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比】搜索到相关结果 173 条
-
精妙雅致的文玩水注
-
作者:
暂无
来源:
保健俱乐部·养生保健指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劳动人民
飞跃
瓷都
幸福生活
资料性
江西
成就
今昔对比
瓷器
-
描述:
文/云海 水注,也称“水滴”、“砚滴”。是古代文人磨墨时用来装水、滴水的文具,注水于砚面供研墨之用,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 《西京杂记》载:“晋灵公冢,惟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为书滴。”水注的材质,唐以前以青瓷居多,唐以后有唐三彩、宋哥窑、汝窑等瓷。宋代水注较为盛行,以浙江龙泉窑和景德镇青白釉制品为丰富,辽代黑白釉瓷为主,元明以后则有青花、五彩等瓷。此外,还有铜质、玉质和石质水盂,造型上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笔者收藏的罗汉骑虎水注,产于清代末期,为黄釉瓷质,长8厘米,高6.5厘米,左侧有一内通的水嘴,水嘴口直径约0.5厘米。整件水注为罗汉骑虎造型,罗汉坐于虎背之上,双手搁于腿部,笑容可掬,神态安详,栩栩如生。因保管还算完好,虽稍有磨痕,尚无残缺。
-
当代收藏正逢其时
-
作者:
暂无
来源:
投资与理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劳动人民
飞跃
瓷都
幸福生活
资料性
江西
成就
今昔对比
瓷器
-
描述:
,在近几年里却出入意料地被一些收藏爱好者所看好,收藏与投资当代瓷的人也越来越多。 当代艺术瓷升值快 当代瓷一般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生产的瓷器作品。与明清古瓷相比,由于当代瓷缺乏一定的历史积淀
-
今年前9个月两岸贸易额大幅上升
-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湾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人
销售市场
景德镇
传统工艺
意大利
玲珑瓷
陈列馆
东方特色
青花
比利时
-
描述:
10月18日,商务部最新统计显示,今年l至9月,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074.3亿美元,同比上升45.9%。其中,大陆对台出口为212.4亿美元,同比上升52.6%,从台湾进口额为861.9亿美元
-
话说“土”特产
-
作者:
徐德亮
来源:
特别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人
销售市场
景德镇
传统工艺
意大利
玲珑瓷
陈列馆
东方特色
青花
比利时
-
描述:
文/徐德亮 很多人出门去外地,都要带回些当地特产,或赠亲友,或留己用。特产嘛,自然是别处没有的,而当地的自然是又好又便宜。 其实,大大不然。 就像北京的特产是北京果脯和真空装的北京烤鸭一样。似乎到北京,不买这两样东西回去,就会被家里人指责似的。但其实现在根本没有北京人吃果脯了,北京市面上的果脯全是为外地人准备的。北京烤鸭吃的是烤的火候和制作的功夫。把烤鸭抽成真空装.回去再自己加热,就算是真正名师名店烤出来的.我也不相信它还有什么可吃之处。 一个精通收藏的朋友跟我说过,好多人都去产地买东西,比如想找寿山石,就去福建寿山;想买明清官窑瓷器,就去景德镇。殊不知“出处没有聚处多”,当地有什么好石头,早就在第一时间送走了,谁不知道多卖钱是好事。