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艺术家的独立基因与时代镜像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艺术家的独立基因与时代镜像 “私信力”群展放大个体思想与魅力 2016年4 月 23 日,玉衡艺术中心推出了最新群展——“私信力”。展览由青年策展人朱小钧策划,呈现在此主题下包括党震、郝世明、姜吉安、彭薇、桑火尧、曾健勇共六位艺术家的多样题材作品,涉及架上绘画、当代水墨、拼贴、装置、雕塑等。开幕当日还举办了相关主题的座谈会。
艺术家与酒店打造双赢友谊小船
作者: 姜浩峰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如今流行选择“地方风味” 走进最近启用的上海中心大厦,人们会一眼看到陈逸飞的雕塑作品《上海少女》。同样,走进成都万达瑞华酒店,在酒店一楼正中位置,就是一幅巨型漆画《蝶恋蓉城》,其与左侧的《蓉城古韵》,来自中国顶尖的漆画艺术家陈秋荣先生。 与土生土长的上海画家陈逸飞不同,陈秋荣并非成都本地人。这位来自福建的畲族画家,是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新肖像时代的思考
作者: 李烟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科技的浪潮近年来在国内外来势汹汹,如今似乎不知道一些科技界的热词就会被时代所抛离。而作为科技在艺术界的呈现方式,新媒体艺术也越来越能受到大众和藏家接受,在各大国际艺术展上,新媒体装置艺术也是不可或缺的吸睛亮点。 讲到新媒体艺术,不可不提及的是美国艺术家Tony Oursler。作为新媒体艺术的先驱和大师,1957年生于纽约、毕业于加州艺术学院的Tony Oursler早在80年代就开始尝试各种新兴媒介,跳脱出传统艺术媒介的概念,尝试在绘画、雕塑、影像、装置、表演、语言、音乐等媒介之间的交叉运用。
“室内乐”的诱惑(四)室内乐的春天
作者: 吴淑婷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巴洛克”这个词,似乎有些不明觉厉,给大家的感觉就是遥远而神秘,事实上我们生活当中许多熟悉而美妙的旋律都出自巴洛克时期的经典室内乐作品。 我们还是先来“百科”一下。“巴洛克时期”一般指1600-1750年之间,巴洛克(Baroque)一词意为不规则的珍珠,是文艺复兴后的一种艺术风格,在绘画、建筑、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体现。
怀揣一个浪漫主义的心看世界
作者: Apple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对于安特卫普的第一印象是古老的建筑与城市雕塑,就像走进了16世纪的一本艺术教科书里。这里到处都散发着巴洛克时期的气息。围绕着市政广场的建筑群与地面铺饰的石块都在告诉你这里曾经风华绝代过。对于我来说这里就像一个迷宫一样,让我兴奋。我想,我应该慢一点,再慢一点地来跟这个城市相处。我要穿一条塔夫绸的长裙穿街过巷,黄昏的街道被细雨打湿,咖啡与烟草味忽远忽近。
王南溟:不是放在户外的就能自称“公共艺术”
作者: 王南溟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连接艺术与社会的盲文:李秀勤雕塑二十年”在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布展期间,李秀勤问我,在博览馆户外用玻璃钢放大的一只只蚂蚁是怎么回事,我只知道从去年5月份在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做“上海早期抽象:艺术史的再研究”的时候就看到了,当李秀勤问起这些雕塑的时候,我才突然想起了这次李秀勤的雕塑展可以用来纠正对公共艺术的错误理解,那些蚂蚁雕塑尽管遭到李秀勤的反对,但它们却是美术学院的公共艺术项目的产物,这么多五花八门的蚂蚁,被彩绘成妖精似的,它们翻着白眼,翘着须须,弯曲着僵硬的腰部,长时间地放在这个地方,犹如一个个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家伙。
艺术品的“童趣使用法”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徐钢:芝加哥的公共雕塑是一绝。沿着Dearborn 大街走,可以连续看到考得尔的火烈鸟,毕加索的牛头,米罗的变形雕像,和杜布菲的抽象雕塑。
郑宝成:艺术探索的三级跳
作者: 邱家和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在中国艺坛有一个众人皆知的秘密:从工艺美术到学院派再到当代艺术,是截然分开而缺乏互动的小圈子,而雕塑家郑宝成则是其中的异数。他从工艺美术开始艺术探索之路,最后进入到当代艺术领域,其艺术生涯经历了三次转型:民间木雕艺术家,从事多种材料和风格创作的雕塑家,以及充满人文关怀的当代艺术家。用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的说法:郑宝成是一位从研究中国传统雕塑入手,而过渡到当代创作的一位雕塑家,在当今雕塑界,这种情况比较难得。
向京:不创作我干嘛呢?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向京,当代雕塑家,从个展“保持沉默”(2003-2005)、“全裸” (2006-2007),到之后一些重要的个人作品如《你的身体》(2005)、《敞开者》(2006)和 《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2007),她在以“女性身体”为主体线索进行思考的基础上,开始探讨女性本体之外、超越“性别”的人与世界的关系,继2008年至2011年作品系列《这个世界会好吗?》后,她正一心准备着自己的新作品。
全球眼·活动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圆点、密集、缠绕的网,波点控们最近去MoCA可以爽到透。2013年12月14日,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亚洲巡展在上海当代艺术馆揭幕, 这个将持续至3月底的展览是草间弥生在我国的首展和唯一一站,呈现其一百多件作品包括影像视频、绘画、丝网印刷作品、标志性的巨型南瓜雕塑、装置等等。在MoCA建馆8周年之际举办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大型个展,龚明光馆长表示,希望将此展作为新年礼物献给所有喜爱艺术的朋友们。
< 1 2 3 ... 26 27 28 ... 32 33 3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