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汉】搜索到相关结果 232 条
-
秦汉魏晋南朝时期的闽文化
-
作者:
胡沧泽
来源:
政协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南朝
闽中
汉武帝
闽文化
福建
汉代
秦汉
地方特色
公元前
闽越
-
描述:
秦汉魏晋南朝时期,是闽文化的剧烈动荡和融合期,经过闽越国时的发展,到魏晋南朝时由于大量北方汉人南下而带入的中原文化的冲击、融合,闽文化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象。一、秦朝闽中郡的设置战国末年,福建有闽越王无诸,浙江南部有越东海(瓯)王摇,所领皆属旧闽越地。他们曾经"服朝于楚"。秦始皇二十五
-
艺廊精粹
-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工作
山东省
大学
乳山
汉族
作品
威海
籍贯
艺术学校
本科学历
-
描述:
王妍,女,汉族,籍贯山东乳山。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工作以来,撰写的论文及所绘作品曾多次获奖或发表于各级各类刊物。现任教于山东省威海艺术学校,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威海油画协会理事,乳山美协会员。
-
孙中山铜像
-
作者:
暂无
来源:
黄埔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铜像
1931年
传统服装
武昌起义
孙中山
湖北军政府
武汉市
辛亥革命
-
描述:
武汉市有两座孙中山铜像,分立武昌和汉口。武昌孙中山铜像立于湖北军政府旧址门前(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由著名雕塑艺术家江小鹣设计塑造,建于1931年。孙中山身着中国传统服装长袍马褂面南庄严肃立。铜像通高约6米,像高约2.4米,像座占地约20平方米。像底座为铜质,基座系麻石砌成
-
今天(两首)
-
作者:
华万里
来源:
燕赵诗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开始
汉字
银杏树
忧郁症
失落
记忆
饥饿
发黑
贴花
鼓胀
-
描述:
今天,我发现了两只懂得爱情的鸟儿 它像两朵花挨在一起 从不挤掉对方的香气。它两轻声地 说着话,每一句读都满含泪水 它两的眼里,有深情的湖,内心 多多少少保留着几片白云 今天,我才恍然大悟:不少的家里 少了一对这样的鸟 这样的氛围,这样的小脑袋 靠着小脑袋,闭着眼,慢慢地陶醉...... 风吹樱桃 风吹樱桃,我看见 树上出现了小粒小粒的碰撞 惟有晃动,没有声响 高的越晃越高,低的越碰越红 我看见,这些红熠熠生辉 这些红全不雷同 那么多的蒂,在密集处提住了自已的小 提住了天空的亮。我看见 风吹樱桃,一派红光,很漂亮 很玲珑,很细润 就像玛瑙琢出,就像珊瑚刻成 就像梦中数也数不清的细小美人 ——《星星》2010第5期
-
侍女·仕女
-
作者:
京翔
来源:
咬文嚼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景帝
工笔
官宦
生活情景
沈阳
女子
仕女
孝庄文皇后
现代汉语
中国画
-
描述:
2010年10月23日央视10套《百家讲坛》播出《东汉开国(一)没落的皇族》。在讲到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的来历时,说汉景帝刘启有一次酒后要临幸程姬,程姬叫她的一位唐姓侍女
-
金里千“包供”滑田友
-
作者:
汤雄
来源:
苏州杂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滑田友
解除婚约
中央美术学院
蔡元培
修复工程
雕塑家
展览会
罗汉
叶恭绰
徐悲鸿
-
描述:
"包供"是吴中角直镇一带的俗语,意指对人的"包吃包住包供养"。角直镇名中医金里千曾包供过著名雕塑大师滑田友,缘起抢救修复保圣寺。其时,滑田友还未担任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更无中国现代雕塑大师之称,仅是一名不见经传的雕塑家。1929年夏季,(?)直保圣寺罗汉修理在即,上海雕塑家江小鹣接到蔡元培为首的
-
徐悲鸿小记
-
作者:
黄苗子
来源:
素材视野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滑田友
教授
罗汉塑像
修补术
修复
系主任
中央美术学院
雕塑家
工作