官窑瓷器,更是早在封建时代就进京了。 我去南京演出,自然先想到买点儿雨花石回来送朋友。南京的雨花石全国驰名,其他地方似乎都没有卖。我去夫子庙,见几乎每个摊位都有大量的“雨花石”卖,不过以我这个最外行的眼光看,那些也是塑料等有机化合物,完全不是石头。但却毫不妨碍有无数人都去买——五块一把、十块一把,多抓多赚,少抓没辙。不是原产地.哪能这么便宜啊! 我去青岛演出,清晨,我们去栈桥感受海风。波涛轻拍海岸,海鸥在风的力量下,半飞翔半滑翔地飘然往返。我们这些很少见海的人都觉得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桥上有很多卖各种贝类、海螺和海石花的,也很便宜,一般的海螺十块钱五个,我本想买,同去的老先生说:“咱们下去看看,那边肯定更好更便宜。” 长长的栈桥两边,有很多裸露的礁石,礁石上也有摆小摊的。一张布,上面摆一堆海螺,更像原生态的东西。我们下到桥下,礁石上.“渔民”朴实地说:“十块钱八个,今早出海刚打回来的。”我们都选了不少。虽然这海螺很多地方有卖,但在海边,买到今早出海、刚从海中带回来的海螺,还是很应景的嘛。 回到酒店.我问当地的接待人员,我们这些海螺里,有没有不常见的品种。人家一看就乐了,操着浓重的青岛口音说:“这些都是海南运来的,青岛本地根本不产海螺。” 我们面面相觑,老先生说:“怪不得刚才我和那些卖海螺的人说话.都一水儿是东北口音呢!” (摘自《新鲜猫屎》华文出版社图/蜉蝣子)
-
江西省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现状调查与胁迫因素分析
-
作者:
汪志如
单继红
李言阔
涂晓斌
贾道江
郝昕
宋玉赞
应钦
孙志勇
赵健
来源:
四川动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越冬种群
性比
分布格局
中华秋沙鸭
种群大小
致危因素
-
描述:
水系的主要河道展开同步调查,调查样线总长度400km。结果发现,江西省越冬中华秋沙鸭有26个生活群255只个体,雌雄性比为119:117,其生活群雌雄性比也多接近1:1。江西省五大水系中,除赣江外,在其
-
蒋孝严:我是蒋经国的非婚子
-
作者:
暂无
来源:
真情·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剪刀差”
机构改革
物价检查
乡镇企业
中等专业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经济形势
价格管理体制
工农产品比价
自主定价权
-
描述:
文/常似虎 在台湾尚未解严时,权力结构严谨的国民党政权,若有人与朝中某人有点交情,那飞黄腾达指日可待的景况,总羡煞不少人,更不要说与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有血缘关系,那种攀龙附凤的美梦,根本就是想都不敢想的好运气。 不过蒋孝严却下这么认为。作为蒋经国非婚生的亲生子女,不仅没有因此享受过一天荣华富贵,年少生活受尽苦难折磨,还得隐姓埋名,谎报生辰,躲避不知何时会惹上的灾祸,更不用说自己的亲生母亲,总被外界绘声绘影,说成是自己亲生父亲派出的杀手所谋害。 尽管蒋经国未曾与孝严、孝慈正式见上一面,但一直透过时任总政战部主任的王升将军照顾他兄弟俩。也就是说,对于这两兄弟一举一动,蒋经国绝对是提熟知的。 在台湾人民最初的记忆中,蒋孝严原本并不姓蒋,而是姓章,与他的母亲章亚若同姓。不过他的姓氏最早真是姓蒋,那是国民党还没有退守台湾之前,而他挂着的蒋姓,正是与当时掌握中国最大权力的蒋介石、蒋经国一脉相承。 蒋家门外的孩子 直到章亚若突然身染“暴病”过世,蒋孝严的外祖母才惊觉事情有变,连夜带着才出生半年的孝严、孝慈两兄弟,从桂林逃往万安县的亲戚处,从此改姓章,就连出生年都得刻意多添一岁,避免被人查觉,引来杀身之祸。