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比】搜索到相关结果 225 条
-
城市雕塑的创作与思考
-
作者:
王葆华
姚兴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圣彼得大教堂
艺术变形
人文景观
变形比较
西方现代艺术
城市规划者
景观艺术
城市雕塑
纪念意义
城市景观环境
-
描述:
本文以"城市雕塑的概念""城市雕塑的共同特征""城市雕塑的创作手法"三个范畴对现代城市雕塑进行分析,通过文献研究,运用讲城市雕塑的创作手法以概括、夸张、变形比较说明的方法,简述了景观艺术与城市雕塑相互完善的作用,为现代城市雕塑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性的建议。
-
谈公共雕塑
-
作者:
王平胜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圣彼得大教堂
艺术变形
人文景观
变形比较
西方现代艺术
城市规划者
景观艺术
城市雕塑
纪念意义
城市景观环境
-
描述: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公共雕塑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社会对艺术品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也促使公共雕塑的类型朝多元化发展。科技进步又为公共雕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雕塑材料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传统雕塑中主要依赖石材和青铜材质,更多类型的新型材料不断得到广泛应用。现代公共雕塑材料所呈现出来的角色是主动的、张扬的,不仅表现外在形体,而且充分展现自身特质。
-
深远的秘密—18世纪中国玻璃油画中的西方人(上)
-
作者:
孔佩特
Joshua Gong
来源:
艺术品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郎世宁
赞助人
中国画家
平板玻璃
中国玻璃
技术发展
时尚潮流
玻璃厂
对比分析
欧洲艺术
-
描述:
18世纪中国画家绘制的玻璃油画曾风靡欧洲艺术市场,形成一股时尚潮流。本文旨在介绍西方镜子工艺的起源与技术发展,梳理玻璃油画在中国产生和传播的源流,并通过实物对比分析,说明访华西方军官或商人作为艺术
-
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研究
-
作者:
刘思远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视域
审美形态
中国油画
-
描述:
了传统写实、意象以及表现两种类型的作品,使两种审美形态共同组成了中国油画的基本概念,本文对中国油画审美形态在发展与创新、多元化格局以及中国油画的成就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比较视域下的中国油画审美形态。
-
虚妄的现实——卢西安·弗洛伊德的油画与简·索德克的摄影作品的对比分析
-
作者:
刘阳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画家
格蒙
Lucian
国宝级
摄影作品
形式风格
相似度
可比性
摄影大师
德克
-
描述:
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是英国最伟大的当代画家之一;简·索德克(Jan Saudek)是捷克的国宝级摄影大师。二者无论从国籍还是创作媒介上看,貌似都不会有任何关系和可比性,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