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民主主义革命】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砍掉双手的巴尔扎克雕像——结构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
作者:
王夫来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魂
文学作品
祥林嫂
旧民主主义革命
巴尔扎克
雕像
创作意图
罗丹
结构
小说
-
描述:
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当时,辛亥革命早已过去,这一场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并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貌,事实证明,资产阶级开出的药方是治不好中国社会的病的。那么,疗治旧中国病根的“药”在哪里呢? 鲁迅
-
美文小札 沙之聚
-
作者:
张抗抗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魂
文学作品
祥林嫂
旧民主主义革命
巴尔扎克
雕像
创作意图
罗丹
结构
小说
-
描述:
张抗抗 去敦煌为的是心里惦念了很久的,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 血红的夕阳隐去后,天空纯金一样烁亮。在山脚下能听见沙子呜呜的鸣响伴着月牙泉汩汩的水声,这鸣沙山就是沙漠中的音乐城。 千古寂寞,朔风把大山和岩石揉成沙砾,然后又把白灼的细沙重新焊成一座山岩——当鸣沙山成为鸣沙山之时,它已是一群雄健而威武的西北汉子,壮硕的胸膛上刻着重重深邃而峻峭的线条。绵延的山脊如一道锋利的刀刃,挎于腰间、举过头顶。曾有过千姿百态的想象,可是没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如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那沙子是如何一粒粒汇拢堆积聚合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呢?我读不懂鸣沙山。 脱去鞋袜,光脚走上沙丘。沙极细且柔软,有一种温热的暖意,从脚跟缓缓浮起。沿着山脊上坡,瘦削的山顶如地平线在远天呼唤。沙中的脚窝很深,却不必担心会陷落,沙窝似有弹性,席梦思般地托着,起起伏伏,沉沉浮浮,跳着即兴而随意的舞蹈,在自己的身后扔下一长串荡逸的脚印…… 忽然恍悟,沙山原来还很温柔。 沙山的温情别有一种表达方式。它从来没有外衣没有包装,没有树林没有青苔,只有金沙连着银沙,一无遮拦地铺陈开去,裸露的身体无需任何一点覆盖,从从容容地展示着它优美的体态和曲线。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冷峻中含有几分柔韧,野性中尚有几分羞怯,从春到冬,永远敞着胸怀,呵护着来往西域的路人。 我惊异我惶惑。我读不懂鸣沙山的性别。 夕阳已完全沉落。月亮从沙漠尽头悄悄升起,沉浸在月色之中的沙山,如海上漂流的冰峰,烟笼雾绕,白璧无瑕。回望沙峰之顶,沙坡笔陡如削,四壁悬空。山上还有用木头和竹片做成的滑板,人坐在上面,可以从沙坡上溜溜地滑下来,如同离弦之箭,只要几秒钟的时间就滑到了山下。只见每个游客滑到山脚,都削下一层沙子。 前来膜拜沙山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要从沙山上带走些许沙子,带到山下,带回他来的那个地方。可是,这鸣沙山它一日日依然如故,巍然耸立,每日里流失的沙子,为什么竟没有使它低矮下去呢?我仍然读不懂鸣沙山。 是月牙泉的神女,在黑夜里辛劳而奇巧的创作吗?也许是来去无踪的风。是风之手,在人们歇息之时,抚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迹,又将沙子驱赶到它们原来的位置,将它们重新凝聚、整合、磨砺。每日每夜,风都在这样不知疲倦地完成它手中的雕塑,所以鸣沙山每天都是新的。而当人们发现风儿揉捏了修复了再造了沙山时,风,已飘然而去。 于是我再次仰视再次攀登鸣沙山。在这西域的吉祥宝地,风,已成为聚合物的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来去随缘,挥洒自如,从不刻意而为,却能移沙搬山,还能潇洒地在沙山上拨响它的琴弦。 沙之聚,有自由的风之手。那么人心呢?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 (本栏目由山东栖霞桃村一中王艳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