时间回到1958年的冬天某个周日的早晨,新竹市的天空正下着毛毛细雨,十七岁的孝严、孝慈两兄弟才刚起床,随即被外婆周锦华叫到跟前,外婆眼睛略为泛红浮肿,似乎整晚流泪未眠,心里有许多话要说,不过外婆却吞吞吐吐,沉默了半晌,才抬起头摸着两兄弟的脸庞:“大毛、小毛,你们总算长大了……” 这年的孝严、孝慈,正就读高二,已足略为懂事的年纪。看着外婆从枕头底下摸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上头是一位灵秀端庄的少妇,两兄弟对望一眼,感觉到真相即将大白。 兄弟俩对这张照六并不陌生,年幼时常看着外婆独自一人对着照片喃喃自语,叹气流泪,但每次问起时,总被外婆碰个软钉子,“等你们长大点再告诉你们,乖,不要问太多……” 直到十七岁的这一天,才从外婆的口中得到如晴天霹雳的答案,这张照片里的少妇,正是他们的母亲、29岁死于非命的章亚若;而原来他们的父亲,竟然是权倾一时的蒋经国、当时正统治着全台湾的蒋介石之子。 在办公室里,蒋孝严桌前也有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中有一坐一站两个人,正是台湾民众相当熟悉的蒋介石与蒋经国的合照。对蒋孝严而言,这张照片更是他一直感到遥不可及、却又总觉得十分亲近的祖父与父亲的身影。 天大秘密如蚌含珠 “这张照片是早年秦孝仪(台湾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偷偷拿给我的。”蒋孝严掌着照片向记者解说,眼神却定在照片里的两人,久久不语。 推推厚重的眼镜,蒋孝严形容自己对父亲蒋经国的印象:“当年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都要参加救国团,我也是团员之一,救国团主任就是蒋经国,我当然知道他是谁!”但是当时的蒋家对两兄弟而言,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人,不仅无法想象,内心更有着难以置信的沉重。 两兄弟的身份证上,父亲一栏填的是章浩若,即章亚若的亲哥哥,他是国民党时代江西铜仁县、浮梁县的官派县长,直到上了大学,蒋孝严兄弟身世对外的说辞,一直都是父亲在大陆当县长,没能随国民党政府来台。这说法在兵荒马乱的当年与大家的遭遇颇为类似,也一直能蒙混过关,不曾被识破。 但这个天大的秘密一直藏在孝严、孝慈心底,似蚌壳含珠般,一颗硬沙逐渐在他们心中滚上一层层亲情思绪的汁液。“其实政坛上一直都有传言,说我是蒋经国的婚外情子女,但我从来没有因为这个身份而获益,反而因此常常受到挫折!”蒋孝严一字一句说得结实。 见祖父持枪受校阅 “是否见过祖父蒋介石呢?”记者猜想,没见过生父,那祖父呢?“真正说来是见过的,不过我猜他根本不知道我是他孙子。”蒋孝严的答案总是充满戏剧性。 真正亲眼见到祖父,是在1963年的8月9日,在台中成功岭的大专学生集训班。当年全台湾还在蒋介石“反攻大业”的紧锣密鼓之中,一切的准备都与军事有关,所有大学生都要到成功岭接受军事训练,而开训、结训典礼,一向都由最高统帅蒋介石亲自主持。 自从知道身世之后,蒋孝严就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可以亲自跟祖父见上一面。至于见面时,他会不会失控冲出去说些什么,他心中全然没个底。“他当天精神很好,戴着军帽、穿着披风,声音十分洪亮”,蒋介石当年已经75岁高龄,台上训话半小时,再走下台,乘吉普车缓缓校阅学生部队,个头不高的孝严就站在学生队伍第一排的倒数第四位,理了个大光头,手持步枪对着祖父车队,行注目礼。 蒋孝严提到这一段时,声音明显缓和许多:“在那一刻我的想法,‘他是我的领袖’已经超过了‘他是我的爷爷’!”当然,孝严当场也并未冲出队伍认爷爷。 蒋介石当年知不知道自己有这样一对孙子呢?