是妈妈的生日了。我要给她画一幅画,就像海滨商店的那一幅。妈妈跟爸爸说过,她非常喜欢那幅画。 泰勒想要帮助我。不过,他把油画颜料抹到厨房的桌子、椅子、地板上,到处都是。 妈妈来找泰勒去午休,我藏起了我的画。妈妈因为我把颜料涂到了身上,说了我一顿。后来,我听她自言自语:“怪不得我总是忙个不完呢。” 她离开了,我又看看我的画。在画的中间有一个大手印,我把画团成了一个团。 再过四天就是妈妈的生日了。
把你的样子刻在时光里
作者: 林汐   来源: 情感读本(文明篇)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描述: 从青楼女子到举世闻名的画家,潘玉良的经历堪称传奇。她的油画《自画像》在香港嘉士德艺术拍卖会上拍出1021万元的高价,创造了国内女画家到目前为止画作拍卖金额的最高纪录,而她离开中国后的40年风雨沧桑,也随着《自画像》的拍卖再次浮现在世人面前…… 塞纳河边的告白 1937年12月的一个黄昏,巴黎街头已飘起纷纷扬扬的雪花,“东方饭店”的霓虹灯在雪中闪动着温暖的光芒。老板王守义正在等待客人,华人朋友在这里为中国女画家潘玉良举办了一场欢迎会。39岁的王守义已在法国居住17年,在当地华人中,他因热情慷慨、乐于助人而闻名。 门铃“叮”地一声响起来,一群青年男女推门而入。王守义一眼就注意到,其中有一位个子不高、身着藏青旗袍的东方女子,细眉高挑、厚唇、齐耳短发,并不算美丽,却流露出一种说不出的气质。 潘玉良本是出身卑贱的妓女,后被芜湖海关总督潘赞化赎出,纳为小妾,因发现她有绘画天分,潘赞化将她送到法国深造。学成归国后,先后任新华艺专、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此次来法国旅居,是因为不能为潘赞化正妻所容,不得已流落异乡。 当晚,酒至酣处,潘玉良唱了一曲京剧《文昭关》的老生唱段,唱腔苍凉遒劲,王守义听得怦然心动。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