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汉】搜索到相关结果 2468 条
-
“武汉市美术作品展”选刊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像
中国画
版画
美术作品
锤声
油画
丙烯
武汉市
-
描述:
傅小石,1932年生,江西新余人,著名中国画家傅抱石长子。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在江苏省美术馆工作,一级美术师。江苏省残疾人协会理事。他在师承其父的基础上进行泼墨人物画创作。
-
武汉画院美术作品展选登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胡杨林
凝视
金色
池塘
中国画
武汉
美术作品
油画
红莲
戏曲
-
描述:
武汉画院美术作品展选登
-
从元青花瓷龙凤纹谈起
-
作者:
赵旻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陶瓷器
瓷文化
展品
纹饰
元代
器物
秦汉
-
描述:
考察中国古代纹饰的传统,特别是秦汉以后,纹饰的典范往往肇始于织绣而延伸到其他材质,但是由于织绣类不易保存的属性,现在可供研究的纹饰多得益于金、银、铜、铁、玉石、陶瓷器物,特别是陶瓷器,可供研究的材料很多。在参观《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的时候,几件展品,应该说几件展品的纹饰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
许昌汉画像石门楣探析
-
作者:
赫连玉芳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汉
许昌
门楣
汉画像石
-
描述:
许昌作为汉魏许都,出土了大量的汉画像石与画像砖,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许昌汉画像石门楣图像对称均衡,粗犷豪放,简洁灵动,大多采用凿纹地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表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场景与祈求升仙、荫护子孙的精神理念。
-
许昌市博物馆藏汉代画像砖赏析
-
作者:
宋奇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汉画像砖
汉代画像砖
艺术价值
许昌市
馆藏
中国美术史
周边地区
-
描述:
汉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一、许昌汉画像砖的分类许昌汉画像砖按其形制大致划分为空心画像砖、实心画像砖、小型花纹砖、文字砖四类。1.空心画像砖此类画像砖多出土于许昌市近郊和长葛、襄城及禹州
-
徐州近年征集的汉画像石集粹
-
作者:
邱永生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铜山县
集粹
徐州地区
浅浮雕
人物故事
男子
技法
汉代妇女
汉画像石
戴进贤
-
描述:
近五年来,我们在徐州地区共征集流散的汉画像石五十余方,主要集中于徐州贾汪区和铜山县境内,现摘要介绍如下: 第一石:人物故事图(图一),长96、宽101厘米,厚12厘米。出于铜山县毛庄乡吴楼村。平面
-
河南省清丰县发现一批大周证圣元年石刻造像
-
作者:
李顺改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白玉
文化馆
审美观点
发现
基座
文化局
遗址
石刻造像
濮阳市
河南省
-
描述:
1989年9月,清丰县文化馆和濮阳市文化局在清丰县大屯乡炉里村调查冶铁遗址时,在地下发现一批大周时期石刻造像。这些汉白玉残佛像,体态丰满、圆润,雕刻精细,充分显示了当时的审美观点和精湛的石雕艺术。其中一尊残高45厘米,须弥式基座。束腰部分正面为“坐部伎”三人歌舞演奏浮雕,
-
汉画像艺术探源
-
作者:
顾森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画像砖
墓葬
金石学
武氏祠
文物考古
画像石墓
艺术探源
汉代建筑
-
描述:
一、画像辨义(一) 画像砖、画像石研究的对象,是汉代建筑壁面上,棺椁表面上镌刻及窑烧的画面。这些画面主要包括线刻和浮雕(浅、中、高几类)。汉代建筑遗存至今,地面除石阙、石兽、祠堂及一些城垣、宫室
-
罕见的汉代戏车画像砖
-
作者:
魏忠策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像砖
边饰
汉画像
二方连续
高浮雕
河南省
-
描述:
河南省新野县北十三华里的李湖大队任营村南,发现一块反映汉代杂技艺术的戏车高浮雕画像砖(见拓片)。这块画像砖,砖质细腻,色青灰,长方空心。画像为横幅,上边饰二方连续变形云气纹,左、右、下三边饰二方连续
-
许昌古城出土“四神”柱础
-
作者:
黄留春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许昌县
柱础
古城址
东汉末年
圆形平面
-
描述:
1984年冬,许昌县张潘乡盆李村农民在村西100多米的“古城岭”上植树时,在距地表约1米左右的土层内,挖出了一块62.5×63.5×15.5厘米的“四神”青石柱础。该础底面呈正方形,顶端为28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