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汉】搜索到相关结果 12 条
-
理查德·汉密尔顿:波普之父
-
作者:
安德鲁·格雷厄姆—狄克逊
高岭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大众文化
观众
汉密尔顿
艺术家
理查德
批量生产
作品
波普艺术
低成本
-
描述:
在68岁时,理查德·汉密尔顿的名声仍维系于他在波普艺术存在之前就对它作出了解释。1957年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波普艺术是:普遍的(为广大观众而设计)、短暂的(短期内消解掉)、可放弃的(容易被忘掉)、低成本、批量生产、年轻的(针对青年人)、诙谐的、性感的、噱头的、刺激的和大企业的。”
-
把耳朵交给母语
-
作者:
石红许
来源:
散文百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故乡
家乡话
生活
日常交往
普通话
土话
迁徙
汉语言
方言
母语
-
描述:
一个人来到世上,从咿咿呀呀说语起,语言在日常交往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年的生活历练,庆幸我非但没有学会油腔滑调,居然也能驾驭三种语言(严格的说是汉语言的三种形态):一是养育我乡村的土话
-
轿车轮胎胎面胶用高岭土/丁苯橡胶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
作者:
赵敏
来源:
橡胶工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武汉理工大学
轿车轮胎
胎面胶
制备方法
高岭土
丁苯橡胶
表面改性
橡胶复合材料
-
描述:
由武汉理工大学和北海高岭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101935414A,公开日期2011-01—05)“轿车轮胎胎面胶用高岭土/丁苯橡胶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轿车轮胎胎面胶用高岭土/丁苯橡胶(SBR)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高岭土表面改性、混炼工艺和硫化工艺等。
-
塞罕坝风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汉
主要部分
清代
高岭
围场县
建立
林业部
塞罕坝林场
木兰围场
河北省
-
描述:
塞罕坝系蒙汉合壁语,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围场县境内,属清代著名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主要部分。1962年林业部在此建立直属塞罕坝林场,现隶属河
-
鄡阳城址初步考察
-
作者:
周振华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豫章郡
屋场
底径
花纹砖
阳城
汉初
腹径
筒瓦
都昌县
地理变迁
-
描述:
据《汉书》地理志记:豫章郡系高帝置,当时领县十八,(枭阝)阳县是豫章郡十八个县之一。又据《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五记载:“(枭阝)阳城府城(注:饶州城)西北百二十里,汉初置县,刘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省”。据此得知(枭阝)阳县从建县至废时间长
-
四绿一红,江西第二张名片叫茶
-
作者:
左阳天
来源:
质量探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云雾茶
婺源绿茶
宁红茶
中国名茶
中国汉字
浮梁茶
狗牯脑
书写方式
产茶区
庐山云雾
-
描述:
茶,是一片树叶,最初与人类相遇时,它被当做一味解毒的药方。几千年前,它经山中国人的双手,变为一道可口的饮品。茶,是一种人生。按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茶,是人处在草木之间。茶,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态度,也是
-
武汉市梁子湖古瓷窑址调查
-
作者:
武汉市博物馆
来源:
江汉考古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足径
梁子湖
青釉
古瓷
晚唐五代
南丰窑
青白瓷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武汉市
-
描述:
武汉市梁子湖古瓷窑址调查
-
江西自肋游
-
作者:
化学工业出版社
来源: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教材
-
描述:
这是一本专为去江西自助游的读者量身定做的旅游指南书。书中不仅详细介绍南昌、景德镇、九江、赣州、上饶、吉安、抚州等地的热门景点和美食购物攻略,还有“庐山大赏”“井冈山大赏”“龙虎山大赏”“三清山大赏”“宝葫芦农庄大赏”“龟峰大赏”“仙女湖大赏”等主题行程。此外,还有独家奉送的“江西年度最佳风味小吃”“江西年度最佳伴手好礼”等实用信息,帮助您轻松玩转江西。
-
中国历代书法墨宝瓷林
-
作者:
丁福仁 邱细乐著
来源: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汉字
作品集
中国
法书
-
描述: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书写艺术,历代书法名家创作了大量的书法珍品。在保存名家书法作品的方法上,除碑帖和钩摹本以外,当代景德镇陶瓷老艺人邱细乐先生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独创了“翰墨瓷板”这样一种崭新的保存名家书法作品的形式。瓷林由273块长150厘米,宽40厘米,厚0.5厘米的长方形瓷板构成。是邱细乐先生沿着书法史的发展脉络,把散藏在海内外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中的西晋到清末历代89位书法大家艺术风格不同的124幅传世至今精品名作,全部用手工临摹烧制到瓷板上,形成一座举世无双的彩色书法艺术宝库。这些书法名作的原迹现在寻常难得一见,而瓷林可以把这些名家墨宝集中长久地展示在人们面前。本书收入了瓷林的全部瓷板,按作者时间编排,每幅作品下对该书法作品的作者生平、书法风格和本幅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简介。如今的青少年广泛使用电脑,对书法艺术日益生疏;而科技越发达,越需要发扬人文精神,让广大青少年接受民族优秀传统的熏陶,提高他们的素养和审美力。本书为青少年学习书法、欣赏书法提供了很好的载体,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出了较大贡献。另一方面,各国经济交流日益密切,通过本书可以重现名家墨宝,也能使西方朋友领略到中国书法的价值,成为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种途径。
-
李亚声:独留青冢向黄昏
-
作者:
戴效理
来源:
党史天地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行动委员会
谷城县
国民党
赵彬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省
黄埔军校
党组织
武汉地区
亚声
-
描述:
在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广阔的校园内,有一处叫做土高岭的低矮山岗,该地原是教会的一块墓地,李亚声烈士的遗骸最初埋葬在那里。 李亚声原名李绍棠,字盛芳,义名李棠,男,汉族,湖北省谷城县茨河镇人,1903年生。其父原以驾船为生,后因船翻上岸,家贫如洗。李亚声自幼聪慧好学,勾邻居教书先生所赏识,收留读了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