就孝严外婆的说法,蒋介石不仅知情,甚至曾经动念想要收养他们兄弟俩。当年逃亡到南昌躲藏时,蒋宋美龄曾经托人传话,问外婆愿不愿意将双胞胎交蒋家抚养,甚至更妥协只要抱走其中一位,当时外婆周锦华一口回绝:“这两个是我的命根子,我们分不开的!” 再次见祖父,已经是1975年,驻在美国的外交官秘书章孝严,得知蒋介石病故,孝严与当时在美国攻读学位的孝慈通上电话,以公务名义返回台湾,再瞒着蒋经国与层层警卫,见了祖父最后一面。 认祖归宗改姓蒋 对于亲生母亲。在兄弟俩年满二十岁那年,曾经彼此约定:一、绝不放弃为母亲争名分;二、一切靠自己;三、要蒋家来找我们,我们绝不去求蒋家。 对于那段不明不白的“暴病”而亡,孝严孝慈这对双胞胎有着深刻的童年记忆,包括外婆在内的章家亲戚们,对于上医院打针这件事都有着莫名的恐惧,甚至罹患青光眼都忌讳就医而因此失明。 到底章亚若死因为何?大抵上各种说法推论元凶可合为四类:一是祖父蒋介石,二是生父蒋经国,三是军统特务,四是蒋经国身边干部。虽然真凶是谁并未真相大白,孝严依然坚定信念,要改回姓蒋,政坛上大家渐渐知晓蒋家血缘的秘密后,他曾被问到为什么姓章,他曾幽默地说:“我身份证上只有性别栏是正确的,其他没有一栏写对。” 2000年8月,他激活了认祖归宗的程序,从事实认定的角度着手,确定蒋经国对孝严孝慈两兄弟有扶养的事实,后找到定居美国的大舅妈纪琛(身份证上的生母),采集毛发确认DNA无血缘关系.经过冗长的法律程序,直到2002年10月,才从户政事务所取得改换蒋姓的身份证。 至于今年蒋经国忌日,蒋孝严有何想法?蒋孝严端出一叠资料说:“我去年已经提案,要‘中央银行’发行蒋经国纪念币,年底已经获得通过”经国先生纪念币就快要发行了。 对于蒋孝严来说,也许,他要用自己的一生才能讲述完有关蒋家、父亲母亲的故事。 摘自《名牌》
-
巴可:世博可视化解决方案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广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投影机
上海世博会
解决方案
设计理念
可视化
影像技术
视觉效果
世界一流
开幕式
比利时
-
描述:
从光彩夺目的开幕式到各个场馆五彩缤纷的影像展示,世博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精彩非凡的视觉盛宴,而在背后又是谁提供了庞大的设备支持?为此,我们探访了为上海世博会上开幕式及近20家场馆提供世界一流的影像解决方案的巴可公司。
-
并列同时性
-
作者:
龙彼德
来源:
散文诗·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对比
同时性
美国中部
密西西比河
关健词
定语
风雨
并列
精神
-
描述:
龙彼德 毋庸置疑.“此刻”就是这首散文诗的关键词。诗人昌耀以此为基点.并列了两个意象:一是西半球的密西西比河风雨.一是东半球的一人无语独坐。由于处在同一时间,因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
人文山水
-
作者:
吴景慧
来源:
散文诗·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对比
同时性
美国中部
密西西比河
关健词
定语
风雨
并列
精神
-
描述:
