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德镇洪武青花瓷器考辨
-
作者:
陈克伦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青花瓷器
景德镇
龙纹
永乐
洪武时期
釉里红
器物
梅瓶
宣德
-
描述:
我国在陶瓷器上使用钴料着色的历史开始于唐代,唐三彩陶器上的蓝彩,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使用实例。几乎与此同时,青花瓷器也开始出现。不过,从唐代到元代前期这一漫长的时期内,青花瓷器的发展十分缓慢。一直到元代后期,即十四世纪三十年代以后,随着大型器物制作技术的成熟和进口青料的引入,再加上当时海外贸易发达,所有这些都促使景德镇青花瓷器生产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得到迅速的发展,导致以器型硕大雄健、纹饰层次繁褥、描绘工整细腻、青料发色浓翠为主要特点的典型元青花的出现和大量生产。
-
物景交融 境与兴会——介绍美国明尼阿波利斯雕塑公园及《室内外雕塑展》
-
作者:
吕明译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草坪
礼物
收藏品
艺术作品
艺术中心
展览馆
永久性
雕塑公园
基金会
-
描述:
去年九月,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座雕塑公园落成了。下面是美国美术评论家苏·泰勒写的一篇文章,介绍这座雕塑公园的创办和概貌,同时回顾沃克艺术中心的展览《室内外雕塑展》。
-
景德镇洪武瓷新证
-
作者:
丘小君
陈华莎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回纹
残片
景德镇
永乐
折枝
釉里红
青花
新证
卷草纹
武官
-
描述:
明代洪武瓷器及其断代,是近年来陶瓷研究者们热烈讨论和关注的一个课题。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它的深入研究,从对文献史料的钩沉到御器厂的实地试掘;从对散布在世界各博物馆拟为洪武瓷藏品的排比分析到元末明初瓷器断代的归纳总结,对洪武官窑瓷的确实存在和洪武瓷断代的部分时代特征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
-
送你一束馨香的小花——《外国隽永小品赏析》自序
-
作者:
徐康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品文
含蓄隽永
觅得
品赏
外国文学
自序
新雅
小花
小书
情海
-
描述:
摆在你面前的这本小书中的62篇外国文学小品,犹如采自异国它乡的62朵馨香的小花,以它的小巧玲珑,以它的含蓄隽永,以它的艳丽多姿,以它的清新雅致,将给你带来美的享受,情的陶冶。 我喜欢小品文,尤其是精粹的外国文学小品——它往往于方寸之间兴情海大波,于尺幅之内绽思想奇葩。偶觅得一二篇,便喜不自
-
微笑的灵魂
-
作者:
石颐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宁静
灵魂
颤动
大理石
人类
悲剧意味
进行试验
肌肉
永恒不朽
雕塑
-
描述:
布德尔说,雕塑就是把大理石变成人类活生生肌肉的跳动,就是在石头面具下进行试验,从那里产生出永恒不朽的人类.我首先被布德尔所震撼,当然是因为他那尊《拉弓的赫克利斯》.那种肌肉与岩石相悖所迸发出的力
-
赵州小石桥修缮纪略
-
作者:
樊文林
刘建民
来源:
古建园林技术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略
永泰
安济桥
腹拱
净跨径
小石桥
拱上建筑
桥台基础
永通桥
拱石
-
描述:
永通桥俗称小石桥,据考建于唐代宗永泰初年(公元765年),位于河北省赵县西门外的清水河上。永通桥与赵州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在结构上基本相同,都是"敞肩式"圆弧石拱桥。安济桥以它的规模之大,历史之悠久闻名于世;而永通桥以其小巧玲珑,雕刻精湛
-
宋十大名家词评述:校点《宋十大名家词》前言
-
作者:
羊春秋
来源: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豪放派
婉约派
词评
柳词
柳永
宋词
音律
词人
苏轼
词坛
-
描述:
随着都市经济的日益繁荣,市民阶层的日益活跃,乐工、歌妓为了适应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那些“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街,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的曲子词,便在民间迅速繁荣发展起来,其势头远远超越隋唐、五代,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以强大的生命力,巨大的冲击波,推动了上层知识分子不得不涉足于这块芬芳绚烂的文艺园地,逐渐完善了它的形式,提高了它的表现力,使之由诗的附庸,一跃而为当时文坛的盟主。高峰迭出,五彩纷呈,上可与唐诗争胜,下可与元曲竞秀,形成一代文学的特色。据《全宋
-
宋十大名家词评述--校点《宋十大名家词》前言
-
作者:
羊春秋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豪放派
婉约派
词评
柳词
柳永
宋词
音律
词人
苏轼
词坛
-
描述:
随着都市经济的日益繁荣,市民阶层的日益活跃,乐工、歌妓为了适应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那些“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街,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的曲子词,便在民间迅速繁荣发展起来,其势头远远超越隋唐、五代,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以强大的生命力,巨大的冲击波,推动了上层知识分子不得不涉足于这块芬芳绚烂的文艺园地,逐渐完善了它的形式,提高了它的表现力,使之由诗的附庸,一跃而为当时文坛的盟主。高峰迭出,五彩纷呈,上可与唐诗争胜,下可与元曲竞秀,形成一代文学的特色。据《全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