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法自然】搜索到相关结果 337 条
-
对话周春芽新作展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A回答 周春芽Q提问 胡湖Q:为什么这次的五张新作要画豫园?A:因为这五幅画会留在上海,其实原本是一个大集团公司的订单,他们没有限制我的题材,他们以为我会画桃花,我是到上海来的时间比较多,去豫园找到这种感觉画出来的,我未来一部分题材会画中国园林。这次分别画了豫园的五个景点,卷雨楼、大假山、无名石、玉玲珑、九曲桥。大假山400年前是上海的最高峰,16米,玉玲珑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太湖石。卷雨楼前面的假山像是一朵朵云一样飘过,很有特色。
-
卫哲: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
作者:
柴桑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刚过不惑之年的卫哲要离开阿里巴巴了。对于经常换地方的卫哲来说,这次引咎辞职与以往相比显得有那么一丝不同。知名的理想主义者马云称,虽然很痛,但别无选择。卫哲因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欺诈事件引咎虽无不妥,但平心而论,对阿里巴巴这样一个大公司来说,他所承担的后果已经超越了国情。领导并不需要承担严重的道德责任,这是潜规则。假如卫哲身处国有企业甚至其他民营企业,未必需要用这样一种不太光彩的方式离去。 卫哲为何这样离去,是因为马云的道德洁癖还是他自己有意为之,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还会在其他领域继续他的多彩人生。一个24岁就跟随管金生的人,不会因为这一点小风浪而一蹶不振的。 崇尚“泡开水”哲学的卫哲,颇有几分八面玲珑的味道。不管是在国资背景的万国证券还是标准外资的普华永道,卫哲的适应性让人颇为钦佩。在中国,能土洋通吃、内外兼修的人着实罕见,这种人,差不多就是口口相传的“会做人”吧!但话又说回来了,会做人也好,能隐忍也罢,总之,卫哲是一个很能面对现实的人。尽管他自诩为理想主义者,但他的丰富经历则告诉大家,现实主义才是他的行事风格。 24岁就成为万国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副总的卫哲,经历过中国证券史上最惊心动魄、也是最经典的“三二七”国债事件。
-
冰天雪地里的人文暖意:冬季俄罗斯文化之旅
-
作者:
任蕙兰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莫斯科的传统与现代 在暴雪天气去莫斯科是件需要勇气的事,但是到了那里才发现,在没有暖气的环境下南方人被逼出多么强的抗寒体质。莫斯科室外的干冷并不刺骨,而室内暖气充足和煦如夏,只是去每一处都需要先在门口寄存外套和围巾很麻烦。 从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到市区坐“机场快线”相当方便,但从现代而舒适的车厢走入车站,顿时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迎接你的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白色吊顶垂着水晶吊灯,地板和墙面用了不同的大理石装饰,描金绘银,布满各种造型复杂的浮雕,罗马立柱也是通体大理石包裹。
-
“生存”就是活体雕塑
-
作者:
王南溟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在一组《钢厂民工卸30吨货每吨6毛,为省钱用盐巴煮面》在网络传播后,我在微信的朋友圈中转发并写下了这样一段议论: 我说这太像苦难的雕塑。这是图片告诉我的,中国已经不需要艺术家了,他们本身就是活动雕塑,他们已经完成了作品。中国的艺术也早已离开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中国的艺术主体早就不是艺术家了,而是社会各阶层的参与者所形成的视觉符号,它们可能很瞬间、很突发、很片断,但都有很独一无二的脚跟。
-
雕塑明天·雕塑未来
-
作者:
何桂彦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今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对“雕塑”的定义已变得愈发的艰难。在同一件作品中,可以有前现代的、现代主义的、后现代的因子,而在形态上既可以是装置,也可以说是建筑,还可以接纳影像或Vldeo艺术的手法,很显然,与传统意义上的“雕塑”比较起来,总体上呈现出“去雕塑化”的特征。既有的边界、既有的范式不断地被突破,被解构,而新的标准、新的可能性也随之产生。
-
雕塑,精神之肖像
-
作者:
杨棵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贾科梅蒂 隐秘伤痛的揭示者 TIPS 雕塑放在哪里? 雕塑与绘画作品不同,它们是三维的,十分强调空间性,雕塑的摆放要能与整个居住环境形成空间上的呼应。对于家庭来说,室内环境一般高度有限,内部充满了房主的家具和装饰物,因此在室内摆放雕塑,通常都要让空间变得“空”一点,雕塑的尺寸也不能过大,这样才能让雕塑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比较和谐,并让雕塑强大的“场”明显地散发出来。
-
当代雕塑近年的几种创作倾向
-
作者:
何桂彦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2000年前后,中国当代雕塑加速了自身的语言学转向,同时,在形态与语汇上接纳了其他一些艺术形态如装置、建筑等因素,逐渐进入多元的发展状态。今天,即使在同一件或一组雕塑作品中,既可能有具象的、学院化的语言,也可能有观念艺术、后现代艺术的因子。从发展路径上,当代雕塑也在寻求新的可能性,譬如,有的雕塑家重新回归传统,有的接纳民间艺术的形式语汇,有的探讨与新材料、新技术的结合,有的希望注入公共性,有的则追求互动性。
-
当代雕塑会给我们怎样的期待?
-
作者:
何桂彦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雕塑是一门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艺术史情景中,其内涵与外延均在不断地拓展。 譬如就艺术形式与审美趣味而言,在古典向现代过渡的阶段,曾出现过作为形式的雕塑、作为语言的雕塑、作为技巧的雕塑、作为风格的雕塑。从现代到后现代阶段,也曾出现过作为结构的雕塑、作为剧场的雕塑、作为地点的雕塑。
-
2015首届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引发的思考
-
作者:
何桂彦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最近几年,我参加了雕塑界一些重要的学术活动,收获很多。今天早上看到本届双年展,觉得是2015年中国雕塑界的一次盛会,参展作品也基本能呈现近年来雕塑界的创作面貌。2013年“大同雕塑双年展”引进了策展人制度,在今年的双年展中能得以延续,说明了雕塑双年展在不断进步,在制度、范式等方面不断在向前推进。今年几个展览板块的设计也很用心,在吕品昌先生策划的当代陶艺,唐尧先生负责的展览单元中,我们能看到一些非常不错的作品。
-
何桂彦:新雕塑何以可能?
-
作者:
暂无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何桂彦:新雕塑何以可能?
<
1
2
3
...
23
24
25
...
32
33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