吉林 吴景慧 望天鹅放歌 峡谷中流淌的故事,把望天鹅洗亮。一朵浪花就是一个典故,让走进峡谷的人沾一身仙气。 珍珠帘、九叠瀑、母子瀑……瀑瀑都是唱响的文化.通天河啊,你是从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中流出来的吗?今天你又将流向哪里? 我多想驾一叶方舟,驶向天官,去拜访拜访天帝,让母子瀑的母子回家看看,然后告诉她们的亲人为人间造福的故事。 走到千柱峰,我停下了脚步,那一千根柱子擎起的仙山,就是一千条不屈的脊梁。 千柱峰.我是你遗落民间的一个孩子…… 峡谷中流淌的故事,把望天鹅洗得锃亮。望天鹅啊!你才是真正的诗人。我只是你诗中的一个标点,一个无法删除的句子。 望儿峰 看见你,就看到了天下所有的母爱。望儿峰,你一望就是千年、万年;把自己望成一尊雕塑,在长白山,在世间所有儿女的心里。 望儿峰.一万年的心血凝成的大爱告诉我:只有一万年的真情.才能创造一道最美的风景。 望儿峰,你用心血写成的歌,让山风传唱,小溪伴奏,百鸟评说。你是永远的歌谣;在歌谣中长大的我们,更能理解你用大爱写成的力作。 母子瀑 哭了千年,哭了万年,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悲酸。那泪水,是天下所有母亲的叮咛;那泪水,是世上所有母亲的情感。 如果不是儿女顽皮.哪有妻离子散天上人间?大爱无私,才有母子瀑的故事在天下流传。 鸭绿江 人在江中,江在心中,经年讲述的故事.一步一波折的随纤夫号子蜿蜒而去。鸭绿江啊!你的每一步路,都牵动岁月的情怀、岸的思绪。 纤夫牵着历史走了.只剩下孤独的你,开一路浪花,给两岸的青山以回忆。我是你的客人.听你讲述昨天,讲述几万年的沧桑:讲述不咸山,讲述渤海国,讲述高句丽…… 历史的脚步远了,而你还在。今天的风采,今天的辉煌,仍在你亘古不断的歌声中展示。
-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
作者:
暂无
来源:
散文诗·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对比
同时性
美国中部
密西西比河
关健词
定语
风雨
并列
精神
-
描述:
江西 李晓斌 石鼓文 黑夜里闪烁的星星,被二千八百多年风霜郁结的云雾遮掩得有些模糊。 我听见镝在鸣.马在啸。 镐京郊野,周王的猎队纵横驰骋。马车扬起冲天的灰尘。箭镞如雨。山花烂漫。受惊的梅花鹿让沉默的石头悸颤不已。 凿石为鼓.作歌为记。泣鬼雨粟。那是五千年象形文字在石头上盛开,盛开成仙苑奇葩。 石破天惊。大唐的天空被露水凝结的文字烛亮。 少陵、退之、东坡……写诗的大手笔震撼了。这“诗三百篇”的轶文,一个靓丽的背影,忽然转身,惊鸿一瞥。皎洁的月亮顿时黯然失色。 洗墨人染黑的一池水,游出许多蝌蚪。十里蛙声的下游,流水弹奏高古的音韵。 以鼓为鉴,画籀作篆,一位开宗立派的写意画大师,打开石头隐藏的秘笈。冰冷的石头生机盎然。 张迁碑 那一年的菊花开得分外灿烂。 苍天已死。而一块石头却获得了生命。 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上寻寻觅觅。本该流传千古的书法家没有留下姓名.一位姓张名迁的芝麻官却获得了坚硬如铁的永恒。 他是一则谜语,谜面就是碑石,后人退笔千冢反复临摹,也找不到谜底。 我们只看见,他凝眸而望,望断秋雁。他袖中的竹笔如刀剑,铿然而鸣。 一袭青衫伫立在齐鲁大地,伫立成方正道劲的雕塑。天风吹拂,石头灵动起来,活生生的。 那叮当的凿琢声消失一千八百多年.我却听见了。在叮当声中,我还听见了石头的笑声。 “东里润色”、“其命惟新”,至方至圆,天之大道。 神策军碑 一枚风中的钉子。一把削铁如泥的刀。斩钉截铁。深入骨骼,深入灵魂。 一匹山中修炼千年的狼.在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意境中跋山涉水。瘦硬的铁骨,驾驭着骏马,在长安城挥鞭驰骋。 心尖上放着一碗水。大江东去,宠辱不惊。你俊朗的风骨是“心正则笔正”的最好诠释。 山登绝顶,即使低头也触及晚唐的天空。 清风抚弄,香透脊骨。月照无痕。流水无声。大美面前,自然万物缄默无语。 大唐的太阳陨落了。从石头的缝隙里弹出的星光熠熠不灭。掷地有声的文字是此曲只应天上有的绝唱。日日临池的书生找到了人生的路标,不敢丝毫懈怠。