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比】搜索到相关结果 122 条
-
产业比较效益与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
-
作者:
叶小兰
来源:
中国经济评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色产业集群
比较效益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在稅率方面,唐宋商業稅率遠低于農業稅率,這種情况促進了景德鎮陶瓷特色產業集群的萌芽和形成。從收益來看,宋代商業收益很高,清朝商業利潤總體上仍然比較高,從而有利于景德鎮陶瓷特色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從行業看,陶瓷產業在唐宋時期既是小農發家致富的重要選擇,也是資本增殖比較快的途徑。土地一直是明清時期各種資本投資的主要項目,相對于土地利潤而言,瓷器手工業生產利潤不足以吸引商人大規模投資,由此,商業資本拒絕向工業資本轉化,而與農業結合起來了。
-
画意效果的4种色调
-
作者:
管俊如
来源:
人像摄影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饱和度
色调
画意摄影
色彩平衡
背景图
图像
命令
对比度
行调整
高斯模糊
-
描述:
画意摄影以其唯美的画面语言及美好的设计内涵一直是人像摄影的一种重要形式。画意摄影以其独特的风格已成为摄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本期我们就针对画意效果的4种色调进行详细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对大家今后的创作有所帮助。画意照片的特点画意摄影就目前影楼摄影来说,主要有西洋油画和中国国画两种效果,这两种效果都可通过电脑制作出来。我们这里主要介绍的是油画风格的画意照片的后期制作方法。
-
剪纸贴花器考略——兼论吉州窑的青花瓷器(上)
-
作者:
梦斋主人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字
发髻
正像
生活中
五色
古代女子
比喻
贴花
微灯
灯影
-
描述:
剪纸贴花器考略——兼论吉州窑的青花瓷器(上)
-
诗路花语:李清照与狄金森咏花诗之比较
-
作者:
张晓舸
来源: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狄金森
花意象
男权文化中心
比兴
儒家人伦观
-
描述:
文章从李清照和狄金森诗歌中花意象所呈现出的不同形象、不同内涵、不同基调出发,探索引发这种差异背后的艺术家创作个性以及她们长期浸润的中西方文化传统、思维模式、诗学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受中国文学深厚的比兴
-
热烈的静谧色彩:解读《宋惠民、陈桂芝、宋冰岸油画水彩作品展》的家族情结
-
作者:
曹星原
来源:
美苑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彩作品
色彩
解读
家族情结
哥伦比亚大学
宋惠民
油画
-
描述:
今年五月在辽宁盘锦开幕的《宋惠民,陈桂芝,宋冰岸的作品展》展现出一个浓郁的家庭色彩主旋律。这个展览从生活和艺术两个角度,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美术史教授林达·诺荷林(Linda Nochln)提出
-
优派千元宽屏液晶VA1616w劲撼上市
-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众硬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辨率
CRT
宽屏液晶显示器
超低功耗
优派
对比度
显示器行业
-
描述:
优派于近日推出一款16寸宽屏液晶显示器VA1616w,这款身材玲珑的显示器具备1366×768分辨率、2000:1动态对比度,以及15w的超低功耗,而价格却仅为1199元。优派中国区总经理
-
中西雕塑比较
-
作者:
黄宗贤 吴永强著
来源: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中国
西方国家
雕塑
对比研究
-
描述:
本书是一本有关中西方国家雕塑对比研究的书籍。书中内容包括:中西文化:稳定与进取、黄河流域文明与地中海文明、死者与生者、英雄与骏马等。
-
近现代艺术名作鉴赏 靳尚谊
-
作者:
燚林
来源:
秘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造型
明暗对比
美院
名作
标志性
现代艺术
中央
鉴赏
各民族
中国美术
-
描述:
的《塔吉克新娘》,用半亮半黑的明暗对比凸显人物造型,以柔润的笔触、单纯却强烈的红黑两色,描绘了一位羞涩含蓄、端庄清丽又典雅大方的美丽姑娘。这是靳尚谊从1983年开始由表现伟人转向表现普通人的标志性转
-
服装色彩的形式美
-
作者:
孙有霞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比
平衡
调和
比例
节奏
-
描述:
形式美基本原理和法则是对自然美加以分析、组织、利用并形态化的反映。从本质上讲,就是变化与统一的协调。它是一切视觉艺术都应遵循的美学法则,贯穿于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在内的众多艺术形式中,也是自始至终贯穿于服装设计中的美学法则,主要有平衡、比例、节奏、调和、对比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
1949年至1966年景德镇陶瓷科技文献利用研究
-
作者:
马志伟
杨敏
郑乃章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陶瓷科技
文献
比较研究
-
描述:
手工艺向现代科学技术转变的典型代表,景德镇陶瓷科技发展的这段历程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试图从景德镇陶瓷科技文献与当时陶瓷科技水平对比研究入手,探寻陶瓷科技文献对陶瓷技术的改革和创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