雕塑艺术
-
描述:
徐先生自己坚持中西画结合的创作道路,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新颖的尝试。 对中国画坛的贡献 徐先生“独持”的“偏见”,在中国美术教育方面,形成了保守的学院派;另一方面,他为中国的油画奠定了坚固的写实基础,造就了吴作人、詹健梭、靳尚谊等许多在国际上能站得住的写实派油画家。 徐先生自己坚持中西画结合的创作道路,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新颖的尝试。他遗留下来的《愚公移山》、《九方皋》等巨幅作品,可以说是不朽之作,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成就。在这方面,徐先生可能是实践了康有为的主张:康氏在《万木草堂藏画目序》中早就提出中国画应当吸收西画的某些长处。
-
巨匠的手艺
-
作者:
蒋子龙
来源:
素材视野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滑田友
教授
罗汉塑像
修补术
修复
系主任
中央美术学院
雕塑家
工作
雕塑艺术
-
描述:
一个谈笑风生的场合,有人话赶话地调侃托尔斯泰:你除去会写小说还能干什么? 当时在场的人都觉得这句玩笑话说得过分了,而且也不是事实。大家都知道,偌大一个雅司纳亚·波良纳庄园里的每一项农活,托尔斯泰都能拿得起来,不然他怎么管理近百名农奴,并为他们指派活计?俄国绘画大师列宾曾画过一幅闻名世界的“托翁犁地”的油画,列宾为这幅画准备了三个月,每天躲在一条壕沟里,靠沟沿上的灌木遮挡着偷看托尔斯泰犁地。因为托翁不喜欢别人为他画像。 托尔斯泰一向都教导家人自己的生活自己打理,凡是自己能干的都要自己动手,他每天早晨都要自己拖着雪橇为楼里送水。他家的桌布、沙发垫也是他同为贵族出身的妻子索菲娅·安德烈耶芙娜亲手织的。托尔斯泰还曾经是一名出色的军官,指挥一个连队“英勇地参加了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并获得了四级安娜勋章”,以及“保卫塞瓦斯托波尔”、获得“1853~1856战争纪念奖章”…… 可当时已年近花甲的托尔斯泰,并没有对朋友的嘲讽还嘴,未吭一声地回到家里,回到家就忙起来了。他的“车间”紧挨着他的书房,当中一张大木台子上摆放着榔头、钳子、钢锯、锉刀等工具,墙上挂着干活时戴的围裙……他为回应朋友的调侃,亲手制作了一双漂亮而结实的高靿牛皮靴,郑重地送给了大女婿苏霍京。
-
我眼中的风景(二)
-
作者:
李江霞
来源:
素材视野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滑田友
教授
罗汉塑像
修补术
修复
系主任
中央美术学院
雕塑家
工作
雕塑艺术
-
描述:
我眼中的风景,正如一首歌词所表达——“你是那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我来为你爱我不顾一切,熄灭我将永不能再回来……” ——题记 春有着如江南女子的婉约,夏有着东北小伙的热情,秋有着似西北女孩的豪爽,冬有着西藏青年的那般内敛。在我眼中,那春、那夏、那秋、那冬都有着别样的韵味。 当几经盘旋的春风与枯树撞出一抹新绿跃入眼帘时,眼睛便禁不住诱惑,环视着周围新生的绿。那绿如沙漠中的一汪清泉,让饥渴的旅人充满欣喜;那绿如干涸的大地重获水源,令“久旱逢甘雨”的人们顿生希望;那绿如同黑夜中的跋涉者发现了茅店,令“山重水复”之人迎来“柳暗花明”的转机。就这样,那星星点点的绿虽然无盛夏的浓郁,却也深深地烙入眼帘。因为在我看来,它是希望的使者,它是命运的天使,让人心生欢喜。“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只要瞧一瞧那略微羞涩的样子就让人心醉。山风徐来,草长莺飞,花红柳绿,勃勃生机。“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当几经波折的花骨朵终于得以崭露芳颜时,当绿树从一件清爽的绿纱衣换成厚重的绿斗篷时,夏的影子进入了我的视线。仔细观望这夏,瞧那五彩的蝴蝶扑扇着双翅从这朵花蕊,翩跹到那朵花蕊,蝶儿亲吻着花朵,被花朵的芬芳深深陶醉,依恋得舍不得离开。
-
五彩九寨沟
-
作者:
暂无
来源:
生命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盆景艺术
岭南派
五针松
五大流派
盆景作品
中国盆景
川派
水旱盆景
盆景园
汉晋
-
描述:
五彩九寨沟
<
1
2
3
...
16
17
18
...
22
23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